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古民居装饰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2019-01-06熊晨徐琦琦李田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

熊晨 徐琦琦 李田

【摘   要】 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被称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拥有412座古戏台,是乐平市乃至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存,坊间更有“古戏台——北有山西临汾,南有江西乐平”,这一说法。本文通过对乐平古戏台的发展历程、建筑布局及装饰构件特征的研究,揭示古戏台价值内涵,找寻地域优秀装饰文化,提出可行性保护利用建议,使乐平古戏台的价值在文脉传承中提高和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 古戏台;装饰文化;保护利用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Folk Houses Decoration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Jiangxi Province

Xiong Chen   Xu Qiqi   Li Tian *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30045)

[Abstract] Leping City,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is known as the "Museum of Ancient Chinese Theater", with 412 ancient theatr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 in Leping City and even in China, and there is also an "ancient stage-Linfen in the north and Leping in Jiangxi in the south".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decorative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stag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the ancient stage, looks for the excellent decoration culture of the reg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easibl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o that the value of the ancient stage of Leping can be improv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inheritanc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words] ancient stage; decorativ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江西省乐平市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人文气息的千年古城,其戏剧(赣剧)和古戏台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乐平古戏台的建造最早可追溯到明清,跨越500余年,融建筑、雕刻、工艺、美学、文学于一体。乐平古戏台建筑技术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华丽的观赏美学和优美的建筑风格,被国务院批准并被文化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  乐平古戏台概述

1.1  乐平古戏台发展历程及历史成因

考诸历史,乐平古戏台诞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乐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乐平戏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富饶的环境资源推动着乐平市的经济发展,使得乐平物阜民丰。与此同时,乐平的文化繁荣昌盛、人文荟萃、人才辈出,例如,南宋名臣洪皓、元朝学者马瑞临,被人们称为“洪公气节,马氏文章”,是乐平乃至江西重要的文化标志。

其二,為维系宗族关系,从而诞生的用于酬神祭祀、议事、宗族间交流、娱乐的场地——宗祠。在明清时期,戏曲表演盛行,成为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也被人们认作为供奉神仙和祖先的祭品,祠堂台作为祠堂的附属建筑由此诞生,这也是乐平古戏台种类中较早出现的。

其三,戏曲文化的广泛传播及乐平人民迷戏痴戏。自元代开始乐平便产生了杂剧,被后世称为“蓝田美玉”杂剧作品便出自于当时文学家赵善庆;乐平当代著名剧作家石凌鹤先生将乐平腔、昆腔和乱弹腔三大腔的优点结合创立江西地方剧种---赣剧[1]。随着戏曲传播流行以及人民对戏剧的喜爱,戏台作为承载戏曲表演活动的场所空间便随之发展。

1.2   乐平古戏台的分类

乐平古戏台主要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大类,因为建筑历史悠久、维护不力,宅院台、庙宇台及会馆台已不复存在,现今常见的为万年台和祠堂台及由祠堂台向万年台过渡时期产生的双面台。

祠堂台建于氏族宗祠之内,是祠堂的附属建筑,也是乐平较早的戏台类型。戏台大多面对祠堂而建,祠堂坐北朝南,戏台面南朝北。祠堂为宗族追忆祖先、祭拜神灵等活动的场所,联系着氏族血缘关系,象征着家族兴衰与地位与宗族势力,因此,乐平人兴修祠堂,极尽财力物力使其成为村里最辉煌气派的建筑,祠堂台作为祠堂的附属建筑其营造技艺自然也在不断修建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乐平祠堂台有:双面台,顾名思义由两面构成,一面面向市井、街道、广场等公共区域,另一面向祠堂,与祠堂相连,雨天时亦能在台上演出,因此又称之为晴雨台,两台中间用做工精美的屏风隔断。万年台是独立的主体建筑,寓意万年不衰、经久不倒,往往坐落于村庄中心,面朝街道、广场,这种做法有利于接纳大批观众,同时方便集散,因此,在现存戏台中万年台数量相对最多,分布也最广泛。

乐平古戏台历史悠久,建筑气势宏伟,装置构件雕工精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更是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浒崦名分堂戏台,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家万年台、 坑口双面台,以及昭穆堂戏台(乐平唯一现存的明代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乐平古戏台的建筑装饰构件与空间分布

2.1  建筑装饰构件

乐平古戏台闻名于世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历史悠久,更在于它的建筑装饰构造,如浒崦戏台就被中国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给予“构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的评价。[ ]乐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并常常伴有暴雨,因此戏台多为开放式结构,一般用砖石木作建筑材料。古戏台前期多为三面透空的伸出式样,后期多为一面透空的镜框式样,便于更多观众更多角度观看戏剧。通常木质或石质的柱子支撑屋顶,木材有利于雕刻戏文和图腾,下部通常为架空式的干阑式构造,以便通风去潮,增长建筑寿命。屋顶的反翘弧度大,这种做法在建筑美观的同时又可以保护戏台台基被雨水冲击磨损。戏台大多由台基、台板、台顶、后台厢房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屋脊、天花藻井等的构造又具有代表性,楹联与匾额的内容更是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以下我将逐一进行简要说明。

