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张掖市农业发展成效及对策建议

2019-01-06谢福平

甘肃农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市农业发展

谢福平

甘肃省张掖市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站,甘肃 张掖 734000

一、张掖市农业发展成效

(一)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张掖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故有“三年两头旱”之说。祁连雪山孕育而生的“黑河”穿境而过,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催生了张掖绿洲灌溉农业。由于水资源区域性分布不平衡、季节性分布不均衡和农田水利设施滞后,民乐县北部滩、甘州区石岗墩滩、高台县骆驼城滩等大片可耕地因干旱缺水无法利用,而在黑河流域丰水季,又会在灌溉区发生超灌涝害或水位上升引起的盐渍化。改革开放以来,从“两西”农业建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张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水利骨干工程,加固了民乐双树寺、山丹寺沟、临泽鹦哥嘴等病险水库,新建了翟寨子、海潮坝、大野口、红山湾等水库,全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4个。其中大型灌区8处,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4.23万亩;现有中小型水库48座,塘坝35座,总库容2.138亿m3;在黑河沿岸甘、临、高三县区建成独立引水口门43处。建成干渠2 250km,支渠2 166km,斗渠5 592km,建成机电井9 132眼,兴建提灌站141处,总装机3 799kw。全市干、支、斗三级渠系水利用率65.56%,基本形成了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比例为85 ∶ 2.5 ∶ 2.5 ∶ 10。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230万亩增加到410万亩,喷灌、滴灌、微灌、垄膜沟灌和垄作沟灌等现代农业灌溉方式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5马力以上)1 956台,配套机量6 7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81千瓦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二)从小农生产到规模经营,农村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张掖市民乐县率先推行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并在甘州区、山丹县、临泽县、高台县相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4年全面普及了承包期15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轮15年承包期满后,1996-1998年,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30年的二轮延包工作,颁发了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市二轮承包面积250.05万亩。2013-2017年,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耕地面积366万亩,确权草原面积2 750万亩。2018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6.08万亩,占二轮承包耕地面积的50.4%,规模经营面积达106.6万亩。新培育发展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93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22家,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7 118家、家庭农场3 056家。累计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证、设施产权证、林权证等1 600本。目前,该市被列为国家整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50个市之一,已完成全国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高台县试点工作。随着各类农村改革举措的相继落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被不断激发,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三)从产粮大市到农业强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将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作为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推动耕作方式转变和品种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40年的努力,粮食作物生产面积从1978年的209.7万亩增加至255.15万亩,占比从89.7%下调至62.1%;粮食总产量由4.44亿kg增加为13.76亿kg,年均增长2.94%。目前,全市已逐步发展形成玉米制种、畜禽养殖、绿色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优质林果、戈壁生态农业五大区域特色产业。制种产业得天独厚。多年来,张掖市杂交玉米种子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年产玉米种子4.5亿kg,销往全国大田玉米种植适宜区域,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全市已建成现代化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22个、果穗烘干线60条、籽粒烘干线64条、加工包装线38条,加工能力达到5亿kg以上。育繁推一体化和开展育种研发的企业共28家。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4 5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0%。绿色蔬菜远近闻名。张掖蔬菜栽培历史悠久,因光热资源丰富、土壤污染小、灌溉水源洁净,生产的蔬菜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全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和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并已初步形成以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海拔1 800m以下的川区为重点的夏季蔬菜和夏秋冷凉蔬菜生产基地以及以民乐县、山丹县、肃南县海拔2 200m以下的沿山灌区为重点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和六县区冬春淡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瓜菜种植面积从1978年面积3.6万亩增加到了80.91万亩,面积扩大近23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产业。戈壁农业方兴未艾。张掖市内拥有大面积的沙化地、戈壁滩、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多年来,坚持“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积累形成了一批戈壁荒滩开发利用经验、技术和模式,全市非耕地开发利用方式从借土改良、设施栽培、无土栽培等方式不断演进,设施农业发展已由最初的一代支柱斜体温室向新型大跨度高效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多功能连体温室发展,种植品种也由辣椒、茄子、西葫芦、黄瓜等15个品种的基础上,增加到草莓、人参果、天麻、丝瓜、甜瓜等35个新品种,设施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食用菌生产也实现了从半地下菇棚向层架式地上菇棚、半工厂化及工厂化生产车间发展,探索形成了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戈壁荒滩地域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马铃薯产业快速壮大。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6.24万亩发展到38.26万亩,马铃薯贮藏能力达18万t,占总产量的16%。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中药材产业势头良好。中药材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0.3万亩发展到了44.59万亩,种植种类达70个,以黄芪、板蓝根、甘草、孜然、王不留行等为主栽品种。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地,建成了河西走廊中药材交易集散中心。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模式,打造了从育种到种植、从切片到药片、从生产到营销的全产业链。

