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的翻译修辞手法诠释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茶文化文本传统

任 强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传统茶文化属于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传统文化,并且还是民族文化,其与中国人民的生活以及工作息息相关,意义重大。茶文化经过千年的沉淀所形成的茶类语言十分的丰富,呈现出魅力无穷以及异彩纷呈的风格和特色。中国千年文化文本《茶经》中,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俗茶风,欣赏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审美意趣,并且在进行《茶经》修辞说法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还能够促使中国传统茶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1 千年文化文本《茶经》中的茶文化思维分析

千年文化文本《茶经》中汇集了中国道家、佛家以及儒家这三者的哲理思想,在参悟、精心的茶文化思维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以及精髓,并且在茶文化的和合态度、入世之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可以将其直接和社会相通。

1.1 瑰丽的茶文化修辞思维

在千年文化文本的《茶经》中,蕴含了很多文学艺术以及饮茶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着文人雅士的茶事、茶词以及茶诗等,这不仅仅逐渐的变成中国特色时代下的主流文化,同时还充分表现出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的文化内容,而这也就为后世的茶学修辞打好了扎实的基础[1]。《茶经》中的辞藻十分华丽,并且篇章行云流水,读者无不发出惊叹。并且其结构简约,用词也是非常的瑰丽,即便应用千字配图也是很难将其完美地概述,这些优点都促使千年文化文本《茶经》成为闻名中外的经典茶学名著。

1.2 深厚底蕴的茶文化

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体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物质成果以及精神理念,而这也是属于人类和大自然合理融合的必然产物。茶文化主要是以中国儒家思想作为根本和核心,然后再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和演变,最终形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文化体系之一。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底蕴深厚并且耐人寻味,其不仅仅具备着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感悟,同时还有佛家的禅宗精神,儒家的中庸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以及博大精深。

1.3 茶文化思维的精粹

从《茶经》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思维精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弘扬和合态度。在应用茶文化修辞手法的过程中,其中语言组织、表达的内容以及整体结构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和合态度;(2)强调入世精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上来看,入世主要就是指不浮夸以及言之有物,并且以表达事物当做是主要的目的;(3)崇尚乐道精神。这里所讲的乐道精神主要就是说理性和感性有机结合的一种精神。

2 茶文化修辞词汇在茶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2.1 能够很好的展示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

语言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实体,其在修辞手法和文化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以及内涵[2]。从贴近生活的茶谚语中、有趣简洁的茶事术语以及五彩缤纷的茶名中,我们还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其中非常丰富的茶文化内容,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还合理的应用了比拟、比喻以及通感等修辞手法,而这些手法的应用促使茶文化变得更加活化和生动,并且给茶文化增添了很多的异彩。例如在应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因为茶杯人们称之为天地精华,所以基本都是应用一些文化价值比较高的物体来比喻茶,例如龙、玉以及金等等,这些喻体都能够非常形象的将中国民族心理的审美情趣以及风俗习惯等表现出来。

2.2 更好地弘扬了中国传统茶文化

语言艺术是人类不断创造的结晶,并且富有生命力。在茶逐渐的发展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过程中,有关于茶的开门七件事也是慢慢的渗透进人们的语言应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例如给茶、留茶、沏茶、供茶以及奉茶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够将茶文化的语言修辞的重要作用给忽视了,其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弘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得深入分析了解这些茶文化符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3 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翻译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分析

3.1 修辞手法在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翻译中的应用

在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的翻译过程中,应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并且《茶经》中蕴含了很多关于茶的传说和历史记录。例如在赞美四川茶的诗句中,就有“播九区”以及“冠六清”的美誉,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的赞誉。而这之中的“冠六清”其实就是应用了修辞的手法进行翻译的,其主要的涵义就是指四川茶的外形和香味能够位于酒、水以及糖浆等六种饮品之首;而“播九区”则是指四川茶的名气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这两种赞誉都是应用了转喻的修辞手法。在对《茶经》实际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应用背景和注释的方法来对其中的经典事件和人物进行详细的解释[3]。例如,在对《茶经》五之煮的翻译过程中,将茶叶煮锅第一碗称之为“隽水镇”。通过仔细的分析研读,我们则就能够看出这也是属于一个隐喻的修辞手法。“隽水镇”其实是一个组合词,其主要的意思就是指缠绵和味这两个词的分离,代表着文化精髓能够存活的时间。

3.2 文化桥接修辞手法的应用

对于翻译来说,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完美的翻译绝对离不开对文化的诠释和理解。因为其他方面文化的因素影响,使得目标语言和源语言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蝙蝠”在汉语中代表着好运和幸福,意寓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和品质,而英文中的is pronounced则是表示着好运气。在实际的翻译中,可以合理的应用桥接这种修辞手法,例如《茶经》中“水流于山谷者,……,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对于这句翻译的时候,因为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东西,所以翻译者一般都会将其中的“涓涓然”当成是一个mincing短语,然后再其中巧妙的添加“滴”这一动词,使之生成一个动词短语,这样能够给人们一种更加深入的感悟和审美体验。

3.3 顶真、转喻修辞手法的应用

转喻或者是借代同样是属于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其实属于不想似然但是有相互关联的一种语言转喻或者是替代。例如在千年文化文本《茶经》四之器中,就合理地应用了转喻这一修辞手法,“连蔽垂蔓”在原文中主要就是指曼陀罗和莲花,这两种物质在茶灶中主要表示的是茶和佛家、道家的寓意[4]。顶真同样是中国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其好比是首尾重复英语的结构,通过这种修辞手法也是能够很好的进行《茶经》的翻译。例如在丁振的经典茶翻译中就合理地应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3.4 中英翻译的不同限制

因为汉语系统主要就是以意义作为中心的一种语言,而英语则是属于形合的语言,这两种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所以汉语修辞手法在英文翻译中很难有效的保持功能对等。例如汉语修辞手法中的onhomophony就有着shuangguan(双关语)、Xiehou(歇后)等等,特别是汉语经典词的内涵,非常难翻译。例如在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的二之具中,对于顶模底床的翻译难度就比较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很难翻译成英文版本的经典修辞,例如《茶经》中的四之器,其原文为“内抹土而外抹沙,...,吸其炎焰。”丁振在对其翻译的过程中,就很难将其中的内与土、沙和外重复,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持原文中的价值,所以只能够从接近的角度来翻译,放弃功能符合性这一重要的原则。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从文化和语言学的角度对千年文化文本《茶经》进行翻译,并且需要尽可能的保证目标语言和原文语言相一致,不过原文中很多的修辞格都是能够直接翻译的,还有的则是需要进行适当的弥补和调整。本文主要针对《茶经》千年文化文本作品修格的翻译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尽可能的想要达到功能对等这一目的。此外,我们绝对不能够拘泥于某一种修辞格的应用模式,而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千年文化文本《茶经》的翻译更加的原滋原味。

猜你喜欢

茶文化文本传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