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进口小麦地区外来杂草调查与监测
2019-01-06殷芳群丁鹏杨国庆黄玺刘志业刘志杰胡自强
殷芳群 丁鹏 杨国庆 黄玺 刘志业 刘志杰 胡自强
【摘 要】 通过实地杂草调查,发现甘肃省主要入侵方式为无意引入的有46种,占入侵杂草的63.0%。目前尚未发现对甘肃省生态安全具有严重破坏性的杂草。建议海关和植保部门提高技术人员杂草检疫和鉴定方面的能力,加强检疫和宣传,提高企业疫情疫病防控的主体责任人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并建立相关预警机制,预防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和农作物带来影响。
【关键词】 甘肃省;进口小麦;外来杂草;监测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exotic weeds in the imported wheat area in Gansu Province
Yin Fangqun1 Ding Peng2* Yang Guoqing3 Huang Xi3 Liu Zhiye4 Liu Zhijie3 Hu Ziqiang3
(1 Lan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Extension Center 730000;2 Jinchang Customs 737100;3 Lanzhou Customs 730020;4 Lanzhou Customs Integrated Technical Center 730000)
[Abstract] Through field weed investigation, there were 46 species of the main invasion in Gansu, which accounted for 63.0% of the invasive weeds. At present, it has not been found th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Gansu has a serious and destructive we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ustoms and the pla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will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technical personnel to quarantine and identify the weeds, strengthen the quarantine and publicity,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the main responsibl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diseas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protec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establish the relevant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prevention of alien species has an impact on the local ecology and the crops.
[Keywords] gansu; imported wheat; exotic weeds; monitoring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省进境的粮谷量持续增加、其种类繁多、流向范围广,其携带的疫情复杂、种类多。为掌握甘肃省进口小麦地区外来杂草的情况,防范外来检验检疫性杂草的传入,调查组对甘肃省进口小麦地区外来杂草进行了调查与监测。初步查清甘肃省进口小麦地区的外来杂草种类和分布,为甘肃省未来入侵杂草监测、防控和治理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开展内陆口岸外来入侵杂草的风险分析工作、制订有害杂草入侵的检疫、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甘肃省自然概况
甘肃位于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也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加之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致使长期以来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外来生物更加容易繁衍生息。
1.2 调查方法
2015-2018年,对甘肃省进口小麦接卸车站、转运沿线和定点加工厂及周边进行外来杂草的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到陇东地区平凉市、河西地区酒泉市、金昌市、武威市和中部地区兰州市的定点加工厂内部(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区域)、外部(从非实体围墙或硬化地面向外200m区域,重点包括农田、围墙周边、员工通道及垃圾、下脚料堆放处等地)和转运沿线等区域,此次调查采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参阅2003、2010、2014和2016环保总局分别公布的第一、二、三、四批外来入侵植物名单等来确定外来入侵杂草。对甘肃进口小麦地区外来杂草种类、分布、数量特征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卸货点、加工厂及粮库周边地区进行全面普查;運输路线主要采用样点法进行重点调查,根据运输路线的实际状况分别取3-5个样点进行调查,每个样点不小于1000m2。若现场鉴定有疑义的种类则采集标本,同时用电子设备采集植株各部位高分辨率的图像资料,送至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进一步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肃省进口小麦地区杂草的种类组成
通过连续4年的实地调查和监测,确定甘肃省进口小麦地区的杂草有27科97种。根据每科下种的多寡,甘肃省进口小麦地区杂草有7个优势科,分别是禾本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蓼科、藜科和旋花科,共66种,占总数的68.0%。这些杂草种类能够适应多样的生境。调查发现入侵方式主要以无意引进为主,有46种,占入侵杂草的63.0%,有意引进的有27种,占入侵杂草的37.0%,其中牧用的有16种,占有意引进的59.3%,药用的9种,占有意引进的33.3%,坪用的2种,占有意引进的7.4%,饲用和绿化的各有1种,各占有意引进的3.7%。
2.2 甘肃进口小麦地区外来杂草的危害评价
根据入侵杂草发生频率和危害确定甘肃进口小麦地区杂草的危害程度。从表3可以看出,共有18种出现频率高的入侵杂草,有5种恶性杂草,其中蒺藜、反枝苋和野燕麦分别是第二、三、四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在甘肃进口小麦地区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2.0%、60.0%和40.0%。这些检疫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极大。反枝苋主要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薯类、蔬菜等多种旱作物。该植物富集硝酸盐,家畜过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此外,反枝苋还是桃蚜、黄瓜花叶病毒、小地老虎、美国盲草牧蝽、欧洲玉米螟等的田间寄主。野燕麦是世界性的恶性农田杂草,可与农作物争水、争光、争肥,降低作物产量;同时种子易混杂于作物中,降低作物品质。野燕麦能传播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同时是小麦黄矮病等毒病和多种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越夏的栖息场所。这些杂草入侵能力极强,同时种子量大、落粒性强,在河滩、田间、山坡路边以及水沟边等都能快速定植形成稳定的单株群落。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调查地中反枝苋、芨芨草、稗草、藜、酸模、地肤,铁秆蒿等杂草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并且植株高大,危害大。其次,黑麦草、早熟禾、蒲公英、苦苣、田旋花、小车前、狗尾草等在调查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分布范围广,危害较重。表1中的其它杂草相对数量较少,局部分布,种群小,危害较轻。
3 讨论
通过连续3年的调查监测表明,甘肃进口小麦地区外来入侵杂草种类多达70余种,以禾本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蓼科、藜科和旋花科几个科为主。发现3种入侵物种:蒺藜、反枝苋和野燕麦,分别是第二、三、四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一些杂草的入侵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甘肃进口小麦地区外来入侵雜草主要起源于欧洲和亚洲,以无意引入的方式为主,因此海关要把好检疫关。甘肃进口小麦地区外来入侵杂草的种类组成跟其他海岸港口相比,其种类的丰富度并不因地处西北而减少,这反映出了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物种的影响。目前尚未发现对甘肃生态安全具有严重破坏性的杂草,但这并不说明这些入侵杂草不具备破坏性,因此需加强外来物品的的检查,对外来入侵物种需填写严格详细的引入备案记录,增强监管力度和提高阻击能力。
口岸是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甘肃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来入侵杂草的入侵会更加直接和频繁,其侵入的风险日益增加,同时,物种的入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引进时,有关部门应针对性地做一些基础研究,严格评估其潜在风险,加强检疫和宣传,提高企业疫情疫病防控的主体责任人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对进口粮食接卸车站、加工厂、储备库、运输沿线等区域实施重点监控,不定期调查和定期普查的机制,对监测调查中发现的外来杂草,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对发现的危害大的入侵杂草要通过人工机械法、药物法和生物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同时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在杂草检疫和鉴定方面的能力,为风险分析和检疫处理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曲 波.沈阳地区外来入侵有害植物的调查.辽宁农业科学, 2003(4):29-31.
[2] 伏建国,杨 静,安榆林,等.江苏口岸杂草检疫及监管.植物 检疫,2007,21(6):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