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漳河新区柑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01-06任德泉彭曼君高雅琴黄昌武宁继文易时来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漳河柑桔新区

文/任德泉,彭曼君,高雅琴,黄昌武,宁继文,黄 强,易时来 ,邓 烈

【导读】漳河新区是湖北省荆门市柑桔主产区,柑桔也是漳河新区极具特色和优势的农业支柱产业。多措并举,有助于促进漳河新区柑桔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漳河新区位于湖北省中部,属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区年平均温度15.9℃,无霜期239天,年降水量1 003.6 mm,≥10℃的年积温4 900~5 100℃,总日照时数1 854小时,特别是拥有全国闻名的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 212 km2,水面面积 105.27 km2,总库容 20.35亿m3,灌区17.37万hm2,大水库形成的大水体热岛效应明显,为柑桔生产提供了夏不受热、冬不受冻、熟期温差大和光照好的特色小气候环境。目前,漳河柑桔种植面积达0.74万hm2,产量达9.5万t,成为漳河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

一、漳河新区柑桔产业发展阶段

引种试栽阶段。1969年,漳河新区漳河镇从浙江引进温州蜜柑在文昌村试种获得成功,上市时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紧俏商品。当时的主栽品种为尾张,少量龟井,品种单一,品质欠佳,发展速度有限。

快速发展阶段。1990—2010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漳河新区早熟温州蜜柑引种成功,农民的柑桔种植热情高涨,基地开发和庭院经济快速发展。柑桔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品种也趋向多样化,主栽品种增加了国庆一号、国庆四号、兴津、宫川等,还栽种了少量的南丰蜜桔、山下红桔等。此外,通过高接换种技术还引进试种了脐橙、椪柑、蜜柚等品种,没有获得成功。

提档升级阶段。2010年以来,漳河新区面对全国柑桔规模剧增、竞争激烈和产业效益下降等问题,注重了田间管理以提升果品品质,促进销售和增收;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引进爱媛28号桔橙(红美人,果冻橙)等优新品种进行高接换种,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专家建立科技创新示范体系,大大促进了漳河新区柑桔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发展方式变革,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带动了柑桔产业的新发展。在柑桔生产管理上,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园田自然生草覆盖、覆膜增糖、农技与农机专业服务等技术措施,果冻橙发展到0.13万hm2。柑桔基地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悬挂性诱球、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基本实现全覆盖,增施有机肥覆盖面达45%以上,带动全区柑桔果品质量、品牌效应、价格效益等明显提高,漳河柑桔表现出显著优势。

二、漳河新区柑桔产业发展现状

漳河新区柑桔种植面积目前已达0.74万hm2,约占全区特色水果总面积的80%,占荆门全市柑桔种植总面积的51.2%,主要分布在迎接、苏院、苏集、陈井、肖岗、罗河、雨淋等环漳河水库村组。主栽品种为温州蜜柑品系,包括兴津、国庆、宫川等,另搭配少量的椪柑、橙类和柚类。漳河柑桔以鲜食为主,主要销往天津、哈尔滨、长春、石家庄、青岛、太原、呼和浩特等北方城市。目前,漳河新区有1个农产品产销协会、1个柑桔社会化服务组织、3个柑桔种植的农业公司、9个农民柑桔专业合作社、12个柑桔家庭农场、80多个百亩种植大户;全区建有柑桔打蜡生产线8条,全区约有60%的果品通过绿盛、漳源、金生、漳发4个合作的柑桔打蜡厂销往全国各地[1];全区建有柑桔保鲜气调库20座,柑桔包装箱(塑箱)生产线2条,果品打蜡加工能力6万t,但本地柑桔采后商品化处理率极低,柑桔生产、加工和产业化开发板块分割严重[2],缺乏从事柑桔深加工的企业,柑桔产业链条短,商品化加工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相应导致本地柑桔产品知名度不高,产业效益总体低下。2018年果农平均产地销售价格0.9~2.2元/kg,均价2元/kg。由可可(荆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栽培的“爱媛28”果冻橙系列产品,市场售价高达56元/kg。