(四)从追求高产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劳动力和相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为消除农村贫困人口、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推动农业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该市紧盯耕地质量不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粪污及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的总体目标,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引进普及节水、节肥、节药、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全市完成绿色防控面积171.72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05%。全市农药使用量759.85t,较上年减少26.02t,化肥使用量年增幅低于0.4%目标。同时,积极推广应用“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进一步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全市已完成秸秆还田114.2万亩,实施畜禽粪污堆沤还田83.38万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1.7万亩,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1.45%,尾菜处理利用率47%,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

(五)从传统生产到创新驱动,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已成为该市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内生后劲之所在,转型升级之所系。全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坚持把实用技术集成配套和引进示范先进技术密切结合,把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密切结合,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粮食作物耕作方式由“混、间、套、复、带、单”状种植不断改进,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栽培品种也实现了定期更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2010年8月,甘州区被原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并创建省级示范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园区的平台优势,先后开展膜下滴灌、垄膜沟灌、杂交玉米种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标准化养殖等157项新技术和400多个新品种试验示范。制定发布了60多项甘肃省农业技术地方标准,承担完成国家、省、市科研及推广项目80多项,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和国家专利50多项,极大地提高了张掖市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达59%。同时,不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整合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和培训教育资源,先后组织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加强实用技术和农业新技术培训推广,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文化素养获得了大幅提升。

(六)从区域供给到外向发展,农产品市场渠道不断拓宽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业产量效益得到了稳步提升,农产品逐步由满足区域性供给的卖方市场转向对外开放的买方市场。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市上下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大力实施“东进西扩”战略,按照“巩固周边市场、拓展东南一线城市市场、开拓中西亚及南亚市场”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着力提升农产品营销促销能力。加大外向型农产品供销基地建设,严格落实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支持配套基础设施和仓储物流体系,切实提升外销基地的供给保障能力。全市共有12家企业经进出口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出口农产品基地,先后培育蔬菜自主出口品牌50个,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建立蔬菜直销点17个,年销售蔬菜15万t,销售额达2.8亿元。建成冷链仓储企业38家,仓储面积28.68万m2,冷链库容达23万t,确保了优质绿色蔬菜“产的出、销得好”,实现了金张掖夏菜48h运达南方沿海市场,供港澳蔬菜60h就能端上港澳居民的餐桌。同时,连续4年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搭建平台,邀请中外客商参展交易和项目对接,有力地推动了张掖农业外向发展。

二、对策建议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牢固树立品质农业、效益农业的理念,以市场和消费为引领,以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供给为主线,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切实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做强做优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

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为目标,按照“基地支持、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原则,着力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精区域特色产业。

(三)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

把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经济新增长点和农业转型升级新支撑点,建成基础设施完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沿山冷凉食用菌产业带、中部绿洲外向型绿色蔬菜产业带和北部特色优质林果产业带,力争将该市建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四)全方位构建标准化生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从相对重视产量向追求“产量、质量、效益、品质、生态”全面转变,全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产品品质升级上档。

(五)做响擦亮金张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

突出张掖农产品的唯一性、独特性和生态性,强化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培育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

(六)不断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所有各类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同时,抓好改革试点工作,选择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进场进社指导帮扶,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家致富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全市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