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汉魏博士考》补正两则
2017-04-19王文艳
王文艳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古代汉语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接研究》(项目编号:2015-JSJYYB-168)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王国维《汉魏博士考》是一篇重要的经学史文献,学者类能言之。但笔者认为,王氏此文尚非尽善尽美。例如,三国魏时费《易》是否立于学官?《毛诗》究竟何时入经?王氏《汉魏博士考》的结论,或失之失实,或语焉不详。笔者不揣谫陋,撰此《补正》。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汉魏博士考》;三国魏;费《易》;《毛诗》;学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2
一、三国魏时费《易》是否立于学官考
王国维《汉魏博士考》:“至魏,立《谷梁春秋》、《礼记》,而古文家经如费《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左氏春秋》遂并立于学官。”[1]91
按:王国维说“《谷梁春秋》、《礼记》,《古文尚书》、《毛诗》、《周礼》、《左氏春秋》并立于学官”,笔者没有异议。至于说“费《易》立于学官”,笔者不敢苟同。
费《易》,谓西汉费直之《易》。《汉书·儒林传》:费直,字长翁,东莱人也。治《易》,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按:“文言”二字,据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见11册,3602页。宋吕祖谦《古周易》云:“《汉书》本误以‘之言字为‘文言耳。”今按吕祖谦说是。)解说上下经。[2]3603又据《汉书·艺文志》,费氏《易》为古文经,流行于民间。《隋书·经籍志》经部《易》类小序:“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古文《易》。以授琅邪王璜,璜授沛人高相,相以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故有费氏之学,行于人间,而未得立。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大兴。”[3]912尽管此处提到“费氏大兴”,但并不等于说就是“立于学官”。所谓“费氏大兴”,谓费氏《易》之文本为众多学者所沿用。例如前《隋书·经籍志》所提到的诸位经学家。皮锡瑞《经学通论》:“费氏无章句,止有文字。东汉人重古文,盖但据其本文,而说解各从其意,此郑、荀、王所以各异也。”[4]23
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时立于学官的《周易》有两家:一家是郑玄《易》,另一家是王肃《易》。知者,《高贵乡公纪》载帝幸太学,问曰:“孔子作《彖》、《象》,郑玄作注,虽圣贤不同,其所释经义一也。今《彖》、《象》不与经文相连,而注连之,何也?”《易》博士淳于俊对曰:“郑玄合《彖》、《象》于经者,欲使学者寻省易了也。”[5]136则郑玄所注之《易》立于学官明矣。又《王肃传》:“初,肃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5]419又《三少帝纪》正始六年十二月辛亥,“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5]121此所谓王朗《易传》,即王肃之《易注》,然则王肃《易》立于学官明矣。
王国维魏时“费《易》立于学官”之说,考之《汉魏博士考》本文,亦自相矛盾。《晋书·职官志》:“晋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6]736王国维在《汉魏博士考》中考实魏时十九博士云:“《易》有郑氏、王氏;《书》有贾、马、郑、王氏;《诗》及三《礼》,郑氏、王氏;《春秋左传》,服氏、王氏;《公羊》,颜氏、何氏;《谷梁》,尹氏,适得十九家,与博士十九人之数相当。”[1]94此十九博士中何尝有“费氏”哉?
总而言之,王国维的“魏时费《易》立于学官”之说,不唯文献无征,而且自相矛盾,殆一时之偶误也。
二、《毛詩》何时入经考
王国维《汉魏博士考》:“至魏立《谷梁春秋》、《礼记》,而古文家经如《费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左氏春秋》遂并立于学官。”[1]91
按:王国维持《毛诗》于三国魏立博士的观点,笔者以为王说是。但王氏未能稍稍详言之,兹不揣谫陋,略作补充如下。
西汉的五经博士,并不是你只要是“经”,就给你立博士。而是要看你是这部经书中的什么学派,你是今文学派,就立;你是古文学派,就不立。以《春秋》为例,在汉代,解释《春秋》的有三部书,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是今文学派,西汉时就已经立于学官;而《左传》是古文学派,三国魏时才立于学官。又如《诗经》,《鲁诗》、《齐诗》、《韩诗》是今文学派,就立了博士。而《毛诗》是古文学派,就没有立博士。
《毛诗》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毛诗》曾在西汉平帝元始中立博士,见《汉书·儒林传》:“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2]3621但是犹如昙花一现,东汉初年(光武帝即位)即废。《后汉书·儒林传序》亦可证。终汉之世未曾再立于学官。一直到三国魏时才被立于学官。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5]419案:贾,谓贾逵;马,谓马融。贾逵、马融均为古文经学家,《后汉书》有传。由“肃善贾、马之学”可知,王肃所习应为古文经,其所注《诗》也当为古文《毛诗》。可见,三国魏时,《毛诗》已经立于学官。
又《三国志·蜀书·许慈传》:“许慈,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州入蜀。时又有魏郡胡潜,字公兴,不知其所以。在益土,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先主定蜀,承丧乱歴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慈、潜并为博士。”[5]1022可见,蜀汉时期亦有《毛诗》博士,唯不知是专经抑或兼经。由“许慈善郑氏学”可知,这时的《毛诗》已经是郑玄作注的《毛诗》。
《毛诗》从三国魏立博士后,后世皆沿袭不改。《晋书·职官志》提到“晋初承魏制,置博士十九人”[6]736,未言其中是否有《毛诗》博士。但《晋书·荀崧传》说:“时(东晋元帝时)方修学校,简省博士,置《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尚书》孔氏,《毛诗》郑氏,《周官》、《礼记》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氏,《论语》、《孝经》郑氏,博士各一人,凡九人。”[6]1978偏安江左的东晋,在“简省博士”时尚保留《毛诗》博士,则晋初“置博士十九人”中,必有《毛诗》博士可知。南朝宋也为《毛诗》立了学官,但不叫博士,而叫助教。见《宋书·百官志》。
令人奇怪的是,在随后的正史中,例如《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等,几乎都没有提到为《毛诗》立博士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按《隋书·经籍志》:“《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3]918陆德明《经典释文》同。可知此一时期所立的《诗经》博士,只有《毛诗》一家,别无竞争对手,虽然没有专门提到为《毛诗》立博士,但这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所以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今所遵用。”[7]10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观堂集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班固(汉).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魏征(唐).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皮锡瑞(清).經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
[5]陈寿(晋).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房玄龄(唐).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陆德明(南朝陈).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姚振宗(清).隋书经籍志考证[M].二十五史补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55.
[9]皮锡瑞(清).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0]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杨伯峻.经书浅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3]张善文.周易辞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