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茶事茶室茶具

张 峰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1 引言

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对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茶文化和禅宗思想的交融发展就是重要体现。当佛教传入中国后,茶事活动就成为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禅宗思想也逐渐融入到茶文化之中,不断丰富着茶文化的内涵,随着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尤其是日本留学僧对茶文化的推介和引进,这种“茶禅一味”的审美追求也逐渐固化在日本茶道乃至民族精神之中。“茶禅一味”不仅是日本茶事活动中普遍存在、耳熟能详的用语,也是研究日本茶道,尤其是日本茶道中的禅意、禅思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茶禅一味”不仅体现了日本茶禅文化的发展历程,还体现出了日本茶道中“禅”之境界和“禅”之追求。本文将在呈现“茶禅一味”缘起发展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日本茶道中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及茶具、茶室等方面,探讨日本茶道中的禅意呈现和审美追求。

2 “茶禅一味”的缘起发展和精神内涵

“禅”是梵语“Dhyana”的音译,本意为“静虑”,最初传入中国时也因其本意而被翻译为“思惟修”,即开启智慧、修至禅境的一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用静思的方式体味寻常事物中所蕴含的哲思和智慧,从而“悟”出生活、生命的真谛,正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中所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1]。其中的“静”“思”“悟”与茶文化的意趣追求不谋而和,这也是“茶禅一味”能够广泛流传的根本所在。

正如上文所述,中国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茶禅一味”也原起于中国。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开始种植茶叶;到了唐代,饮茶的习惯已不再是皇族贵胄的专属,在民间饮茶之风十分盛行。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晚期,饮茶已成为禅宗寺院里重要的日常事务,不同于民间以茶会友的风气,禅宗寺院的茶事活动具有严格的规范,许多禅宗寺院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茶会,这在《释门正统》、《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等佛教经典中均有体现。在唐代,禅师们常常以茶说禅,这进一步促进了茶禅文化的发展,比如,丛谂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就非常具有代表性。面对参拜自己的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谈话,而对于这些“不同”,丛谂禅师的回答都是“吃茶去”,这一令人疑惑的回答也成为了人们参悟的对象,而赵朴初居士的“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则解答了众人的疑惑,再好的美酒也比不过一碗清茶,再多的高僧点拨也未必能够令人参透一切,不如放下一切“吃茶去”[2]。从赵朴初居士的诗中,能够看到千年之前“茶”与“禅”就已结下不解之缘。在唐宋时期,空海、最澄、一休、荣西等日本留学僧将中国的茶禅文化带回日本,《吃茶养生记》等留学僧关于茶禅文化的论著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茶道的兴起和发展,“茶禅一味”也在日本上流社会中流行开来。随着日本茶道的不断发展,“茶禅一味”的审美追求体现在日本茶事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禅”贯穿于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茶禅一味”原起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近代以来直到改革开放后,“茶禅一味”又从日本传回中国,现在“茶禅一味”已经得到了东方世界的广泛认同。

“茶禅一味”广泛流传的根本原因在于“茶”和“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精神层面的互通,茶的韵味在于静心品味中的先苦后甜,与禅宗的“静修”“苦谛”相通,品一杯清茶,先苦后甜的感受犹如经历繁杂琐碎后的豁然开朗,人生所经历的痛苦都是一种修行和磨砺,在磨砺后的峰回路转犹如茶的回甘一样,也犹如悟“禅”后的宁静、平和、淡薄,所以品茶与修行具有相通之处,“茶”中的禅意也成为了茶禅文化的核心。

