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极课大数据在小学课堂的运用
2019-01-06茅旦华钱科英
茅旦华 钱科英
摘 要:教育信息化带领学校教育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大数据时代的开启加速了教师和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可能。“极课大数据”学业信息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首次被引进小学课堂,给数学和英语学科带来无限挑战。
关键词:极课大数据;小学课堂;应用
作者简介:茅旦华,钱科英,江苏省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026)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5-0030-0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课堂教学的半封闭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极课大数据”学业信息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横空出世,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高能产物。2017年下半年,江苏省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五年级数学组为试点,引进“极课大数据”学业信息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2018年9月在六年级推行,借助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供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共享,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原动力:机遇与挑战
1. 机遇——“四新”集结寻出路。春城实验小学是一所成立五年的新学校,新教师较多,平均年龄29.6岁,他们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和征服的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正是信息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宠儿。但是,学校周边新楼林立,70%以上的学生为新市民子女,每年的插班生近160人,他们学习习惯较差,且之前学过的教材版本各不相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家长又忙于生计,疏于家庭教育。五年级后,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教师发现,课堂上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知识点断层或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某一类题的正确率起伏不定。
2. 挑战——小学课堂果真能适应吗?当前,学校“防差转差”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天天抓,但很难做到大面积的“一对一”精准教学,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指导。这样的教学管理方式常常让我们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应试教育”的帽子束缚着我们,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不敢大胆探索和实践,只能从实际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好学生能力和成绩分数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度”的问题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涉及的面很大,研究的切入口、重点放在哪里更恰当?
适合学校管理的才是最好的,“极课大数据”系统能按照以下流程安排教学:对每个人进行学情分析→编制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分层比较→自动录入极课设备→设备进行自动统计分析→系统自动分类筛选针对性更强的精准试卷→进行新一轮学情分析,这种循环不息的精准化教学方式,来自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的成功案例,但引发的问题是:高中的系统搬进小学课堂果真能适应吗?
二、支持力:推动与优化
1. 推动——多管齐下保障教学变革。
(1)组织保障机制。从引入极课大数据以来,学校领导、课研中心科研处非常重视,由钱科英校长牵头,形成了以校长室、课研中心为核心,外聘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教育大数据研究专家王玉家老师做顾问,本校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研人员,全体英语、数学教师为参研人员的保障机制。
(2)制度保障机制。学校聘请教育大数据研究团队为教师上门培训、指导,鼓励教师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制订了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教学质量在区内的排名与绩效直接挂钩的激励制度,茅旦华教学校长亲力亲为参与整个全过程,带领主研人员研究设计,保证了极课大数据的研究能力。
(3)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保障机制。学校建有图书室,有良好的文献研究条件;有良好网络计算机系统设施设备,可以查询课题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上传共享课题资料;还有一群年轻的信息技术过硬的教师,他们之间的信息互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学校积极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管齊下保障教学变革,其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
