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电影教学中中英价值观的对比研究
——以茶文化为例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跨文化茶文化

王 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22)

在当代英语教学理论领域,尽管存在着五花八门的指导性理论,但是,英语本质上作为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语言、课程等,只有回归到特定的英语语言情景、语言环境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天赋,才能克服纯粹依靠“应试教育”带来的语言教学弊端。“电影教学法”作为一种内嵌于特定生活情景、故事情节、语言文化氛围中的新型教学策略,近些年来正在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界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英语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性、工具性或者特定政治意识形态性等属性的文化产品,总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作为隐性逻辑的,从本质上来看我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中英价值观的一种互相审视和体验。茶文化作为沟通中西方的文化桥梁,有助于我们对英语电影教学中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进行一种系统化审视。

1 在英语电影教学中加强“价值观比较研究”的重要价值

“电影教学法”又被称为“影片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大学所应用,是一种根据特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需求,借助于特定体裁的电影(如纪录片、微电影、原声电影等)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行为。按照教育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电影教学划分为诸如语言教育、案例教育、思想教育、市场营销教育等不同的类型。英语电影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近些年来快速成为各阶段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追捧的一种新思路,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前却十分有必要加强“价值观比较研究”,主要理由基于以下几点:

1.1“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就英语教育创新而言,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型,具体来说就是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符号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知识需求实施灵活的、贴近实际的教学创新策略。在这种转型过程中,“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核心的、本质的、内在的规定性,它制约着我们教育创新的方向和进度,是超越语言符号本身、文化边界本身所追求的一种“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我国教育创新要将坚定“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内在自觉。这告诉我们,尽管英语教学创新中植入的“电影教学”是以英语文化产品作为母本进行教学的,但是在核心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我们不能走入“唯西方论”的错误立场上去。

1.2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也在于“价值观念交际”

在文化学领域,根据西方学者霍夫斯塔德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也被称为霍氏理论),人类正在进行的跨国界融合、对话、交际无论是在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抑或军事层面、外交层面等,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行为”,而文化行为本质上受特定的价值观念支配。在霍夫斯塔德建构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有这样几种典型的价值观念是东西方比较明显的分野,即“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小权力距离VS大权力距离”、“短期倾向VS长期倾向”、“社会性别”、“不确定性规避”这样五个典型的方面。英语语言教学作为一种融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过程,在植入电影教学方面需要把握住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即“价值观念交际”,即借助于英语电影这种隐性中介变量实现对背后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的掌握。

1.3“价值观认知”是认知语言学的关键环节

对于英语语言教学创新来讲,认知语言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指导理论,它认为人们学习任何一种外语语言都因循着一定的认知逻辑规律,这些规律比如包括“强调心智的体验性”、“突出认知的无意识性”以及“着重需要对思维的无意识性”进行把握等,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过程中,我们无论是借助于英语语言文本抑或英语电影作品等任何中介载体去认识英语文化中的各种文化隐喻,都需要换位思考、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或思维方式去准确把握这些不同文化符号的隐喻内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从价值观出发重新认识英语电影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2 以茶文化为视角切入英语电影教学“中英价值观”比较的必要性

自西方大航海时代开辟新航路、促进世界各国形成新的联系格局以来,中西方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存在“对话中介”,例如较为知名的中国功夫、儒家思想、中华美食、茶文化等都是具有东方神韵和文化底蕴的对话桥梁。在这其中,“茶文化”作为一种亲和力强、融合性强的文化因子,自近现代借助于中西方贸易传入西方以来成为中西方最具有共同对话基础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从茶文化入手考察英语电影教学中“中英价值观”的比较就十分具有必要性:

2.1 代表力:茶文化集中、全面、准确代表了中英文化的核心

首先从我国茶文化来看,自神农尝百草以来,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文化源流上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禅宗思想多元交流、混为一体;在群众基础上,茶文化又超越了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民族等的界限,成为一种举国上下共同欣赏、共同推举的文化体系,集中地代表了我国数千年的“崇尚中庸”、“和而不同”、“辛勤细作”的国民性格。其次,从西方几百年的茶文化实践来看,从中国传入的茶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与西方的工业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实现了一种茶文化的“本土化”,将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文化、浪漫主义文化、个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念深刻植入其中,使茶文化成为最能代表西方生活方式的一种形式。因此,借助于茶文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中英文化价值观进行平行考察比较。

2.2 沟通力:“茶文化英语”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显著增加的知识领域

当代中西方文化对话和交流越来越呈现出从粗线条化走向领域分化、市场细分的趋势,“茶文化英语”正是这样一种分化出来的重要知识领域。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茶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走出去”的名片符号,同时也是西方消费者、文化界等所推崇、重视的一种文化存在。选择以“茶文化”作为中介桥梁分析中英价值观的异同,具有天然的文化沟通力,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很多交易成本。

3 茶文化视角下英语电影教学中中英价值观的差异性

基于霍夫斯塔德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茶文化英语”、“英语电影教学”等的过程实际情况,中英文化价值观念有以下显著差异:

3.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分野

我国茶文化及其感染下的影视作品继承的是我国儒家文化那种“家国宗族集体主义情怀”观念,到了近现代又以“社会主义”这种集体性体现出来,我们从诸如我国拍摄的与茶文化有关的电影电视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茶馆》、《绿茶》、《菊花茶》等来看,弘扬家国情怀、社群主义、宗族主义等集体导向的价值观念始终是主流。而英国茶文化影视作品例如《呼啸山庄》、《茶花女》等展现出来的都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那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念,是一种基于个人的价值追求,在这一点上与我国茶文化存在明显差异。

3.2 长期倾向与短期倾向的分野

价值观念说到底是一种关于何者为对、何者为错的评判体系,中英茶文化在这一点上另一个显著的差异即在于“长期性与短期性”的差异。我国茶文化无论是形而上层面上寻求“和而不同”,还是形而下层面上寻求“尊礼养生”等,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上实现“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因此我国茶文化具有明显的长期性视角,即在终极意义上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万物的长久和谐可持续发展。而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主体性哲学上形成了“主体性哲学”,人为地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割裂开来,走向了“人的原子化”假设状态,在看待人与外在环境时往往持有短期性、一次性、冲突性博弈观点,因此西方的工业文明客观上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外扩张掠夺等错误道路,是一种具有明显的短期价值倾向的发展观念,体现在茶文化上就是将茶作为一种简单的工具饮料、一种素食饮品,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哲学或者文化体系对待,是一种“唯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念。

4 小结

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在英语电影教学中分析和比较中英两种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全方位、立体式在中英生活细节中寻找到彼此文化的真、善、美。在当前英语教育创新越来越追逐核心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认知语言能力培养、二语习得能力培养等的过程中,茶文化为我们准确定位电影教学方式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视角,而从价值观念出发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将越来越成为英语电影教学中的一个显学领域。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跨文化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