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立上头
2019-01-06孙景山
孙景山
古浪峡一过,是一片平川绿洲。这一片绿洲,孕育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一片绿洲,奠定了五朝的古都基业;这一片绿洲,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辛劳的子民。这里,就是凉州。
要问凉州有几多历史、几多文化,说也说不清,数也数不清。但千百年来,凉州的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忙、秋收冬藏,世世代代皆如此。
蜻蜓村距凉州城区5公里,紧挨着凉古公路,与高坝镇的其他村子相比,交通是比较便利的。但这种便利的优势很长时间并没有发挥出来,也并没有让蜻蜓村发展起来。而要让乡亲们富起来,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要改变这一些,必须要有突破口。
突破口在哪里呢?
正在这一年,石羊河流域治理开始了。也是在这段时期,武威的农业由传统农业起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市、区明确了转型的路子,就是要把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与实现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结构性缺水”问题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起来。
政策就是机遇,机遇就是命令,如果把握不住,就会坐失良机,改变种植方式就会直接落空。村支部书记马元眼前豁然一亮,他和村一班人商议,决定借着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东风,大干一场,响应政府号召,带领乡亲们发展节水、增收的设施农业。
然而,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发动乡亲们搭建日光温室、发展设施农业时,乡亲们的态度给他们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有的乡亲一听搭棚就抵触,有的虽不抵触但顾虑重重——“搭个棚得两三万块钱,自己没有钱搭”“棚搭上种的东西卖不出去怎么办”,“搭个棚别搭赔了……”
他们没有灰心,乡亲们多年来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虽然收获的并不是很多,但足够吃喝,生活稳定,不想乱折腾打破这种稳定。他们更意识到,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根子在于改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而改变这种思想观念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乡亲们看到甜头。他们决定自己带头搭建,赚了最好,赔了算自己的。
筹钱、砌墙、扣棚,5座棚很快在蜻蜓大地上伫立起来了。紧接着就是定植、管护。不懂的地方他们就找技术人员问。经过精心培植,菜陆续下来了,正赶上秋冬时节的好价格,5棚菜获得了个好收益。从搭棚开始,乡亲们就一直观望着、关注着,有的希望他们赚,开一条路,以后自己也跟着干;有的不希望他们赚,以好让他们不要再动不动就搭棚、搭棚的,消消停停种好庄稼。看着赚了钱,一些乡亲动了心,纷纷来打听搭棚的成本、种植的技术、销路、收益等等,日光温室一座接着一座地搭起来了。
棚建起来了,菜也种上了。乡亲们每天满怀希望和热情地穿梭于菜畦之间,锄草、浇水、掐蔫、绑秧、传粉。很快地,菜下来了,可是没有人来收,要么就是价格太低——菜卖不出去。乡亲们着了急,菜要是再卖不出去,要么就是熟老了不能吃了,要么就是坏了,那么下来,辛辛苦苦种的东西岂不白白浪费掉?一棚的东西没有收益,岂不赔光光?
面对乡亲们的埋怨,马元又把村“两委”的一班人召集到了一起商量对策。经过商议,他们决定联合种植日光温室的乡亲们成立专业合作社,自己收购和销售蔬菜,以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不久,凉州区蜻蜓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合作社的成立,结束了乡亲们自产自销的局面,开启了产销一体化的集约模式。乡亲们的菜有人负责买,有人负责卖,既解决了乡亲们卖的难题,又保障了收益。
卖菜不愁了,收益也有了,乡亲们的信心提振起来了,拓规模、广种植,全村累计发展了800多座、1100多亩日光温室。种植的蔬菜种类丰富多样。
然而,困扰日光温室发展的“拦路虎”又来了。乡亲们长年来习惯了传统种植,对于日光温室的管护没有经验,面对各种问题常常束手无策。马元们看到了这个问题,就组织乡亲们到发展好的地方学经验、学技术,解决这个制约发展的“瓶颈”。
随着日光温室的发展,马元带领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基础,设立8个蔬菜收购站,并不断拓展蔬菜销路,既开拓了省内市场,更将销售的触角延伸到了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黑龙江等地。蜻蜓蔬菜影响力逐步扩大,合作社会员扩大到了100多人,通过合作社销售的“蜻蜓”牌蔬菜达到2500多吨。蜻蜓村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光温室的收入占到了乡亲们总收入的80%以上。
梦想一旦实现,就会有更高的梦想在后面出现。
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马元起初的梦想实现了。但他并不满足。他想和时间赛跑,他想和梦想赛跑,他想如跑接力一样,带着蜻蜓的乡亲们跑完一程又一程。
他看到那些土坯的房子,看到很多乡亲家黑洞洞的墙壁,看到一些乡亲家的鸡满院子跑,有时还进到屋里,一个想法萌生了,他要改变乡亲们的居住环境。
这个想法的萌生,正值市、区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时期,市上规划建设一条推进城乡融合的快速道路——金色大道。这条道路将凉州区城区、几个园区和经济条件好的大部分乡镇串联了起来。这条道路穿蜻蜓而过。
马元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带领村一班人多方征求意见,因势利导,将全村规划为居住区、设施养殖区、日光温室产业区、特色经济林果带和现代物流区五大版块。带领乡亲们按照规划开始实施。随着时间的推进,金色大道沿线建起了60栋120户二层小康住宅。
按照乡亲们全部住上好房子的设想,马元规划修建住宅楼41栋1132户。他们跑镇上、跑区上、跑市上,积极协调、多方筹资,经过努力,终于建成框架住宅楼19栋684户,让乡亲们上了楼,让“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生活从城市走向了农村。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修建了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露天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改善了“美丽乡村”小康点公共文化设施,对小康住宅区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完善了污水处理管网、垃圾箱、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使蜻蜓村的面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房子修好了,棚也搭好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了,乡亲们的脸上笑容多了。有了这些,马元们就可以缓缓气儿,和乡亲们一道享受生活了。
