论薄弱中学全英文授课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2019-01-06李一鸣
李一鸣
[摘 要]全英文授课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趋势,但是薄弱中学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或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等原因,大部分英语课堂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文章探讨薄弱中学全英文授课的意义、可行性以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英语;薄弱中学;全英文授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24-02
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大部分中学英语课堂采用全英文授课,而在西部地区薄弱中学,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或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足等原因,许多教师习惯用中文组织英语课堂教学。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用英文组织课堂教学,但是遇到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仍然习惯用中文来解释。那么有没有可能在薄弱中学采用全英文授课呢?
一、薄弱中学全英文授课的意义
笔者在澳大利亚访校期间,听一所小学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400多名学生,有8成来自移民家庭,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但是他们仍然鼓励学生在一年级前多用母语,在一年级才开始正式学习英语,而这些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全英文的课堂,一年下来都能够达到基本要求。这些移民学生相比国内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在于语言环境,他们在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会有意无意地去吸收英语并不可避免地使用英语。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所谓“习得”,指的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交流,无意识地吸收该种语言,同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种语言。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能够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就能够流利地使用该语言,和其他人交流;而通过“学得”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 “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国内学生尤其是薄弱中学的学生而言,唯一可能接触的英语语言环境就是英语课堂,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习得”英语。一方面,中文或半中文组织的课堂无法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会习惯将听到的英语先翻译成母语理解,要用英语表达时也是将母语翻译成英文,往往听力大打折扣,说出来的英语也是错误百出;另一方面,中文或半中文组织的课堂大多重语法,轻听、说,导致众多学生认为英语只是一门考试科目,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等到了真正的语言环境才发现听不懂、说不出。知识本位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通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以及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也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课标的变化,近年来英语考试中语法题在不断减少,考查学生听、读、写综合能力的题目分值在增加。所以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还是为了提升英语考试成绩,我们都有必要组织全英文课堂。
二、薄弱中学全英文授课的可行性
笔者2018年参加培训项目回国后,于国庆节后接手所在学校七年级四班的英语教学任务。这个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城镇户口4人,其余均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英语水平不一,大部分基础薄弱,有1人从新疆转来,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还有10人几乎是零基础。当笔者在课堂上说出要全英文授课这一决定时,学生都是满脸的不自信,但是笔者还是坚决地执行了。刚开始,学生连稍微复杂一点的课堂指令都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用英语解释其他内容了,所以一开始进度十分缓慢,但是坚持下来,学生逐渐习惯并接受,一周后的公开课得到了全校教师的高度赞扬。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已经习惯了全英文课堂,听和说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十分浓厚,而且愿意在生活中尽可能使用英语。实验证明,薄弱中学全英文授课是完全可行的。
三、薄弱中学全英文授课的实施策略
1.课堂指令要简单明确。教师下达的课堂指令不能太复杂,要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短促有力,尽量不要使用超出学生水平的词汇,增加学生理解的困难。比如在让学生练习对话时,有的教师的课堂指令为:“Id like you to work in pairs and practice the dialogue.”如果改为更为简洁明了的“Work in pairs. Practice the dialogue.”则更为有力,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分发资料的时候可以说“One each, pass down!”或“Take one. Pass down!”需要学生停下笔看老师的时候可以说“Pens down. Eye on me!”。
2.课堂指令要分步骤下达,而且要做好监控。不要一次性给学生下达太长的指令,可将长指令拆分,让学生分步骤进行,并在每个指令下达后进行监控,看到学生做出正确反应之后再下达新的指令。例如在重组学生的时候要求学生带上笔和笔记本移动到新的座位,有的教师会下达这样的课堂指令:“Take your pen and notebook. Move to your new seat.”这样的指令看似没有问题,但是会有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不理解指令,反应迟钝,影响效果。如果将指令拆解,分步骤发布,效果会更好。可以先说:“Show me your pen.”说完之后教师用眼睛扫视学生,看学生的反应是否都正确,接着说:“Notebook, please.”再检查,然后发布最后一个指令:“Take them. Move!”
3.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帮助理解。有些指令必须要用到超出学生水平的词汇,这时教师可以辅以相应的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要求学生画线的时候,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不理解“underline”这个词,教师可以比画画线的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要求学生做书中某个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书打开放在胸前,面对学生,用手指出要做的题;在重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手势来指示学生移动;在让学生獨立完成某项任务,不要交头接耳时,教师可以辅以夸张的肢体动作来模拟学生的行为,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帮助学生理解。
4.教师或学生先示范。在发布一些有难度、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的任务时一定要遵循“I do—we do—you do together—you do independently”的步骤,始终要记着我们的目的是教学生方法,而不是检测学生。在发布指令时,可以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那么证明这个课堂指令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要立刻做示范或者选反应正确的学生一起做示范。
5.课堂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又至关重要。如果课堂环节衔接紧密、不突兀,即使教师的指令难,学生理解起來也非常容易,因为理所当然。而有的教师的课堂环节充满跳跃性,这样即使基础好的学生也会感觉很诧异,其他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充满困难。
6.讲解词汇和语法时要多措并举。在薄弱中学进行全英文授课最大的难点在于用英语讲解词汇和语法,因为讲解词汇和语法有时必须要用到超出学生水平的词汇。这时除了尽量将复杂难懂的词汇和语句转化为简单易懂、不超出学生水平的词汇和语句外,还可以辅以图片、实物、动作、视频等资源。教师应尽可能避免说汉语,有时个别超出学生水平的词汇并不影响认知,而且这样也更真实,因为我们日常生活和考试中也会遇到生词,根据语境猜词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除上述六点之外,课堂上还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情形,除考验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之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外投入更大的精力。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扩大英语知识储备,优化口语发音;另一方面要在备课上多花工夫,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设计适合学情的课堂指令,提前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和对策。总之,在薄弱中学进行全英文授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缩小与发达地区英语教育的差距,承担起教育扶贫领域英语教师应尽的责任。
[ 参 考 文 献 ]
[1] Ellis R.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