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涉农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探索
——以石屏县为例
2019-01-06罗向福
罗向福
(云南省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 云南 石屏 662200)
云南省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自创建以来,主动发挥职业教育优势资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实用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心,服务“三农”,狠抓工作落实,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农村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石屏县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农业县,国土面积3 037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94.6%,全县总人口30多万人,农业人口占90%以上[1]。石屏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基本情况
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7年,现校园总面积126亩,设12个专业,约30个班,1 200余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是:以科教兴农为己任,实行农科教结合,产教结合,长短结合,面向农业,服务农村,致富农民,为脱贫致富服务,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办学30多年来,始终坚持“重在创新、重在质量、重在特色、扩大规模”的办学方针,以建设品牌骨干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开拓就业市场为重点,以建设“双师型”高素质教师团队、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创办特色学校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新技术开发为保障,全力实施“专业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民主治校”四大战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红河州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石屏县、红河州“平安校园”,县、州依法治校先进典型,云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云南省中华职教社优秀团体社员单位,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扶贫,培育人才”星火奖,全国素质教育“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2]。
学校拥有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职业技能培训站、云南省第148技能鉴定所,是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中华职教社“双百”温暖工程培训基地[2]。常年开展各种短期技术培训和相关工种的技能等级鉴定工作,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技能等级证书。年培训2 000~4 000人,为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特色产业发展,培养了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为发挥地方农村富余劳动力作用提供了空间,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精准技术扶贫做出了贡献。
2 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2.1 制定“三带”措施,培养合格人才。石屏县职中创办初期提出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是:以科教兴农为己任,实行农科教结合,产教结合,长短结合,面向农业,服务农村,致富农民,为脱贫致富服务,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确立“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办学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办经济林果专业,实施“三带”管理制度: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到校学习;(学成后)带着学校提供的种苗回家发展产业;带动家乡群众共同发展。如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学校主要推广种植柑橘,进入21世纪,推广种植了杨梅、枇杷、樱桃等等,这些产业现在都已发展成为石屏县经济林果支柱产业,为石屏县脱贫致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石屏职中校园建成了一个花果飘香的校园。
2.2 加大短期培训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石屏职中建校初期,是建在石屏县异龙湖南岸坝心镇白浪村原石屏县氮肥厂厂区。上个世纪80、90年代,异龙湖北岸农村的经济比南岸强,生活水平比南岸高,鉴于此情况,当时学校考虑,石屏职中坐落在坝心镇白浪村这个地方,近水楼台先得月,如何帮助学校附近村庄把经济搞上去是学校的责任之一。石屏职中组织人力展开调研,得出的结论是:村民科技意识淡薄,
生产技术落后,缺乏支撑当地经济的经济作物。学校在一段时间内,引进优质蔬菜(番茄类、甘蓝类、豆类、辣椒类等),药材(山岛药材等),水果(石榴、枇杷、柑橘、甜橙等),进行试验、示范,然后培训、推广。经过多年的科技扶贫后,现在异龙湖南岸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经济状况,都比北岸好。
2.3 村校共建科技村,深层次发展农业生产。石屏职中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给农村带来很大变化,但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石屏职中需要深层次的跟村庄合作,深层次的解决生产问题,推动生产发展。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09年在坝心镇新海资村委会挂牌成立了第一个科技村。科技村成立后,石屏职中的专业教师常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与村民群众共同研究生产,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新海资科技村变成了以枇杷、杨梅产业为主的枇杷村、杨梅村,现在变成了比较富裕的村庄,石屏职中为贫困农村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2.4 培育青年农民,造就青年人才。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产业是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产业,但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专门人才,所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以及善管理、会经营、守法纪的农村实用人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3,4]。光靠短期培训,不能满足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2009年石屏职中将科技村68位青年农民组织起来开班授课,正式启动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教育实践活动,老师们根据地方情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编写大纲,撰写教材,精心组织授课,通过2年的学习实践,有57人通过了考核,获得了职业中专毕业证书。这种教学形式,把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高度有机统一,培养出来的就是农村实用人才,这批人员为石屏县坝心镇新海资村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2.5 开办校外特色班,扩大涉农专业人才队伍。石屏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该县每年初中毕业生约4 000人,而石屏职中每年招收职业中专学生仅400人左右。近十多年来,农村学生报考涉农专业的人很少,一边是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扎根在农村生产一线的新型农民,一边是涉农专业无人问津,没人报考。每年报读中职涉农专业的学生不足石屏职中招生总人数的5%,导致学校无法开班上课。涉农专业人才的紧缺,直接影响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振兴。
根据这一具体情况,石屏职中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石屏县的产业布局,决定开办涉农专业特色班,适当扩大涉农专业学生规模,培养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石屏职中通过研究分析,大胆提出把涉农专业特色班办到乡镇,办到产业中心位置,有针对性的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2009年以来,石屏职中分别在大桥乡、坝心镇、龙朋镇等地开办种植专业、园艺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以及红心火龙果、猕猴桃、蓝莓、冬桃等栽培技术专项班等,共招收10个班共420人,培养了一批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3 农村涉农专业实用人才的作用
