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经》的用韵
2019-01-06司胲锐
司胲锐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诗经》305篇都是合乐的歌词。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司马迁《史记》也说:“《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合乐,要有和谐的音节。除《周颂》中有7篇诗无韵,其余298篇诗有韵,占98%。所以我们说《诗经》是有韵律的。
我们现在读《诗经》,觉得有许多地方不合撤押韵,这是因为语言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语法、词汇、语音有了很多变化。我们用现代汉语语音去读2500年前的古诗,自然难免有佶屈聱牙之处。明·陈弟《毛诗古音考序》说:士人篇章,必有音节,田野俚曲。亦各谐声。岂以古人之诗而独无韵乎?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草,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刺而不入。
他认为“魏晋之世,古音颇存,至隋唐澌尽”他把语言看作是历史发展的渐变过程,其中有继承、有发展,看成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保留了下来,语音虽有较大变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古音体系。清·江永《古韵标准例言》说:“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江永用《诗经》中八韵的字十分之七今音与古音相同,十分之三今音和古音不同。
宋代离《诗经》时代将近两千年,宋人不懂得古今音韵变化这个道理,以为《诗经》大多数地方是和谐押韵的,少数地方不和谐,只要把这些不合辙的字改换读法,就可以和谐押韵,于是他们创造了“叶音”说(叶xié,同协)即把不和谐的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合撒。朱熹就是“叶音”说的代表。(见朱熹《诗集传》他著《诗集传》和《楚辞集注》,都采用这个办法给某些字标音。王力《诗经韵读》曾经具体地列举《诗集传》中所注叶音的错误,如《召南·行路》二、三章:“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牖?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朱熹在第一个“家”字注“叶音谷”,在第二个“家”字注“叶各空仅(即音公)”。其实,“家”古音就念“谷”,并不是随时改读的,至于念“公”,就纯系胡懵了。《诗集传》至今还是有影响的传本,读时要注意它的叶音全是错误的。
古音韵学是一门专门学问,宋·吴棫《毛诗叶韵补音自序》说:“诗音旧有九家,唐·陆德明以已见定为一家之言,《释文》是也。”《经典释文》总结了魏晋以来诸家之说,是现在最早的《诗经》音韵研究资料。宋人作了些补充,又创造唯心主义的“叶音”说。明·陈弟批驳了“叶音”说,认识到古今音韵的变化。清人从顾炎武开始,有大批朴学家专治古音韵学,有很大成绩。今人王力著《诗经韵读》,可称集古今《诗经》音韵研究之大成,他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标注了各诗每句的韵脚。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我们并不要求下功夫去学古音,还可用今音去读,只要知道《诗经》有韵就好了。如果想知道《诗经》韵律的具体情况,对照王力的《诗经韵读》,可以达到目的。
韵律,包括节奏和韵脚。《诗经》主要是四言诗,每一诗句由两个音步组成,每个音步是一个双音节构成的音顿。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双音节音顿,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句子音节的主要构成形式,四言诗是两个双音顿,五言诗是两个双音顿加一个单音顿,六言诗是三个双音顿,七言诗是三个双音顿加一个单音顿。双音顿的节奏点落在第二个音顿,所以后代的律诗格律提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守则。
《诗经》的用韵灵活多变,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归纳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从头到尾句句用韵。如:《魏风·硕鼠》第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鱼部)/《周南·卷耳》第二、三、四章:陟彼崖嵬,我马玄黄。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微部)位高罔,我马玄黄。我姑兕觥,维以不永伤。(阳部)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鱼部)/《邶风·式微》第一章:式微!式微!胡不归?(微部)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鱼铎合韵)句句押韵这种方式也有变化,有时候在个别地方隔句,如四句三押、五句四押,七句六押、九句八押、十句九押,以及十二句十ー押(《小雅·楚茨》)等。上述三类,一例是十句(一说是八句)一韵到底,而各章换韵;三例是一章之中换韵。上例只是一章两韵,还有一章多韵的,多至一章五韵、六韵乃至九韵,不过只有个别的例子,大多数诗篇是一章中一韵到底或一章双韵。
句句用韵是《诗经》的特点,汉魏乐府和古体诗中也有每句用韵的,如曹丕的《燕歌行》录其一以供对照:“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奄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唐人的七言古风也有句句用韵的,即所谓“柏梁体”,它们和汉魏南北朝的七言诗,可以说是句句用韵传统的继承。不过,到了后代,句句用韵的诗就很少了。
第二种方式是隔句用韵,即在单句不押韵,在双句押韵,所以又称偶句韵,这在《诗经》中是常见的韵式。如:《周南·卷耳》首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阳部)/《桧风·隰有苌楚》首章: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天之沃沃,乐子之无知!(支部)/《豳风·破斧》首章:既破我斧,又缺我斧。周公东征,四周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阳部)/
《小雅·出车》四章: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五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鱼部)以上诸例,不论一章句数多少(四、六、八句),都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上面的例子都是成双数的,不过《诗经》中也有不少诗篇的章句数是成单的,遇到这种情况,仍然是偶句用韵,而最后的一个单句,有的不押韵,有的则重叠一韵,以下各举一例:《郑风·褰裳》首章: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真部)狂童之狂也且!/《召南·小星》首章:慧彼小星,三王在东;肃肃宵征,(耕部)夜在公,寔命不同。(东部)一例的最后一个单句在这一章中未用韵。二例的最后一个单句又重叠上句的韵。二例还表明隔句用韵的另一个情况,即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的,两韵隔句交叉进行,也称交韵。又如《邶风·柏舟》三章:“《邶风·柏舟》三章: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铎部)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元部)”由于押前韵,诗的节奏,诗意的发展也总以两句为一个段落,这种方式成为后代诗歌的基本方式。
第三种方式是一、二句用韵,隔第三句而于第四句再用韵。如:《周南·关雎》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幽部)/《郑风·风雨》首章: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脂部)这种方式,对后代影响很大,唐代的绝句和律诗的用韵就基本上继承了这种格律。如: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唐绝句和律诗的格律相当严整,它还规定了严格的平仄和对偶,但其用韵的方式,则早已见于《诗经》。《诗经》的韵律对后世的诗歌韵律产生深刻影响。
以上只是(诗经》用韵的三种基本形式,实际上它的变化是很多的,如有抱韵(一、四押韵或二、三押韵)。疏韵(隔两句用韵)、遥韵(这一章的某句与下一章相应部位的某句押韵),在一篇诗中用韵方式灵活自由。可见,它有韵律,它又灵活自如,实现了格律和自然的辩证统一。陈弟《毛诗古音考序》说:《毛诗》之韵,不可一律齐也;盖触物以摅思,本情以敷辞。从各音节之中,宛转宫商之外,如清汉浮云;随风聚散;蒙山流水,依坎推移,斯其所以妙也。……总之,《毛诗》之韵,动于天机,不费雕刻,难与后世同日论矣。
《诗经》韵律和谐,又不拘一格,它的节奏自然,用韵自由。这些艺术经验,是值得我们当代诗歌创作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