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鳞鲃鱼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2019-01-06覃宝利丁辰龙
覃宝利,丁辰龙
(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宿迁农科所,江苏 宿迁 223800)
大鳞鲃(Barbus capito)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鲃属,分为朔河洄游型和陆封型,主要分布于里海南部和咸海水系、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等内陆河流。该鱼为大型稀有经济鱼类,具有耐盐碱、食性广、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我国内陆盐碱水域广阔,预计容量为5 398亿立方米。低洼盐碱水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以渔改碱是实现渔业增产的良好途径。为此,2003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将其从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引入我国。2008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又将其引入江苏省。目前,大鳞鲃淡水驯养和人工繁殖等工作已经完成,且已在我国东北、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等地推广养殖。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主要病原为水霉菌。水霉菌在水温为5~26℃范围内均可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而且水质较清的水体易生长繁殖。其中食盐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治疗水霉较为常见。由于水霉绝大多数存在于淡水中,较高的盐分限制了水霉的分布,因而食盐也成为治疗水霉病的常见化学药物之一,当 NaCl质量分数为1%、2%时,水霉生长被显著抑制,而 NaCl质量分数大于3%时,水霉则完全不能生长。因此,生产上常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10 min防治水霉病。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与有机物相遇即释放氧,并与之相结合,使病原菌(体)变性而失去感染性。一般采用浸浴的方法,常见用量为 10~20 mg/L,时间 15~30 min。另外,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用10%高锰酸钾水溶液在伤口处涂抹。
2016年12月25日,宿迁市农科院养殖池塘6尾2龄大鳞鲃亲鱼因拉网受伤,背部鳞片脱落,伤到皮肤组织,红肿充血。受伤后大鳞鲃暂养在温室大棚内,立即用5%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20 min,1周3次。一周后大鳞鲃病情没有好转,且伤口处开始长出水霉,繁殖较快,一天就可长满伤口。随即改用浓度15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15 min,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可能是因为大鳞鲃鱼受伤较为严重且受伤大鳞鲃暂养的大棚内水温为12~14℃,正是水霉菌繁殖的适合温度。因此,常规高锰酸钾或食盐溶液浸洗消毒对受伤较为严重大鳞鲃不能及时有效治疗。针对大鳞鲃鱼水霉病的治疗,项目组探索出一种安全、时间短、见效快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配置浓度为10%的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呈紫黑色;
第二步,将受伤的大鳞鲃取出,放置在盛有干净养殖水的平底容器中,水深刚好淹没鱼鳃处,把伤口裸露出水外;
第三,取干净、消毒过的医用纱布,裁剪成6 cm×10 cm的布条形状,之后叠成长方形块;
第四,通过镊子夹着叠成长方形块的纱布蘸取少量配置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在伤口及霉菌上来回涂抹2~3次,之后把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纱布覆盖在大磷鲃伤口上,弄镊子轻轻摁着,持续时间1~2 min;
第五,将涂抹过高猛酸钾的大鳞鲃放入治疗液中浸泡15~20 min,治疗液的温度在25~26℃之间;
第六,将浸泡治疗液的大鳞鲃放入暂养池中,然后将修复液泼洒到暂养池中,一天泼洒2次。
该方法每天操作1次,持续2~3 d,大鳞鲃即可痊愈。治疗液由以下原料组成:黄连10份、射干10份、川楝子10份、乌梅10份、水80-100份。修复液由以下原料组成:五倍子4~6份、黄芩4~6份、麻黄 4~6份、苦参 4~6份,水 47~50份。治疗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治疗液各组分各称 10 g分别放于烧杯中,加水煎煮 2次,每次煮沸 30 min,集中2次煮出的药液进一步煎煮浓缩至10 mL,于高压灭菌锅灭菌20 min后放入4℃冰箱中保存备用,之后混合后离心沉淀,上清液为治疗液原液。修复液的制备方法为:采用低度食用酒或70%以下的酒精浸泡上述重量的中草药12~14 d,得到乙醇制剂原液浓度为每毫升原液中含中草药 500 mg,过滤除渣后其原液用普通棕色玻璃瓶常温条件下保存备用。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对水霉发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加强,但不能彻底根除水霉,可造成组织的氧化损伤,而且其抗菌效力极易被有机物所减弱,作用表浅而不持久。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以及副作用少、毒性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研究表明,大鳞鲃对高锰酸钾的敏感性相对较弱,是其疾病防治的安全药物。因此,用高锰酸钾结合中草药制剂治疗较为严重的大鳞鲃水霉病,治疗过程安全、操作容易、周期短、见效快,既能及时杀菌又能修复鱼体损伤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