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引领下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2019-01-06张淑娴
张淑娴
(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00)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面临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生态,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变化,对敬业方面的要求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敬业方面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复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功利、浮躁、自我中心等就业心理,鉴于此种情况,加强对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变得尤为急迫。从优秀的精神文化中吸取养分与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基本要求。以首创、奋斗、奉献为核心的“红船精神”,反映了先进的价值取向,它是共产党的先进性之源,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升华[1]。红船精神蕴含着理想信念的力量,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2]。同样,大学生的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也应当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进行。
2 红船精神同“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2.1 红船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
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源于客观与实践,并指导、影响着实践,是一代或几代人,在共同目标和信仰的激励下,所提炼、继承、弘扬和发展价值观念。价值观定义为基于个人需要,对客观对象的价值及意义的评价。价值观藏之于精神,“红船精神”的实质上就是党在建党时期所秉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重要源泉与红船精神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同根同脉的[1]。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与共产党精神精髓一脉相承的。首先从目标上而言,在建党初期,共产党人就以解放全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同样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提供动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船精神在追求上具有延续性。
其次,在思想文化基础、价值标准上,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性。在思想基础上,都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养分,并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价值标准上,两者都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先、以人民利益为重,努力实现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共同进步。
2.2 共产党人的建党实践也是一种敬业、创业的实践
敬业的“业”在狭义上指的是职业,但在广义上,包括能够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劳动和工作范围,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自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凭借船坚利炮兵临城下,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摇摇欲坠,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存亡之际,一大批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复兴民族之路,地主革新派、农民领袖、洋务运动派、维新派、革命党人都努力过,但都失败了。民族复兴的事业该何去何从,由谁来承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面临着白色恐怖、面对着不可预知的未来,不顾个人安危,在南湖的红船之上,创建了共产党,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解放作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坚信这一事业一定会成功。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也是一种敬业、创业的具体实践,在建党实践前后所形成的红船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敬业价值观,那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信念坚定、百折不挠、不畏艰辛,无私奉献、忠诚为民。在今天,实现国富民强也依然是13亿中国人最伟大的中国梦,实现这个梦想同样离不开敬业精神,倡导要艰苦奋斗,要拼搏奉献。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改革进入深水区、产业转型、创新驱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等,这是一条没有经验可以复制的道路,前途曲折坎坷。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风气的侵扰,贪污腐化、投机取巧、浮躁功利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都对我们的敬业观造成了危害。在今天,红船精神对我们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首创、奋斗、奉献”的价值导向对敬业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和扩展,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念。
3 红船精神引领下“敬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革命精神之源,它所体现出来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符合敬业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有学者将红船精神概括为“三个指向”:分别是“革命与工作的能力状态(首创)、意志品质(奋斗)和道德信念(奉献)”[4],参考这“三个指向”,弘扬红船精神,用首创精神鼓励创新创业,用奋斗精神引领坚强奋斗,用奉献精神凸显奉献服务。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关键是在高校内形成广泛的共识,而红船精神不仅有助于对敬业价值观进行澄清和解读,还可以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提供精神驱动,促进大学生内心对敬业价值观的认同。
3.1 在首创精神引领下,培育创新创业的能力状态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是对首创精神的精炼总结,在民族垂危之际,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后,共产党人站了出来,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开天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在革命时期、建设和改革时期,体现自己的先进性,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才使得国家不断兴旺发达。
对于大学生而言,敬业之业,不仅仅指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或创业,也包括在校期间的学业。目前,很多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在学习上,没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复制粘贴、缺乏原创;在课程选择上,偏好简单易学易通过的课程,不愿在学习上多花时间和经历;在求职过程中,倾向于稳定、轻松的工作。当今社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形势下,不管是在传统行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行业,都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工作中,主观精神态度层面要看,客观效果也是谈敬业要考察的一个方面,仅仅是热爱、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还不够,更要把对职业的热爱、敬重转化为创新工作方式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能够主动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效能。因此,在首创精神的引领下,要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融入到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中。
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性,鼓励高校教师以首创精神为指导,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安排上,注重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社会实践上,系统设计实践教育体系,发掘学校和社会两类资源,在实践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敬业观的培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培育创新意识,开阔创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评选、展示活动,以活动平台为载体,在全校营造创新创业的风气。
3.2 在奋斗精神的引领下,强化敬业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今天,我们面临新的经济形势、新的变化,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我们不断的试误,会面临很多自我怀疑、想放弃的时候,这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信念坚定,不断奋斗。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变得松懈、生活变得懒散,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投入精力,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择业就业上,功利性非常强;具有贪图安逸择业取向,工作上不能吃苦耐劳,眼高手低,缺乏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实干精神。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频繁毁约,频繁跳槽,职业稳定性差。有些大学生甚至梦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不愿意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财富,奉行享乐主义等。这些都表现出部分大学生的敬业价值观出现偏差,亟需加以正确引导和培育。
以奋斗精神为导向,注重加强对高校学子的意志品格的培养。首先,要强化专业、职业认同感教育,坚持和奋斗的前提是对所学专业、所要从事职业的高度认同。在始业教育中,通过经验分享、生涯人物访谈、见习参观等形式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强化专业认同;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专业,学会规划。
其次,在专业学习上,加强学风建设,将红船精神融入学风建设中,以奋斗精神激励大学生坚持勤勉、刻苦。建立坚定的职业认同感和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是践行敬业价值观的根本。对于创业的学生而言,要特别重视对其意志品质以及理想信念的培养,创业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会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果没有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意志品质,往往容易中途放弃。因此,要在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就业创业等环节中融入意志培养的内容。
3.3 在奉献精神的引领下,凸显奉献服务的道德信念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与中国共产党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一致性。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放在了首位,至始至终为人民。在今天,中国梦仍然没有实现,仍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将奉献精神融入到敬业价值观中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最高层次的敬业在于把职业内化为个体生命的内在需求,奉献精神是其核心,是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最深层的敬业动力,职业不再被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心中信奉的宗旨,实现职业与人生的合一,将工作转化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5]。
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物欲影响,容易陷入道德误区,学习上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求职中功利取向、以金钱为中心;工作中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等等,在道德信念上缺乏奉献服务意识,不能以集体、社会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