2015年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和漳河新区高度重视柑桔产业发展,尤其近两年来相继高密度制定出台扶持柑桔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漳河新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荆门专家工作站,为漳河新区在无病毒优良新品种资源、宜机化果园规划设计建设、老果园提质升级改造、现代高新栽培技术、科技咨询与指导服务、协助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他们利用其自身营销、品牌等优势,积极引进无病毒爱媛28号(果冻橙)等优质新品种,为生产高端果品,打开柑桔高端市场起到了强有力的引领辐射作用。目前,荆门市漳河镇漳发专业合作社、金林红心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漳河瑜景园家庭农场等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6年以来,以可可(荆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龙头企业,先后注册“岛橙”“漳河果冻橙”“可可果冻橙”等商标,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转换期认证,并积极组织“果冻橙”经营主体代表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在宣传营销上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三、漳河新区柑桔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品种结构不合理,鲜果供应期短。柑桔产业发展初期,为提早上市,获得价格优势,大多数果农选择种植早熟柑桔品种。目前漳河新区柑桔品种大多为温州蜜柑系列,早熟比例达到80%,温州蜜柑占据绝对优势的比例,品种搭配不合理使得柑桔上市时间相对集中,鲜果供应时间不长,产品特色不明显,难以获得良好的产业效益。

桔园密度大,建园标准低。漳河新区柑桔园多依地形而建,早期建园时没有进行土地平整,建园坡度6°~25°,加之没有配备宜机化道路和排水系统,不利于推广机械化作业。同时,为了实现早结果,获得高产,柑桔园都采用计划密植[3]。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多数老果园已经封行,呈郁闭状态,需要进行间伐或大枝回缩等整形修剪处理,促进桔园通风透光,提高果实品质。此外,温州蜜柑果园大小年严重,产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优质果不多,优质不优价,丰收不增收。

缺乏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目前,漳河新区也没有一家专门进行苗木繁育的合作社和企业,多数育苗地都是散户自行繁育。这些个体育苗户选址不合理,苗木基地分散且规模小,育苗面积一般不会超过667 m2,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没有无病苗木和接穗提供机制和来源,脱毒苗木皆需要向其他地区购买。

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柑桔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新技术掌握不够。许多老果园高接换种后嫁接口愈合不良,嫁接成活率不高。可可(荆门)农业有限股份公司、双福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规模化龙头企业,不得不专门邀请浙江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人员前来进行柑桔苗的嫁接、修剪和采摘,劳务服务费高,成本大。

区域品牌建设有待完善、品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虽然以可可(荆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首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果冻橙”品牌建设活动,但是缺乏区域性品牌标志。漳河新区绝大部分还是以温州蜜柑为主,品质较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10%,曾获得湖北省绿色食品证书和优势水果奖,是湖北省第一个绿色柑桔品牌。这些年全区果园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树体更新复壮等措施不力,品质还有提升空间,加之品牌宣传力度小,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约束,品牌影响力小,制约了漳河新区柑桔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四、漳河新区柑桔产业发展对策

调优柑桔品种结构。积极引导各合作社调整极早熟、早熟及中晚熟柑桔品种结构,通过早熟优质品种布局、晚熟设施栽培等方式,将柑桔品种早中晚熟比例调整到 30∶60∶10 或 40∶50∶10,既可提早上市,占领市场,又可延长上市时间。在全区0.67万hm2多温州蜜柑果园,开展大范围群众性、社会化品种选优工作,遴选出漳河新区适宜栽培的早、中、晚熟优质芽变品系,为漳河新区柑桔的主要栽培品种提供指向性[4-5]。谨慎引进推广市场火爆的甘平、大雅、明日见、由良等新品种,先通过品种引进与区试示范,再大面积推广。

建立柑桔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将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引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无病容器苗木繁育技术,积极扶持、鼓励优质脱毒容器苗木生产;紧紧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优势资源,通过无病容器苗木、无病毒接穗补贴和无病苗圃资质认定等方式,尽快扶持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落实建设无病毒苗木繁育的良种资源圃、脱毒母本园、无病采穗圃、容器苗圃及配套柑桔优新品种示范园等,做到良种、无毒、优质三位一体,保障种苗安全与有序供应[6-7]。

