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2019-01-06曾锦昌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学工学结合思政

曾锦昌

[摘           要]  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推动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以技术型为主,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但是,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基于此,主要就“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匮乏局面,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稳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性人才。

[关    键   词]  “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94-02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长。与传统的高校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有所不同,现代化高校教学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工学结合”便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方式之一,并被广泛应用到全国各地各大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建设中。由于该模式所提倡的是学校与企业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专业技能,从而形成自我知识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充分体现自我社会价值以及个人价值。伴随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开展,若继续采取原有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必将出现诸多问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问题

1.学生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认识不充分

由于该模式的提出和发展都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因此,众多高校会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模式的转变或实践,而忽略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甚至一大批学生在毕业以后才慢慢懂得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以及企业实习的目的。学生对该学习模式的概念模糊,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认为学校安排长时间的实习,是没有作用的或者在实习期间,仍然以学生的身份来对待工作,缺乏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始终以学生的身份来降低自己的标准,没有真正意义上对自己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学生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没有心理准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面向企业输出技术性人才为核心要点,需要学校与地方企业达成人才培养、人才供给协议,让学生投身到企业中,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对这一点,许多学生习惯了学校轻松、理想、自由的学习氛围,一旦让他们步入社会,便需要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再加上日常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对还未毕业的学生来说,实际跨度较大。因此,许多学生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上遇到问题也会产生消极、孤单、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惑。

3.学生自我职业技能水平较低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许多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仅仅只是学习和接受书本知识,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需要的专业综合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偏向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如果高职院校未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与规划的思想教育,学生会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出职业道德素养的缺陷,不仅影响学生自我职业发展,也阻碍了企业的前进。

(二)高校管理问题

1.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增大

“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和发展,会逐渐加大学生离校定岗实习的力度,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周期便会缩短,从而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学生会在学校与企业两个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两个角色所经历的事情会存在较大差别。思政管理范围也由原来的集中管理变为相对分散的管理,再加上走上社会后会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思想观念、个人行为习惯等诸多问题。另外,学生的自我思想体系尚未健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无疑让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面临更大的挑战。

2.高校思政教育人员欠缺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在思政教育方面出现了人才缺失等现象,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当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思政教育还能够勉强应对,一旦当学生离开学校在企业进行实习时,就没有充足的资源来进行分配,导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够及时、深入地展开。

3.高校与企业未建立有效的思政教育渠道

事实上,学生在外实习期间,仍然需要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因此,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起學生思政教育机构或部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自我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目前来说,许多企业体系发展尚未成熟,在聘请人才后仅仅只是注重经济效益或生产效率,而忽略了思想教育。如何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有效思政教育渠道,从而实现校企的互动,成为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问题之一。

(三)思政教育问题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推行过程中,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会有所加大,也就意味着集中在校学习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因此,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首先,思想层次的变化。由于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差别,再加上不同环境中不同的工作性质,会直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对不同思想层次的学生如果继续采取相同的思政教育方式,其效果肯定会极差。其次,思政教育时间、地点的分散。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期间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导致无法将思政教育的时间、地点、方式、侧重点等进行统一。

二、解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力度

由于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在心理上和自我认知方面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外实习期间仍旧扮演着学生的角色,没有真正意义上投身到企业建设中,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也会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进入陌生环境后会产生抵触心理,再加上工作上遇到的压力,更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企业、社会、国家等多方面进行模式宣传,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到进行“工学结合”的作用和意义。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社会大众将高职院校定义为成绩较差的学生就读的学校,让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层面上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从事的工作大多为技术性工种,让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加容易产生失落、焦虑、厌烦感、挫败感等诸多心理障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学生在自我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能够从侧面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让学生逐渐形成强大的自我思想体系,积极、乐观、向上地成长。

(三)扩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途径

为进一步解决“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教育受众面不集中的问题,可以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体系基础上,结合现代化电子设备,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的有效拓展。例如:借助互联网,建立思政教育学生群、主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以微课、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工作之余还能够接收到有效的讯息,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建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管理机制

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但是,学生一旦与学校脱离关系投身到社会中去,便需要企业和学生自己规范行为习惯,加强自我思想政治建设。为防止学生离校期间企业未展开系统的思政教育,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并将实习报告以及企业实习证明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项,并对企业和学生进行考核。高职院校在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時,要对合作的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从企业创办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性质、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解,从而达成战略性合作。

(五)整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资源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由于社会企业的加入,极大程度上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质量,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利用企业资源来进行概念性、抽象性理论知识的转换,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期间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成现实可感的直接体验。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企业发展经历相互结合,能够同时将理论教育和岗位体验教育两种教育方法作用力作用到学生身上,促进并增强“工学结合”模式应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仍旧处于不断摸索和创新的发展状态,存在如“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宣传不到位、学生自我职业技能水平较低、思政教育工作难度增大等诸多问题,要想进一步改善紧张的局面,需要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主,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政政治教育方式、教育资源以及思政教育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综合能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霞.“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2):12-13.

[2]韩莉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3.

[3]徐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陈颖.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5]刘允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6]杨程茵.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3.

[7]许力双.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8]周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工学工学结合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