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患者实验室指标影响概述*

2019-01-06高霄英丁少杰王媛卓张春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风病脑梗针刺

高霄英,丁少杰,鲁 海,王媛卓,张春红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3.石学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天津 300193)

“醒脑开窍”针刺法(简称“醒针”)自创立至今已有46年,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其在中风病领域极具优势。“醒针”打破以往“阳经主、阴经辅”的治疗思路,选穴以阴经、督脉为主,配合相应手法及量学要求,可改善患者肢体活动不利、语言障碍、认知功能等症状。卒中导致神经、血管损伤,其功能恢复必基于相应靶器官的肽类、蛋白、细胞因子等内环境物质与量的变化[1]。“醒针”通过影响实验室指标,促进机体内环境自我修复,以恢复卒中患者身体机能。此外,实验室指标易测量、客观性强,使“醒针”临床疗效更具说服力,利于临床推广及科研交流。搜集近年相关文献,将“醒针”对中风患者实验室指标影响的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1 血清小分子物质

1.1 肽类

BNP为神经激素,于脑血管意外时血浆浓度增加以保护神经细胞、脑血管,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肖德益等[2]采用“醒针”对比常规针刺治疗脑梗患者。治疗后两组血浆BNP浓度均下降,后者更接近正常水平。任宏伟等[3]对比常规治疗与其联合“醒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结合组有效率88.58%,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8.58%(P<0.05),说明常规治疗结合针药能更好降低急性脑梗患者血浆BNP。

β-内啡肽(B-EP)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脑缺血时浓度升高易致血管源性水肿,加深梗死灶。李淑萍等[4]采用“醒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患者,发现“醒针”组B-EP下降明显(P<0.05),且更接近正常水平,表明“醒针”对梗死区脑组织修复力强于西药。

1.2 核苷酸

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的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可抑制肌醇磷脂代谢、Ca2+功能,致血管平滑肌松弛,恢复梗死区血供。王祚邦等[5]对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施“醒针”,治疗后浓度过度降低的cAMP和异常升高的cGMP均恢复正常水平,说明“醒针”可调节卒中患者血浆cAMP、cGMP水平,有效改善病灶区血液循环。

1.3 氨基酸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循环、半胱氨酸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含量过高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卒中风险或恶化病情。尹丽丽[6]采用“醒针”治疗120例脑梗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机分为急性期治疗组、恢复期治疗组、对照组。针刺后3组患者血清HCY含量均下降,急性期治疗组更明显(P<0.05)。故“醒针”可有效调控患者血清HCY水平,且越早介入越好。舒兆瑞等[7]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干预手段下HCY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醒针”组数值回降明显(P<0.05),说明“醒针”治疗能更好改善血管粥样硬化状态。王长德等[8]研究发现常规治疗加用“醒针”配合镇脑平肝丸治疗急性脑梗患者,HCY降低水平优于单纯常规治疗(P<0.05),因此常规治疗下加镇脑平肝丸口服配合“醒针”临床效用较好。牛燕霞等[9]对比“醒针”结合腺苷钴胺穴位注射与单一疗法治疗12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治疗后针药组HCY降低水平优于各自单一疗法(均P<0.05),说明针药结合疗效良好。

2 血清大分子物质

2.1 炎症蛋白

CRP、TNF、IL-1等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10]。CRP为五聚蛋白[11],含量上升易加剧局部血栓形成,加重病灶缺血[12];IL-1可引起神经元自身损伤[13];IL-6表达过量可引发神经损伤[14];TNF-α增高易导致或加重病灶缺血缺氧。

研究发现“醒针”降低急性脑梗患者CRP、TNF-α、IL-1β和IL-6含量方面优于常规体针(P<0.05或0.01),可较大幅度降低急性期中风炎症反应率,改善患者预后[15-17]。皮敏等[18]比较“醒针”与头体针及其单一疗法治疗126例急性脑梗患者疗效。治疗后“醒针”与头体针有效率分别是96.9%、93.5%,高于单一疗法的71.0%、68.75%(均P<0.05),说明“醒针”、头体针均能更好减轻卒中患者炎症反应。邓树荣等[19]针刺治疗330例急性脑梗患者。治疗后“醒针”结合头针组hs-CRP水平恢复显著(P<0.01),说明“醒针”结合头针可有效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损伤。王迅[20]研究发现“醒针”结合扶正消栓汤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优于西药依达拉奉,故“醒针”结合中药也可有效缓解梗死灶缺血状态。

2.2 血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HDL-C)协助运输脂质颗粒至肝脏代谢,低密度脂蛋白(LDL-C)可加重血管壁脂质沉积,加剧动脉硬化。涂伟钦[21]采用“醒针”治疗中风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病理性降低的HDL-C含量升高可达正常水平,故“醒针”促进HDL-C生成而降脂。韩景献等[22]对比“醒针”与中药治疗脑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醒针”组总有效率89.7%,高于中药组的62.1%(P<0.05)。说明“醒针”对中风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强于中药复方。冀聪韬[23]采用“醒针”结合中药治疗恢复期脑梗患者。结果显示,针药组较单纯中药HDL-C、LDL-C病理性改变恢复较好,且可达正常水平,说明“醒针”结合中药能有效调节体内脂代谢。