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现代技术示范和引导。一是加强现代机械化示范引导,支持柑桔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宜机化果园示范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对新建基地果园,通过标准化、机械化、轻简高效化高标准规划设计,不断引进先进农机具,以机械化作业逐步取代传统人工作业,逐步推动智能作业装备应用。二是加强现代化设施建设的示范引导,建立精品柑桔设施示范园。对爱媛28号(果冻橙)、甘平、明日见等优质柑桔品种开展设施大棚栽培,全面提升优质柑桔品种产量、质量,规避气候和价格波动风险。引进果园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开沟施肥一体机和机械割草等智能作业机械设备,推动柑桔产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三是加强优质生产技术模式的示范引导,积极在柑桔种植合作社开展果园提质栽培改造示范点。针对现有温州蜜柑老果园实行“三改”技术,即通过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促进果园土壤有机质提升;通过高接换种与靠接换砧技术,进行品种更新换代;通过树体更新复壮整形修剪与密改稀,进行树冠结构优化。同时大力开展温州蜜柑越冬栽培、完熟采收、桔园立柱固枝等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以点带面进行辐射推广。

加强柑桔智慧农业平台建设。为了适应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化发展趋势,委托国家级农业信息化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全区或全市柑桔大数据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精准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导入各个基地和企业的信息数据和管理系统,支撑全市柑桔基地的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作业;以专业合作社和柑桔种植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柑桔基地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网络和发布平台,推动生产管理过程的精准智慧作业,构建信息化预测预报和预警服务系统,及时发布柑桔市场产销信息和风险预警,引导桔农精准高效管理和趋利避害防灾减灾[8-9]。加强与外地市场的沟通合作,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搭建信息化柑桔交易市场,支持生产经营主体探索B2C、B2B等电子商务模式,借助农村淘宝、微商等平台实行互联网销售。筹建智慧农业(柑桔)专家院士工作站,研究开发漳河新区柑桔精准管理智能决策技术体系,对核心示范基地的精准施肥、精准灌溉、优质采收和品牌与市场建设等提供现代智慧农业技术支持,实现果园智能生产管理与销售等环节的全面信息化、智能机械作业管理与决策,推动漳河新区柑桔产业的智慧化发展。

建立健全柑桔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体系。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积极引导、扶持、建立柑桔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加强柑桔机耕队、植保队、修剪队、采果队、营销队等专业服务队伍建设。联动科研院所在各乡镇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搭建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对外交流,组织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团队人员和各柑桔合作社业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到浙江、重庆等柑桔优质栽培产区参观考察学习柑桔栽培新技术新模式,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地发展柑桔产业;定期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进行柑桔新模式新技术培训,增强柑桔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和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高接换种、高效施肥、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杂草科学管理、轻简修剪等生产新技术,促进优质丰产、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推动新区柑桔新一轮发展与改造转型升级。

重视果品分级包装,强化品牌效应。研究发布公共品牌和商标的产品质量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营体制制度,严格按照技术和质量标准进行果品分级、包装、贮藏和销售。实现齐抓共管、统一标准、分级销售,优果优价,提高果农生产优质果品的积极性。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鼓励柑桔种植大户整合现有资源,主打1~2个区域性品牌和企业品牌,如“漳河蜜桔”“橘岛果冻橙”,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商标、统一价格销售、加大对外宣传,扩大漳河柑桔知名度和影响力[10]。加强产品包装,设计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柑桔礼品果、礼品袋、礼品盒,努力扩宽中高档礼品市场,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

拓展桔园休闲观光功能。立足漳河新区生态、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旅游业。进一步发掘桔园的生态观光旅游功能,充分发挥漳河风景区旅游产业驱动作用和爱飞客镇通航产业带动作用;基于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发展需要,开发柑桔特设的小饰品、小点心等加工产品;将柑桔产业发展与农家餐饮、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活动相融合,结合桔园采摘、垂钓等休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柑桔特色产业支撑作用,积极拓展桔园休闲观光功能,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提档升级和高效益回报,促进漳河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漳河柑桔新区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法砣19%SC 能有效防治柑桔炭疽病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不再靠农药 一只小螨化身柑桔守护神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