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之路,步履不停
2019-01-06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甘肃省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在全省上下的齐心努力下,我省的扶贫工作摸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331+产业扶贫”模式、宕昌模式、创立扶贫夜校等,都逐渐在陇原大地盛开出了致富的花朵,使不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种扶贫项目、扶贫政策的支撑下,亦有少数困难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生活完全寄托于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政策,即使得到了一定的生活补助资金,还依然存在着“再等一等”“再多要一点”的想法,靠着扶贫款坐吃山空、不思进取的人并未完全消除。
如何帮扶才能真正拔掉穷根?直接给钱当然来得容易,可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开发扶贫,“授人以渔”帮助他们创造条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不仅需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厘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真正意义上的拔掉穷根,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贫困者一时的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挣钱能力和机会,提高困难人群的身体素质和教育水平。因此,精准扶贫更应把着眼点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授人以渔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动行业扶贫、产业扶贫。
在本期《甘肃农业》中,各行业专家、学者聚焦“脱贫攻坚”,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路径选择、贫困户精准扶贫满意度、产业扶贫、“三变”改革、协作项目等多个方面的新途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厘清思路,提供好的观点与借鉴,为找准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指引方向。
我国扶贫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看似漫长却从未放松的过程。如今,离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我省的脱贫攻坚之路也越走越稳,对症下药,精准扶贫,有效的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让他们获得真实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