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兽医工作“三项制度”实践与探讨
2019-01-06何述辉
何述辉,刘 博,陈 霞
(重庆市渝北区畜牧水产站,重庆 401120)
2015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出台了兽医工作“三项制度”,主要包括“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兽医延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及畜禽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1]。渝北区自全区范围推行以来,经过3年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实践
1.1 制定实施方案,组织专题培训
2015年,渝北区农业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全区兽医工作“三项制度”实施方案,组织镇(街)畜牧兽医站职工、村级防疫员和养殖业主进行“三项制度”实施前的专题培训[2],对兽医工作“三项制度”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1.2 科学划分监(检)测单元,及时出具相关报告
通过实地调研,科学划分确定了全区动物免疫质量监(检)测单元67个(其中散养责任片区35个、规模畜禽饲养场32个),并结合日常监测与春秋防集中监测,及时出具监(检)测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1.3 出台考核办法,实行专项考核
根据《渝北区2015年镇(街)畜牧兽医站业务工作考核办法》,结合春秋防检查情况、纵深督导情况和实验室检测情况对镇(街)畜牧兽医站业务工作实行专项考核。3年来,考核扣分镇(街)畜牧兽医站11个,考核扣分镇(街)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23人次,累计扣发绩效工资15 000余元;3年共监(检)测样品68 124份,出具监(检)测报告826份,制发整改函33份,整改免疫抗体不达标养殖场21个、散养单元17个。通过实施兽医工作“三项制度”,有效提升了全区兽医工作质量,确保了全区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2 成效
2.1 科学量化了镇(街)畜牧兽医站(职工)考核工作
在“三项制度”落实之前,基层兽医队伍一直存在干好干差都一样的不良现象;“三项制度”建立以后,依据区级部门科学检测得到的最终数据,考核基层兽医人员工作情况,考核结果权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激发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镇(街)畜牧兽医站建设,稳定了镇(街)畜牧兽医站人员队伍。
2.2 有效推进了服务管理对象自主(委托)检测工作的开展
2018年,渝北区200头以上生猪当量的30家养殖场自主(委托)参加了检测工作,占全区养殖场(户)7.69%,总存栏22 000头生猪当量,占全区养殖场(户)生猪当量的46.44%。“三项制度”要求服务管理对象开展自主(委托)检测工作,有效获取其场内动物免疫保护情况,这对全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2.3 大幅提升了产地检疫的权威性
通过查验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减少了主观因素对产地检疫结果判定的不利影响,使得产地检疫进一步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判定结果,出证依据更具权威,更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形成了从程序化向科学化转变良好格局。
3 思考
兽医工作“三项制度”作为新的兽医工作管理机制,在渝北区初步形成了“一份报告系三方”的局面,即通过监(检)测报告有效链接了产地检疫、抗体监测、基层考核三方面工作。但在实施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3.1 养殖业主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
养殖户对防疫监测认识不足,不愿意、不配合采样等行为时有发生,规模养殖场自主检测的主动性不强,因此,还需通过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以及狠抓巡查督导工作来解决。
3.2 基层兽医队伍需更新补充
基层兽医工作人员是“三项制度”的主要实施者,但目前基层兽医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陈旧等问题显著,致使专业队伍和技术得不到有效更新和补充,人员和技术方面存在断层。这就需要加快基层兽医队伍新陈代谢,同时强化能力培训、提高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