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露地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01-06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晚疫病喷药病斑

周 婷

(河北省邢台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邢台 054000)

番茄晚疫病俗称“黑炭元”、“过火风”,是露地番茄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多雨季节尤为发病重,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的特点,一旦发病,若不及时合理防治,短时间内能造成植株成片枯死,常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80%,甚至绝收。现将露地番茄晚疫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及科学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种植者参考。

1 症状

晚疫病为害番茄的叶片、叶柄、嫩茎和果实,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生产中要注意观察。叶部染病时,病菌多先从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灰绿色小点,再变成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变为褐色。温度高、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到整个叶面,叶片病健交界处长出白色霉层,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背面最为明显。多个病斑相联时叶片霉烂变黑,干燥时病部干枯、易脆易破。①叶片染病后,病斑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和茎部,形成污褐色稍凹陷的不规则形或条状病斑,严重时植株萎蔫折断,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亦长出白色霉层。②果实一般在未着色成熟前染病,多从近果柄处开始形成凹陷病斑,开始呈油渍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的纹状界限。病果初期质地发硬,湿度大时长有少量白霉并迅速腐烂。

2 发病条件和发病规律

2.1 气候条件。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多雨、温差大的早春或者晚秋季节容易大面积爆发。15℃~25℃、湿度达75%以上时病害极易发生。其中气温在18℃~22℃、相对湿度95%以上时发病最快,因此控制温度、湿度是关键。

2.2 栽培条件。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长势过旺、平畦栽培、大水漫灌、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种植感病品种、带病秧苗、徒长苗或瘦弱苗、生产中偏施氮肥等,均易导致此病的产生。

2.3 发病规律。番茄晚疫病是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病原菌可在植株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气流或风雨传播,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后产生大量繁殖体,再经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全田病害大流行。

3 防治方法

3.1 栽培防病

3.1.1 生产上首先要选用优质、抗病、耐病的品种,重病地块可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1.2 采用高垄栽培,合理密植,及早搭架,及时整枝,适当摘除植株下部老叶、黄叶和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1.3 按照雨季少浇,雨前不浇,雨后停浇的科学浇水原则,做到及时排水,防止地里积水。

3.1.4 在施足腐熟有机肥的基础上,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培育健壮植株。

3.1.5 生产中多留心、多观察,及时发现和拔除中心病株,并将其带离田间,进行掩埋销毁。

3.2 药剂防治

3.2.1 预防用药是前提。从苗期开始防病,一般在第1穗果现蕾时进行第1次喷药预防,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即可有效的预防晚疫病的发生。喷药时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雨前3~4h喷药效果最好,叶片正面、反面,植株茎部都要均匀喷药。

3.2.2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很关健。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病果,选用72.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7 d用药1次,连喷2~3次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注意叶背、茎秆、青果等处都要喷到,植株中、下部位是重点喷药区,要轮换用药。

猜你喜欢

晚疫病喷药病斑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某农用型无人直升机喷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夏季喷施农药有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