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 发展与环境关系探究
2019-01-06谭平
谭平
【摘 要】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需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发展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 stay facilities in guizhou minority villages and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Tan 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550025)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homestay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provides broad growing environment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thnic cultures spreading. At the same time, a sequ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lso stir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dealt with properl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homestay industry.
[Keywords]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environment;development
1 贵州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要求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贵州省是典型的公园大省,贵州的发展打的就是生态牌和环境牌。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大生态”作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强调贵州的发展必须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要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观,建设好美丽贵州、美丽乡村。
这一背景之下,贵州的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推进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要事。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村寨如同贵州高原上绽放的一朵朵鲜花,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其优质的空气、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保存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成了源源不断吸引游客的地方标志性元素。只有充分挖掘、发挥贵州的地域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环境质量等优势,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不断凸显自身的特色价值,构建相应的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从而让贵州的发展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而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路子,让民族文化得以延续,让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整体繁荣,提高其永续发展的能力。
2 美丽乡村建设语境下的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发展
贵州的地域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使得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民宿业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在贵州大大小小的苗、侗、布依等民族村寨内,民宿雨后春笋般涌现,民宿业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村寨的生存之本,成为贵州这片土地上最具生机活力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
朔本清源,民宿业是在传统的民族村寨旅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以自身的民族特色优势吸引游客前来住宿和体验民族民间生活、感受民族文化,进而认同其地方民族文化,将之进行推广和传播,这一方面能促使地方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也将许多散落在民间的少数民族文化串联起来,民族民间文化通过民宿这一媒介而得以传播和重生。但随着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内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宿,民宿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出来了。
首先,大部分的民宿只重视其外表,盲目追求建筑上的高大上,认为只要有一个能体现民族特征的建筑外表即可,且这外表越光鲜亮丽越好,而往往忽略了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精髓的相关内在价值。不进行文化传承的所谓民宿也就失去了其存在本质的意义,空有一个躯壳而已,地方村民甚至有可能在民宿业发展进程中一味迎合外来文化,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而这恰恰应该是民宿业发展过程中最应该得到保留和传承的一部分。可以说丢掉文化这一理念,所谓民宿则失去了它的灵魂,存在的意義也将大打折扣。
其次,很多民宿经营者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其长远发展的可能性。只重视眼前利益表现在民宿的经营大都是以投资回报为主要目的,所谓民宿其实也就是外观不大一样的酒店而已,内部结构与功能同酒店无异,游客住进这样的民宿,很难真正体会到地方民族文化,也无法参与相关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动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宿并没有实现它真正的文化传承价值。民宿经营者忽视民宿业长远发展的可能性则表现为大多数民宿的修建是不经过相关论证的,民宿经营过程中也存在各种环境问题,例如村民为了修建民宿而大量砍伐树木,导致地方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各种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当地水源的污染;游客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造成了对当地空气质量的破坏和对土壤资源的污染;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当地长久以来的人文环境资源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逐渐降低,认为城里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过度贬低自身文化,从而使得地方文化的存续和传播成为一大难题。
3 处理好民宿业发展进程中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015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强调了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要求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规划先行来体现乡村的特色和不同的地域、历史风貌,同时要关注卫生、安全环保等基本问题。这其中,生态环境问题是贵州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民族村寨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从上述第二部分的论述可知,在贵州的大生态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之下,如何进一步规范贵州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宿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宿业发展要想具有可持使续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环保先行,使少数民族村寨的民宿业发展具有长远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应规范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民宿建设的标准,重点考虑民宿建设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贵州最可贵的资源就是绿水青山,民族村寨最具持续性的资源就是自身的环境资源。若民宿在建设之初就缺乏长远的环境和生态考虑,其建成之后对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这样一来,民宿业在获取短期利益的同时,失去的却是其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力。这就有悖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贵州、美丽乡村的初衷,也无法打好贵州“大生态”这副牌。所以,民宿的建设需有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相关环保标准,从而保障民宿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促进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民宿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有意识地加入到民族村寨环境保护进程中。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民宿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村寨的发展,这些村寨正在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蜕变,但大部分民族村寨在发展民宿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只能着眼于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其自身长远的规划和发展,尤其是在环保意识方面,更是缺乏最基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不能用积极的环保意识去约束和规范民宿业的发展,这样的民宿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所以民宿经营者应通过民宿这一载体,将环保理念牢记于心,并将之传递给住宿的游客,让游客主动加入到村寨的环境保护进程之中。
总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制度和法规上拟定相关的环保标准,规范民宿建设,要求民宿在建设之初就要有长远的环境规划,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可持续性能力纳入考虑范围,并关注其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对土地和其他资源是否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民宿的排水、排污系统是否会污染当地河流、并进一步导致地下水的污染;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3]。民宿的垃圾处理能力是否在环保标准可控范围之内;民宿建设时是否考虑过火灾、水灾等安全隐患,因为贵州民族村寨大部分民宿均为木质建筑,一旦失火,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将会是难以估量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民宿的生态教育功能,提高游客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必要时辅以相关法律手段,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民宿建设环保标准。只有在保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的基础之上,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民宿业发展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为贵州的绿色发展和大生态建设贡献力量,早日实现美丽乡村的蜕变,共建美丽贵州、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崔理想.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科 技大學学报,2016,18(3):60-64.
[2] 毛志红.从耕地保护走向生命共同体建设 :从蓝皮书看土 地整治实践与创新[N].国土资源报,2016-12-29(005).
[3] 周 凯,刘戏戏,王智芳,李高洁,吕芳芳,李睿琪. 新乡市生 态水系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9,47(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