2.3 标志蛋白

血浆髓鞘碱性蛋白(MBP)是一种碱性蛋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组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一种酸性蛋白为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24],颅脑受损后MBP、GFAP进入血液,因此可标记颅脑损伤。许建霞等[25]研究发现“醒针”结合常规治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较单纯常规治疗更能降低MBP、GFAP含量,表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针”可更好修复颅脑损伤。

3 脑血流

3.1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是反应血液、血管在宏观、微观水平上的关系、血管内流动特性和规律的指标,其反映血液黏滞性、聚集性及凝同性,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发生改变。

郭琳等[26]采用“醒针”分型治疗750例中风病患者,发现中经络型患者全血黏度、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更趋近正常值,说明“醒针”可改善中风病患者血液状态尤其是中经络型。研究发现“醒针”降低中风先兆、中风患者全血黏度、胆固醇等指标优于常规针刺,且规范手法量学后各血流变指标更理想(P<0.05)[27-28]。彭伟军等[29]研究发现“醒针”结合常规治疗较其单一疗法更有效调节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粘度(P<0.05)。郑健刚等[30]对比“醒针”与西药(适量25%甘露醇等)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好转情况,结果显示“醒针”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液粘滞状态优于西药。

3.2 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流量、阻力、压力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其指标包括血黏度、血脂、局部血流(rCBF)等。研究发现“醒针”治疗脑损伤患者可加快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rCBF等指标,同时降低脉冲指数(PI)等参数,说明“醒针”可调节患者颅内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加快局部血流,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病灶缺血状况[31-32]。孙学东等[33]对比“醒针”与常规治疗治疗脑挫裂伤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醒针”组rCBF数值升高较明显(P<0.05),说明“醒针”改善脑挫裂伤患者rCBF水平优于常规治疗。

4 脑氧代谢

4.1 葡萄糖代谢

葡萄糖是脑唯一供氧来源,所以葡萄糖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功能恢复[34]。申鹏飞等[35]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脑梗患者后,病灶能量代谢状态明显激活,“醒针”组较常规针刺组广度、强度更佳。

4.2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包括氧含量、氧容量、血氧饱和度等值指标,卒中患者病灶局部缺血缺氧,脑氧代谢情况差。申鹏飞等[36]对比“醒针”结合常规治疗与单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结合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脑氧摄取率均较低,说明“醒针”结合常规治疗可更好抑制脑氧代谢,提高其对缺血、缺氧环境的耐受性。

5 小结

中风病西医称为卒中,强调脑部血管的突然破裂或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发病。我国为中风病的高发国家,所以研发针对中风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是国内医学研究的一个长期课题。石学敏院士开“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之先河。“醒针”以脑腑立论,主治“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之中风病。神的概念除思维、意识等狭义之神, 还包括脏腑及肢体功能等广义之神。选穴以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水沟(督脉)醒“脑神”、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健肾益髓,配合患侧下极泉(极泉沿经下行1寸)、委中等醒神调神、健脑养神、通调经络。同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如内关直刺0.5~1寸,施提插捻转泻法1 min,水沟斜刺(朝鼻中隔方向)0.3~0.5寸,行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三阴交斜刺(与皮肤呈45°角)1~1.5寸,施提插补法至下肢抽动3次,下极泉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至上肢抽动3次,委中直刺0.5~1寸,用提插泻法至下肢抽动3次。“醒针”通过调节血清物质(BNP、B-EP、cAMP、cGMP等)、脑血流(血液流变学、rCBF等)、脑氧代谢以修复缺血半暗带的血管神经元、改善血液黏滞性、扩张局部血管、提升脑细胞耐缺血缺氧能力、最大限度调节机体内环境、减轻机体损伤。且可降低中风NIHSS评分,升高BI及ADL等相关量表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醒针”治疗中风病在纠正机体稳态与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规范操作“醒针”治疗中风病可有理想疗效。“醒针”以针刺的形式作用于人体经络,激发经气以修复损伤脏腑,实验室指标把这一修复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但相关研究指标的测定大多数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期间指标的波动情况不详,故对指标的认识缺乏连续性;且该类研究的疗程多集中在2周至1个月,近期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待观察;此外,部分研究中应用了联合疗法,“醒针”并不是唯一干预,故相应指标值无法绝对反映“醒针”疗效。因此,治疗期间应多时点测量相关研究指标,以便观察其波动情况;其次,尽量排除干扰,增加指标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最后,该类研究可设立随访时点,观察干预方法的远期疗效,进而加强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更便于临床推广和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中风病脑梗针刺
崔金海应用调气化痰法预防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的经验探讨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画圈测脑梗存在片面性
本报与BTV科教《健康北京》联动 六次脑梗之谜
耳鸣和脑梗有关吗
一分为三辨证方法在出血性中风病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