2. 优化——顺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变革。为了更好地使用“极课大数据”学业信息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我校专门对五年级的数学、英语老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动员教师投入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中。由于这个系统在小学初次使用,一切从零开始探索,2017年9月我们请极课团队进入学校,帮我们将五年级的《数学补充习题》和《英语课课练》改编成极课练习卷。每次学生完成练习,教师都会将批改好的课时练习卷通过扫描仪录入设备,分析答题情况。对于每周收集到的数据,我们会在校长室、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办公桌边的教学研讨,并编制相应的错题卷。
极课大数据系统操作流程极其简单,顾问团的老师来座谈会了解情况,发现高中系统迁移到小学来使用,出现了一些的小问题,如试卷间隔太大,模板要改;分值太少,孩子不开心,要调整;纸张太硬,孩子的手指划破了,等等。更大的问题集中在教师身上,要把这传统的纸质材料变成极课练习材料,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目前传统纸质材料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为什么要取代?用了极课的练习,舍弃了原来的练习本,反而是浪费资源的一种行为。经顾问团的再次演示讲解,教师被自动生成的错题集——校本资源库吸引了,形成了甜蜜的负担。2018年六月毕业的插班生,原来认为是倒数第一的两个班级,居然拿到了区级第九名的好成绩,这就坚定了我们的信念。2019年九月,我们精选素材,任课教师自己动手在研究中把综合性强又高于书本知识的习题改编成极课练习卷,并推出了能力卷、过关卷和错题卷三个类型。
笔者相信,极课的兴起是春城教学史上一次空前的挑战与优化,为了顺应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变革,我们切实转化师生角色,谨慎对待变革步调,极力匹配辅助系统,重新界定课堂教学的时空。
三、吸引力:聚焦课堂
“极课大数据”在学业数据采集及学情追踪反馈、校本题库建设和如何命制试卷等教育教学创新功能方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大大激发了教师的热情,大家纷纷动手,进行实战演练,边学边研,边研边练。
1. 小数据,大用处——学情追踪的明确性。极课系统提供了最新学情、学科追踪、学生追踪、往期学情的数据,有了这些数据,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更加专业的判断: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没有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的。对于未达成的目标,教师后续的教学应做怎样的调整,提供什么样的机会给学生,课后如何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等都有了明确的方向,也为实施高效试卷评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案例一】
A.追踪点对点的个别化分析。
“极课”能够自动生成被测试学生做的每一小题的得分率,统计答错人数及答错名单。根据这些数据,任课教师能知道本次测试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得如何,讲评时也更有目标,讲解知识难点时更加明确,可以让相应的学生来回答做题时的想法,以便精准地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点的误区和盲区。
从图1可以看出,学生林某某的成绩被标记为波动,这位学生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平时教师很可能不会发现他成绩的变化。但利用“极课”的标记功能,教师进行考试分析时就能及时了解该学生的情况。另外,“极课”还能根据多次考试的累计成绩将学生分成5个等级:优秀、中等偏上、中等、中等偏下、偏差,从而精准了解每个学生在班级总体中的学习情况,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见表1)。
B.追踪点对线的师生双边活动分析。
C.追踪点对面的一类共性问题分析(见表2)。
通过这三种数据,任课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薄弱学科,课研中心校长室可以了解每一天的学业水平,省去了通过再出试卷测试了解学生纠错情况的过程,教师根据预先了解的情况,再根据系统中的区分度衡量试卷的难易程度,从而及时调控,真正做到一个学期一次考试。另外,这些数据的背后还隐藏着宝贵的资源,即录入作业时系统自动记录下的学生错题。我们将五年级收集的题目和六年级积累的错误整理出来,就可以生成学校校本题库。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此为基础,每个学期教学资源的累加和错误资源的变“错”为宝,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精统计,善利用——作业批改的流程化。课堂上讲完新知识后开始做作业巩固:第一步,学生练习反馈;第二步,老师批改统计;第三步,老师根据统计情况提优补差;第四步,老师把易错试题记录下来并做记号保存,以便以后再让学生巩固复习。按传统课堂教学,以前这些工作都是靠老师手工完成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极课系统不仅不会改变老师以前的教学习惯,而且可以帮助老师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可以由机器批改,填空、解答等主观题仍然由老师批改,最令老师满意的是之后的成绩登记,老师只要把批改好的试卷扫描,一份50人的试卷不到1分钟完成,软件会自动登记成绩并记录到相应学生的数据中。
【案例二】英语作业形式的创新。
对教师而言,通过学业信息的实时采集反馈,能清楚了解每道试题的真实信息,以便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因此系统自动快速反馈成为英语老师的最爱。教师自发组织、协调分工,利用手机语音识别系统,把练习题尽可能地翻成客观题,选择出卷系统中的手动创建答题卡编辑功能,编制出空白的答题卡(如图2)。
英语老师通常要教2~3个班,每个班至少有3份作业,以前英语老师天天埋首在作业山里,改得头昏眼花。如今老师只要扫描一下即可,软件会根据要求生成各种数据表格和可视化图形,统计就可以一键搞定,一目了然。这样,教师既高效地完成了工作,又解放了双手,还为教学过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可靠的信息,方便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轨迹,可谓一举三得。
3. 出卷准,有依据——特色试卷的针对性。通过极课大数据采集到的学生学业信息,教师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而且能够了解每个学生对每道题的原始作答,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学情,抓住重点难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出卷法,呈现一张精准的特色试卷。
