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凉州区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06姜彩萍
姜彩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武威 凉州 733000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属冷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境内农业区域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耕地质量好,用祁连山雪水灌溉,水质洁净,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空气质量好,是全国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最佳区域之一。凉州区辖37个乡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441个村民委员会,18.16万农户,总人口10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4.99万人。土地总面积5 081km2,其中耕地面积146.05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和肉羊产业强县、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北方冬春淡季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一批省级、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凉州区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节水、节地、节能、减排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狠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努力探索“主体突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起步良好。
(一)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有序推进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科技带动、质量第一”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把认证关口,狠抓“三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加强“三品一标”标志使用、包装监管,以保障“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规范标志使用,全区农产品认证规模取得长足发展。2018年新申报企业5家、绿色食品15个,续展认证企业7家、绿色食品23个,全区有效用标“三品一标”企业39家、产品125个,基地面积67.08万亩,其中:有机食品企业4家、产品16个,绿色食品企业29家、产品101个,无公害农产品企业5家、产品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企业1家、产品1个。
(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培育壮大
采取外引、内建等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快培育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北京德青源公司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带动3 009户贫困户稳定脱贫。筹措资金成立凉州区华丰扶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扶持邓马营湖荣华新村、长城镇长富村发展养殖产业。实施合作社规范化促进工程,对现有合作社进行摸排清理和等级评定,对生产经营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给予优先支持,对运作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的进行整改,对长期休眠、有名无实的“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进行清理。新成立合作社189家,累计达到3 449家。区级以上示范社18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48家,市级示范社53家。新登记认定家庭农场9家,累计达91家。
(三)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持续提升
鼓励支持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全部采用“凉州+产品名称”的方式命名,突出地域特色,叫响“凉州”地域公共品牌。累计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国家或地方举办的绿博会、农博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会展,获得中国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4个,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11个、畅销奖7个、最佳商务奖3个,全面展示了该区“三品一标”发展成果,扩大了“凉州”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市场营销体系不断完善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建成凉州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1个,区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24个乡镇电商服务站,8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开设各类网店914家,注册成立32家电子商务企业,19家民营快递企业入驻凉州区,线上销售区域特色产品20多类近80个品种。全区现有蔬菜批发市场4处,大型零售市场2个,年批发各类瓜菜50多万t。建成牛羊活畜交易市场4个,年运销活畜60多万头。现有股份制蔬菜运销企业8家,有瓜菜产销合作组织95个,蔬菜收购点150多个,从事蔬菜收购的经纪人1 000多人。有畜产品营销公司2个,发展各类畜产品运销户180多户。建立了西线以乌鲁木齐、南线以成都、北线以保定、东线以兰州为主的20多个稳定的外销市场,部分农产品已打入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初步形成了运销公司和批发市场为龙头,合作社和运销大户为骨干,经纪人队伍为补充,收购点和基地农户为基础的市场营销体系。
(五)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日光温室上,重点推广选用优良品种、高产高效模式、土壤改良、集约化育苗、高效施肥、高效节水灌溉、温室微环境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灾害性天气防控、机械化作业等技术。设施养殖上,重点落实畜禽品种改良、设施装备升级、生产管理规范、养殖污染防治、投入品质量控制等关键措施。
(六)农副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红太阳面业为主年产140万t面粉加工业,以武威天祥公司为主年屠宰100万头猪、30万只羊、10万头牛的肉类加工业;以青岛啤酒武威分公司、甘肃威龙公司、甘肃莫高公司、皇台酒业公司、武酒酒业公司为主年产20万kL啤酒、5万t葡萄酒、2万t白酒的酒类酿造业;以甘肃达利食品公司为主年产1.2万t马铃薯全粉加工业;以凉州益民公司、黄羊柏树庄醋业为主年产3t吨熏醋1万t保健醋及酱油加工业。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0户,总产值达27.3亿元。全区已建成黄羊河集团公司、保税物流中心库、武威昊天农产品交易市场暨仓储物流中心、甘肃金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武威大宝源果菜储运销售有限公司和武威叶源蔬菜公司等有冷链物流企业16家,总库容达到18.3万t。
(七)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日趋成熟
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积极探索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推广应用“畜(禽)→粪(沼)→社区(气)”的生态家园模式,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大型沼气工程12个,联户沼气9处,建成后年处理畜禽粪污可达20万t,年可产生沼气600万立方,年生产沼液沼渣有机肥40多万t,按全氮折算相当于减施化肥约2 300多t。在日光温室园区重点推广“沼→肥→菜”有机种植模式,在四坝镇寨子村、高坝镇蔡家村、吴家井乡七星村等日光温室示范点推广玻璃钢沼气1 300套,为日光温室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全新途径;在专业养殖乡镇、村,重点推广应用“畜(禽)→粪(沼)→有机肥→菜(粮)”的生态种植模式;在特色林果基地,重点推广应用“草→畜→粪(沼)→林”等生态林畜种养模式;在农业废旧棚地膜综合利用中推广“使用—回收—加工加再利用”,在玉米、饲用型甜高粱产业发展中推广“种植—秸秆青(黄)贮—养殖—有机肥加种植”等产业小循环模式,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
二、制约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化生产水平还不高
全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未实现全覆盖,优质优价效应未能充分体现,农户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绿色农产品推介力度不够,包装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不强。
(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多,但规模小,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现象普遍。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仅占全区合作社总量的5.3%,真正带动能力强、产品优势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合作社很少。
(三)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投入不足
资金是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血液”,特别是在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在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还不能满足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
(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产业基础和区域气候、地理等条件,着力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质优、高效、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南部沿山区布局以食用菌、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设施养殖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带,中部绿洲区布局以日光温室蔬菜、设施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北部沿沙区布局以戈壁农业、设施养殖、制干辣椒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带,推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二)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发展
加快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制定一批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蔬菜、畜产品、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产品标准,及时调整生产、加工技术操作规程,为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全面建立和推行种养业关键环节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在规模种养殖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率先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在“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示范窗口。抓好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选择部分部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规模养殖基地,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三)全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北京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甘肃顶乐“投母还犊”扶贫模式、河南牧原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深圳前海嘉禾10万亩蔬菜原料生产基地和年产50 000t酱菜及酱牛肉加工生产线项目,力争海升集团现代高科技智能化设施农业项目和水果胡萝卜种植加工产业园项目落地实施,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合作社,深入实施贫困村农民合作社三年全覆盖行动,落实好新组建合作社定额补助、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实现每个贫困村有2个以上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发挥好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作用,指导做好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工作,确保每个合作社都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着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培育“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结合凉州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地理环境、现代农业成果等,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全部采用“凉州+产品名称”的方式命名,加强证后监管,提高产品品质质量。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凉州黄白花牛”“凉州羊羔肉”“凉州皇冠梨”“凉州核桃”等品牌,积极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知名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提升凉州品牌“含金量”。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参加农交会、博览会等展会,扩大凉州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五)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要在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向品牌培育倾斜。二是对从事科研、开发与生产和经营的企业要按照环保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政策。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进入市场,有关部门应减免入场费、场租费等费用。三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免费参加各届博览会,打造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