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近况
2019-01-06顾燕华费建平杨子纯
顾燕华,费建平,杨子纯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2.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3.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临床以腹痛,并伴大便性状异常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常呈慢性病程,但缺乏器质性病变。临床可将其分为4个主要亚型,即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我国以腹泻型最为常见[1]。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以解痉止痛、抗炎、止泻、调整肠道菌群等为主,其风险、效益和长期的安全性仍待进一步评估[2]。中医治疗本病则具有一定优势,方法众多,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3]。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并无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完全对照的病名,但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腹痛”“泄泻”等范畴,并与“郁证”有一定联系。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曹俊等[4]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的病因主要在于禀赋虚弱、饮食失宜、七情过度、久病虚弱4个方面,总结其病机为脾失健运、木郁克脾及火不暖土。牛兴东等[5]认识到“风邪”在本病发病中的关键地位,并从诸多中医文献总结出本病病机为风居肠胃、肝郁脾虚及久病及肾。刘铁军认为该病病因多与患者先天薄弱、平素体虚及七情怫逆有关,主要病机为五脏功能失调及气机逆乱[6]。故本病病因主要涉及外感、饮食、情志、脏腑虚损等方面,病机虽不统一,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2 中医治疗
2.1 名家经验
(1)从肝脾论治 肝、脾为本病的病变中心,肝郁脾虚是本病的病变基础,故常用肝脾同治方法进行治疗。谢晶日通过整理、学习古代医家经典,并结合其40多年的行医经验,提出“肝脾论”,认为木郁克脾,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应重视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7]。李永成指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脾功能失调,治法应以疏肝醒脾、缓急止痛为主,常以痛泻要方合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治疗本病,临床效果显著[8]。陆敏以抑肝扶脾为基本法则,辅以交通心肾,常用验方肠康方治疗本病,屡获良效[9]。
(2)肝脾肾同治 除肝、脾外,肾脏功能亏虚亦在本病发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沈舒文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其病机虽有肝旺、脾虚、肾阳不足的不同,但皆应以柔肝健脾、温肾同用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病机稍有侧重[10]。李学军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以肾尤为重要,治疗应调理肝脾肾,重在顾肾,自拟健脾培元方,肝脾肾兼顾,疗效显著[11]。
2.2 自拟方 自拟方是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药方,凝聚着医者的智慧与经验。许多医家用自拟方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徐汤舟等[12]总结前辈经验,自拟疏肝安肠方(炒白芍15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2 g,焦神曲12 g,木瓜12 g,炒陈皮6 g,炒防风6 g,煨木香6 g,淡吴茱萸3 g,黄连片5 g,黄芩片10 g)治疗38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4.7%,表明自拟疏肝安肠方治疗本病卓有成效。沈丽平[13]认为肝郁脾虚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治应疏肝健脾、行气止痛,以自拟开郁健脾汤(党参片15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5 g,淮山药30 g,煨木香6 g,陈皮9 g,柴胡9 g,炒白芍12 g,防风9 g,炙甘草9 g)治疗本病后发现,该方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两胁胀满等症状,尤其对改善急躁易怒、纳少泛恶、肠鸣等症状具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段素社等[14]以自拟肝脾双调饮(麸炒白术30 g,白芍20 g,陈皮20 g,防风15 g,合欢花10 g,乌梅10 g)随症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周后发现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2.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李浩等[15]采用脐灸疗法治疗3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4周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3.3%。王华姣等[16]独辟蹊径,将针刺与艾灸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高于传统针刺治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朱海涛等[17]以热敏灸配合头针的方法治疗本病,研究结果显示,该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4 其他疗法 另有许多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如张蓓[18]以戊己清肠汤为主方保留灌肠,1 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达87.88%,表明中药灌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亦有良好疗效。陈亮亮等[19]采用脾胃培源方穴位贴敷治疗本病,4周后贴敷组症状积分改善、治疗后好转程度及总体临床疗效均优于口服西药组,且3个月后随访贴敷组远期疗效稳定。许慧莉等[20]以中药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45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5.56%。
3 小结
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方法众多,且疗效确切。众多文献研究表明,相对于西医治疗,中医在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中医治疗胃肠功能疾病前景广阔,在借鉴前辈临床经验基础上,努力发挥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同时,医学工作者也要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众多问题:①临床研究样本量偏少,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②有关本病的动物实验较少,制备动物模型没有统一标准。③没有深入研究各种中医治疗的现代医学机制,缺乏可信度。④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中医向来重视七情内伤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却少有中医治疗联合心理疏导的研究等。提示今后努力的方向应当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获得让人信服的临床数据;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展开大量的动物实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深入研究中医治疗的机制,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联系,展现传统医学的科学性;重视心理疏导对功能性肠病治疗的影响,多进行此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