(1)全样本,定难点。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APP登陆极课后台系统看到整体数据信息。教师认真分析试卷,深入研究试题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能力和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剖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收集学生的解法。通过认真研究数据,教师可以从总体样本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和教学效果差异,为确定试卷的考试方向、重难点提供数据支撑。
(2)抓典型,出卷准。为了弥补学习薄弱环节,教师应认真剖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让他们澄清认识,消除疑难,巩固强化,完善数学认识结构,然后再对考试中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再次出卷,做到精准化测试。
(3)答疑难,有依据。一张精准的试卷离不开平时的积累,除了平时作业的广泛积累,教师还可以把一些高规格的重要调测,如区调研试卷,借助极课系统分工合作,把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和典型解答详细过程,以及学生分析完的试卷放进系统,积累错例,为后期出题做准备。
教师可以通过点击界面上的按鈕(如图3),设置各种要求来出卷,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做到有理可据。极课题库的难易程度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本校资源易错题有利于知识点的对比,高频错题在分享卷库的排序便于教师对症下药。有了这样一套系统,我们可以放心地说:再也不用担心用哪一张试卷了!
四、软实力:重在改变
1. 精准化教学追踪——改变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学情诊断方法,可以是教师课前的调查问卷或谈话,可以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课后教师批改作业和试卷。通过这些渠道,教师对班级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是大概的、估计的。通过练习和考试,教师虽然能够对整个班级的学情有一定了解,但是很难精准把握每个学生个体的学情,以及该个体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和发展。而极课系统会自动分析汇总数据。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对每个学生个体乃至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给出客观的学习评价,跟踪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诊断案例】在第五单元测试前,查看学困生A的作业,作业质量的确是时好时坏,但聚焦两次的最低点,两次都和分数除法有关(见图4)。
在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总复习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共用了38米,这根铁丝一共多少米?学生A的答案是36.1米。师: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A:先求出两次一共用去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乘上一共用去的长度,就能得到这根铁丝的长度。该生能够准确判断条件中的单位“1”,并且知道根据条件求出两次用去的占了单位“1”的,但是在求单位“1”的过程中选择了乘法。在分数除法中这是一个典型错误,追踪到第三单元的“分数除法”,发现该生有这样一道错题:9的()是3/4。两次错误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没有理解为什么要用除法解决单位“1”未知的问题。由于平时作业实现了实时跟踪,记录下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利用“极课”可以为阶段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查找源头,这样的错误诊断非常具体明确。
2. 个性化作业设计——改变教师。一般意义上的传统作业,都是买来的现成的教辅材料,一是题量偏大,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二是题目的难度不尽如人意;三是题目的梯度不够,对学优生而言没有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没有可做性;四是作业的进度安排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进度。选择现成的教辅作为课堂作业、回家作业时,很难选到完全适合本校学情,且每种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的作业。这就意味着学校的题库需要不断更新,编写的作业需要不断微调、更新。不同的老师对待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提优补差、错题订正)的做法更是一个繁重的体力加脑力的劳动。
极课大数据能够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再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短、容量大的限制,能够标注学生易错的类型或者是一些新题型、新解法、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并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软件还会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错题本。在“极课”的出卷模块中,教师能够在“本校卷库”中根据年级得分率查找到学生的高频错题。利用此项功能,我们每周五都会根据一周的高频错题出一张错题卷,最终形成一套错题集,为期末总复习服务。这种方式非常有针对性,能把教师从平时琐碎的、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解决的统计和记录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将精力真正放到有效教学中去,彻底改變教师的工作方式。
反思这两年的使用情况,我们始终在研究的路上,借力“极课大数据”激发全体师生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黄树生.极课大数据技术引导精准教学走向常态化[J].新课程研究,2018,(31).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