乐平的古戏台一般为三间四柱,多檐多翘歇山顶式。如浒崦戏台,三间四柱三楼式、歇山顶;横路万年戏台,三间四柱三凤楼,重檐三翘歇山顶式;坑口双面台,三间四柱三凤楼两硬山、歇山重檐顶式等等。此外,还有三间四柱硬山顶的韩家万年台。谈到戏台的屋脊,不得不说的就是矗立在其中彩色宝顶。宝顶,我国传统建筑中亭台楼阁屋脊中心的圆顶,一般用于封护屋脊免受雨水等侵蚀以及加固屋顶,同时兼具一定的装饰功能。宝顶中插铁叉或方天画戟,直指云天,又似一座微型宝塔,不仅寓意丰富、形象美好更有避雷装置的实用价值。宝顶的形象成为乐平古戏台建筑装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作为戏台形象的重要标识,也寄托了当地百姓驱灾镇邪保一方平安的祈望。

天花藻井位于建筑内顶部,呈穹窿状,用花纹、彩画、雕刻装饰,同时也起拢音和反射音的作用,类似于音响调节装置。这有利于扩大声乐的响度以及提高清晰度,使其更好地向听众投射,也有助于舞台上戏曲演员表演的改善。藻井常设在台中央天花之中,通常为螺旋形和多边形两种,有的戏台在中央藻井两侧各设一藻井。乐平几乎每一个古戏台都有着结构复杂、造型精美的天花藻井。

乐平戏台的楹联和匾额的题写和创作多出自乐平当地乡儒,装饰手法上用石木雕刻和字体描金居多,这些题字在视觉上不但美感十足,在意境表达上更是耐人寻味。字迹娟秀工整,书写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字字珠玑。有的在点评戏曲表演及戏台,如“咫尺天涯评论是非功过,须臾岁月历数万古忠奸”、“要知今事通古事,欲晓世情看戏情”;有的讲的却是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如“眼界抬高不怕前头遮住,脚跟站稳何惧后面挤来”,反映民俗风情、历史典故、戏曲表演。在已统计的400余座乐平古戏台中镶嵌了千余副楹联,这些楹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宣传,寓教于乐的作用,赋予了戏台更为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匾额的内容大多是赞颂先祖、光耀门楣、劝诫警醒以及对戏曲戏台的赞美等方面。如坑口双面台匾额上写道“旷怀希古”、浒崦戏台中的“久看愈好”、徐家古戏台中的“百看不厌”和华家古戏台的“顶可以”,一语双关,不只是说戏台还是说戏亦或是指唱戏听戏的人,耐人寻味。这些楹联匾额为戏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增强戏台艺术魅力,它们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的存在,亦是对乐平历史、文化、人民生产生活的见证和记录。

2.2   建筑空间分布特点

戏剧源自人们对神灵、祖先、英雄的祭祀表演活动。随着戏剧流行和发展,戏台营造技艺也得到迅速发展,至今都仍有许多可取和值得借鉴之处,例如包含戏台在内的戏台建筑群体的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以及戏台建筑形式与周边场地、观众视角的关系。

戏曲发展之初的一大功能是娱神,作为特殊祭品供奉神灵,更有“演戏敬神,为世俗之通例”这一说法。因此,起初的戏台建筑与宗祠庙宇紧密相连,如祠堂台。戏台在空间布局上通常位于宗祠庙宇等建筑群中轴线的外端并与主体建筑呈严格的主次关系。在戏台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娱乐、集会和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一些戏台建筑并没有完全脱离主体建筑仍隶属于宗祠或庙宇,但由于建筑单体大且装饰精美,在功能和视觉上反客为主,如双面台;有些戏台已经演变成独立的主体建筑,气势宏伟且自成体系,如万年台。

3  乐平古戏台的保护与利用

在针对类似农村公共场所规划设计时,我们可以与古戏台的保护和传承利用相结合。古戏台自古以来便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娱乐活动场所,这一功能与如今乡村建设中的“文化活动中心”如出一辙,要发挥古戏台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在其现有的建筑空间形式上合理进行,并非大拆大建而要因地制宜分情况考虑。同时还要结合当地风俗文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

针对建筑群体保存完好的戏台,以列入重点保护单位的,按各级保护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未列入重点保护单位的,在规划设计中可以保留其空间格局,并与乡村景观和公共设施相结合,根据村民需求及环境进行合理设计。针对建筑群体遭到破坏仅保留戏台建筑单体的戏台,可以结合现代乡村规划中文化大礼堂、陈列馆、活动中心、茶室等公共建筑的布局,将新老建筑整合在一起。[ ]这类戏台建筑的利用,重点可放在强调古戏台建筑单体的保护,以及戏台观演社交功能的恢复。针对建筑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的古戏台,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对古戏台进行数据建模复原,将戏台重现并将有关的戏剧和民间故事的保存起来。在古戏台的宣传和展示过程中,使用VR等技术对戏台原貌进行投影重现,使戏台的保护和宣传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

4  结语

乐平古戏台建筑装饰是当地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与组成部分,乐平古戏台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对当地戏曲文化传承、居民建筑形态研究及地域文化的加强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入挖掘古戏台建筑装饰的本质是保护传统民居、研究和建設美丽村庄的有效途径。积极研究传统古民居装饰的表达方式,将其内涵丰富、极具象征寓意的好的部分予以提炼,融入现代艺术中的含义。此外,针对古戏台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和遗留现状,制定适宜的保护与利用方案,使古戏台作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传播的介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有效地现实利用。

参考文献:

[1] 吴炳黄. 乐平古戏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2] 徐 进,张晓颜.乐平古戏台的建筑艺术研究[J].山西建筑, 2014,40(36):1-3。

[3] 余庆民.江西乐平乡土戏台普查纪要——兼论乐平乡土 戏台建筑艺术与历史传承及其文化成因[J].南方文物,2009 ,(04):177-186.

[4] 桑轶菲,应佐萍.浙江古戏台建筑空间形态分析及利用[J]. 浙江建筑,2018,35(12):2-6.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
德江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