然而,马元就是个倔性子的人。他不满足。他在想,怎样延伸现有的产业链,以使带来更大的效益。抱着这样的想法和态度,他带着村一班人寻找新的更广的路子,让村里变得更富有、更美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考察和了解,马元意识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是将来农村发展的趋势,赶在人前就能夺得先机。想到这里,他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研究,最后认为走这样的路子可行。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定了,落实就是关键。
然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对于乡亲们来说,基本是个陌生的领域,好一点的多少听过,不好一点的连这是啥玩意儿都不知道,更别说动员乡亲们搞了。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这种境况,马元多方打听乡村旅游发展好的地方,最终确定陇南成县、平凉泾川、兰州榆中、宁夏中卫、陕西杨凌等地,组织村一班人和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前去参观学习,学理念、学管理,把他们的经验搬了过来。
2016年,他带领乡亲们成立了蜻蜓乡村文化旅游公司,委托北京世纪唐人文化旅游规划设计院,对蜻蜓村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规划设计。按照规划,他们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投资820万元,流转土地150亩,建设了蜻蜓开心农场,配套建设了采摘种养农家体验、垂钓休闲、住宿度假为一体的农村风情运动休闲中心。农场每亩设计为10个单元,每单元67平方米,每年租费2000元,由合作社代管,供游客认领种植。农场无偿为认租土地者翻地、整地,免费提供农具、水电、有机肥料、地膜、灌溉及技术支持,认租者只是除除草、松松土、聊聊天。农场种植的作物全部进行有机蔬菜种植标准管理,让认租者既能吃上实实在在的有机蔬菜,又能体验生产生活。农场建成的第一年,划定的100多个地块很快全部被认领,收入达到了亩均20000元,超出了马元的预想。
2016年,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村上引进了甘肃名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300亩,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逐步建成了集200亩薰衣草种植基地、全景观时尚生态餐厅、南方水果蔬菜采摘园、人工湖垂钓、儿童体验馆建设为一体的蜻蜓“普罗旺斯”庄园,使这个西部落后地区的小村子具有了如法国小镇普罗旺斯那样的浪漫风情。
乡亲们一面每年领取土地流转费,一面到庄园务工领取工资,实现了一举多得。有的乡亲还在周边开起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方便简洁的食宿环境,让游客玩在蜻蜓、吃在蜻蜓、体验在蜻蜓。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马元带着乡亲们走起了公司化的道路。他们采取能人大户主导、民间资本注入、乡亲自筹的方式,成立乡村旅游公司,吸纳乡亲们加入,让乡亲们成为公司成员,开发旅游商品,发展旅游产业,年终按股份分红,让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了。
历史迈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四个自信”,马元们深切认识到,没有内涵,发展的劲道就不足。内涵是什么?就是文化。挖掘自己的文化,提升文化内涵,给蜻蜓的乡村旅游品牌打上文化符号,让蜻蜓的发展有长足的后劲,让蜻蜓这块牌子更加响亮。
想到这里,他们便行动起来了。他们根据规划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区,将建于元朝保存完美的清凉寺充分利用起来,打造佛教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村史馆,通过充分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生产生活旧景,传承和培育民俗文化;在村原老宅基地的基础上,翻新、修建红色教育基地,搜集陈列革命年代各类具有代表意义的百余件物品,用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与此同时,他们在住宅区修建文化广场、设计了文化墙等,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修建村史馆、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墙等,都还是沉睡着的。而结合新时代新风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红蜻蜓”秧歌队、腰鼓队、舞蹈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美德在家”、“五好美丽家庭”、“巾帼带头能人”评选活动,开展道德讲堂、讲述二十四孝故事等教育活动,则是让村规良俗活起来,培育新文明新风尚,塑造乡亲们新的精神风貌,给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新的印象。
时代的步伐在铿锵迈进,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呼吸,就能占据新的制高点。这是敢于创业、善于谋事者们的过人之处。
当信息化、大数据等词语充满眼球,他们要掐住这一股脉,跟上节奏,用好这一股脉。他们要将自己的特色通过互联网推广出去。于是,他们通过现代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平台,利用“互联网+”和政务微信微博等,建立了蜻蜓电商体验馆。借助电商平台,宣传营销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手工纺织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同时,顾客或游客也能不出门,通过手机商城支付购买产品、预定乡村旅游体验等,给顾客、顾客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信息化的介入,带动蜻蜓村开心农场、一米阳光等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让蜻蜓的乡亲们有了更多的希望,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人富富一家,大家富富一方。自己发展好了,不能孤芳自傲,还应该回馈一方。无论是谁都应该秉持这种理念。而这也是马元和蜻蜓人的心愿。
瞧,2019年全国“两会”上,村委委员、妇联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王秀兰又提交了“将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给予支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样本”的建议,这是她继2018年“解决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精准扶贫生态移民供水问题”的建议之后提出的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