3.1 为农村脱贫致富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2009年以来,石屏职中开展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学校从实际出发,为校外教学班编写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定期教学;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根据农民生活习惯,教学生产两不误;专业课教师与农民兄弟交朋友,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住在农户家里。通过不懈的努力,培养了420名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石屏职中还通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扶贫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培养了农村实用人才20 000多人,这支队伍成为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培养出来的农村涉农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的绝大部分已脱贫致富,进入了小康生活,他们承包着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土地进行种植养殖,成为了农业企业的老总,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其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当地其他家庭的三倍以上。
3.2 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石屏职中培养的400多名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是农村产业创业的先锋,通过自主创业,做好试验、示范,为地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同时,他们还是科学技术推广的主力,是农村科技辅导员、土专家,正是有了他们的示范、引领和技术辅导,石屏县地方产业才得以顺利发展。
3.3 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通过两年涉农中等专业特色班学习,学生既系统地掌握了农业生产的理论知识及实际生产操作技能,又解放了思想、开拓了视野,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中的作用,提高了自觉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脱贫致富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效助推了石屏县特色产业的发展[3]。如猕猴桃产业中心坝心镇,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到2 009亩,全县发展到3 789亩;火龙果产业中心大桥乡,全乡火龙果产业发展到6 000亩,全县发展到了12 000亩;蓝莓产业中心龙朋镇,全镇蓝莓产业发展4 300亩,全县发展到了4 485亩。
石屏职中培养的这批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带领着大批农民富起来。如,有学生学成后在坝心镇十字坡创办石屏县卓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猕猴桃的试验、试范、种植推广,通过几年的努力卓易公司开发猕猴桃种植基地1 000多亩,在县政府的推动下,引领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猕猴桃产业2 000多亩,全县发展到了3 700多亩。卓易公司还成立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省内拥有社员241户,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石屏县卓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开发的猕猴桃产品,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成为石屏的第一个国际化有机产品,石屏的有机猕猴桃在全国大、中城市高端市场广泛销售。2015年9月石屏县卓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火龙果种植基地发展方面,相关学生学成后率先在大桥乡开发火龙果基地250亩,并成立了石屏县农源火龙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努力,引领、带动大桥乡低热河谷地带多个自然村近千户农户发展火龙果产业6 000亩,现在整个大桥乡经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带头人也被评为云南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云南省农村科技辅导员、致富带头人;再如,在参加学习蓝莓种植培训后,有学员毅然决然在家乡发展高原特色产业蓝莓200多亩,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成立石屏县园丽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领乡亲发展蓝莓产业,制定最低保护价,回收全部农产品,降低农民的栽培风险,农民只赚不赔。农民都说,职业教育好啊!我们不用离开家乡,不用离开土地,不用脱离生产,在家门口就把种植、养殖技术学到手,把产业发展起来,把钱赚到手,赶上了好时候!
4 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青年人不愿报读涉农专业。当前社会,报读涉农专业的青年学生非常少,不超过学校招生人数的5%,有的时候甚至无法开班;在校外组织青年农民的难度也较大,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够高涨,导致农村实用人才非常紧缺,农业公司找不到技术人员,影响到农村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影响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影响到乡村振兴大计[5]。
4.2 培训力度不够。从近十年的实践来看,石屏职中每年培养的校内涉农学生和校外专项特色班的学生加在一起平均也不足一个班的编制,按50人计算,约占农村人口的0.18‰,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4.3 培训经费不足。一是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地方政府对培养农村中等实用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农村中等实用人才培养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3]。二是农村办班费用较高。首先是教师外出授课,要产生交通费、差旅费、组织管理费;其次是学员中午不回家,补助学员中餐费;最后是校外特色班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高度有机统一,学生实践活动多,产生的实习费用多,教学成本高,学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5 加强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青年农民的认识。在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关键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微信、微博等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科技创业致富的意识,调动青年农民主动学习科技的意识,同时,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是进行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青年扎根家乡,发展农业,建设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景[6]。
5.2 出台政策,鼓励青年农民学农、爱农、兴农。一是建议将培养农村涉农中等专业实用人才作为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并将培养经费纳入国家农村涉农中等教育预算;二是建议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要拨出专款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并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扶贫的指标之一;三是出台地方政策,鼓励青年农民致力于农村发展,学农、爱农、兴农。
5.3 整合资源,提高农村涉农实用人才的实效。农村涉农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一,要把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效合力,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第二,要加快县域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的构建;第三,既要依靠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职业教育部门,也要依靠农业企业以及各种经济合作团体,从不同渠道、方位、层次等开展农村涉农实用人才培养和培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