3 日本茶禅文化的发展

正如上文所述,“茶禅一味”源自中国,兴盛于日本,公元七世纪时,大量的日本留学僧和遣唐使将中国饮茶的习俗和中的茶禅文化引入日本。此时日本茶叶种植规模较小,茶叶数量有限,制茶方法也仅被少数人掌握,饮茶习俗只在日本上流社会流行,在《日本书记》《与海公饮茶送归山》等文献中,都记载了日本皇室、贵族及寺院中的茶事活动。由此可见,日本茶道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国茶禅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日渐衰微,到了日本镰仓时代,在荣西等高僧的倡导下,日本开启了具有本土风貌的茶禅文化发展历程,“茶禅一味”的思想理念和审美追求开始在日本发扬光大,可以说,从日本茶道独立发展以来,“禅”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始终作为重要审美特征存续其中,禅宗思想对日本茶道的发展、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日本茶道的发展,在室町时代,日本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茶叶也在日本社会生活中逐渐普及,直接推动了日本本土关于制茶方法、茶室建设、茶具制作的研究,为更加规范、更为精细的茶事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日本的茶禅文化不断发展,朴素雅致的茶事活动成为了礼仪、禅宗、日本文化的集成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茶事活动的模仿和对中国茶禅文化的尊崇日益弱化,日本以“茶禅一味”为核心的茶禅文化发展也逐渐呈现出了日本民族文化特色[3]。到了江户时代,日本茶道文化走向成熟,茶道流派百花齐放,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千家”成为日本茶道的中流砥柱,在弘扬“茶禅一味”的同时,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以及武士道精神融入到茶道文化中,使日本的“茶禅一味”绽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4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追求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首先体现在“和”“敬”“清”“寂”上,早在镰仓时代,“和”“敬”“清”“寂”就是日本社会所认可的茶道思想和茶人的精神追求。从“和”“敬”“清”“寂”这日本茶道所追求的四种境界中,能够看到鲜明的禅宗思想,“和”体现的是心中有佛、佛我如一的修禅境界;“敬”体现的是众生平等的思想;“清”则体现的是静心修禅中的“清净心”;“寂”则指向了涅槃,体现了万物皆空的无我追求[4]。可以说,“和”“敬”“清”“寂”不仅是日本茶道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更是日本茶道的审美追求,体现日本茶礼仪、茶事活动的方方面面。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的专用语言,意为每一次茶事活动都是一生一次的相会,细观之下也蕴含着“和”“敬”的茶道思想。“一期一会”所体现的是日本茶人在茶事活动中的心态,将茶事活动作为人生中难能可贵的一次相会,在相互尊敬、满怀感恩的氛围中饮茶交谈,体现出了生活中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同时也体现出了超越生活的人生哲思和禅意追求。如果说“一期一会”体现出了“和”“敬”的茶道思想,那么“独坐”则体现出了“清”“寂”的精神追求,同样是日本茶道中的重要组成。“独坐”即为独自品茶,在品茶的过程中静思人生、反思生活,与禅宗的“坐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独坐”时的静思又与禅宗的“冥想”相似,品茶节奏缓慢、环境清静,能够让品茶之人摒弃杂念,在清新的茶香和悠然的心境中达到自悟,感受一茶一世界的禅意,走进身在凡世又超然世俗的奇妙境遇之中。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不仅体现日本茶道思想、茶道观念中,还体现在茶具和茶室建设上,朴素残缺的茶具和讲究不对称之美的茶室建设呈现出了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茶禅一味”的审美追求。相比于中国茶禅文化中对对称、完整、圆润的审美追求而言,日本茶道文化更加偏爱残美、不对称之美,茶具常常是残缺甚至是畸形的,在自然朴素的色彩中呈现出了个性化的追求。茶具朴素的材质和色彩体现出了对自然的尊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禅意,比如日本茶具中的重要代表“乐烧”就选胎土为材,经过素烧、上釉后入窑烧制,古朴的材质和色彩中蕴含着繁复的工序和细腻的做工,体现出了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后的自然之美,犹如经历了修行后回归本真的状态。再如日本的“赤乐茶碗”和“黑乐茶碗”都是用手工进行塑性,残缺或不对称的形态反而体现出了个性之美、灵动之美和自然之美[5]。

日本的茶室有“不对称之屋”“喜爱之屋”之称,与茶具相似的是,日本的茶室也讲究自然建造、个性建造。一般而言,日本的茶室面积为十平方英尺左右,源自十平方英尺迎八万四千佛家弟子的经文,寓意茶室容纳为数不多的真正悟禅之人[6]。日本茶室的整体风格简单朴素、清新空灵,大有模仿禅院建造风格之意,同时又注重细节设计,不同的茶人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建设茶室,体现了“先人后室”的建造理念,在尊崇自然的同时,尊重人的内心,强调人的感悟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禅宗关于避免对称、避免重复的审美思想以及和而不同的美学追求。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体现在“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中,体现在“一期一会”“独坐”里,也体现在茶具、茶室上,“禅”已经融入到了日本茶事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占据着核心地位。“茶禅一味”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品茶如参禅的日本茶道,还体现了日本社会文化的审美追求,呈现出了超越“茶”与“禅”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茶事茶室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品雅茶具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崂山茶事
冯可宾买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