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玉祥:“虾王”的励志“创业路”

2019-01-06郭开国蒋雯杰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闸口养虾乡邻

郭开国 蒋雯杰

“这次,亏得人家‘虾王’唐玉祥及时出手相救,否则我这20多亩大棚虾就得全军覆没……”初春时节,在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一家南美白对虾养殖场里,养殖户老缪心有余悸地告诉周边的同行们。

但凡能被称之为“王”者也绝非普通平庸之人。唐玉祥,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被人们誉之为“虾王”呢!

穷则思变“寻富路”

“闭塞角落处,地似锅底洼,逢雨涝成灾,农家外讨饭。”这是人们多年前对于海河镇毗邻的新坍镇小闸口居委会的描述。小闸口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地名。那是1930年,时任革命军陆军二师师长兼淮扬镇守使的马玉仁解甲归田,来到黄海之滨购滩开垦,见此处低洼易涝,故筑圩建闸挡水,且其在1940年1月3日抗击来犯日寇血洒捐躯于此而闻名。

1964年春,唐玉祥就出生在小闸口这里。在那一天吃不上三顿饭、一年添不了一件衣的年代里,唐玉祥算是幸运的能得以进入学校,读书不仅让他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无形中孕育起他一种坚强不屈的信念。

改革开放以后,唐玉祥不想窝在家里守着几亩薄田,他几经波折,筹集资金办厂,却不料产品销售不出,厂子倒闭,导致债台高垒。

家中虽说拥有10多亩承包地,可地势低洼的先天不足使得这些土地只能“望天收”“碰年景”。为能早日还清外债,“不死心”的唐玉祥将家中的田地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外去边打工边寻觅着适合的致富项目。

“对呀,家里那边农田易涝、粮棉种植效益不高,若是筑圩养虾不就能变劣势为优势了嘛!”1994年初夏,刚到上海市郊一家农场帮助水稻栽插的唐玉祥,发现场内有人饲养南美白对虾,且听说效益较高,禁不住又动起了脑筋。然而,先前办厂失败的教训使他懂得搞特种水产养殖光凭热情不行,得自己拥有养殖技术。为此,他一有时间就跑到人家虾场义务帮人家干活,虚心拜人家为师,慢慢对这行业、对养虾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地制宜“滚雪球”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88年7月从美国引进,1994年才通过人工育苗获得小批量虾苗。由此可见,养殖南美白对虾虽具有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诱惑,但也存在投资成本大、技术要求高的风险。在上海市南汇区一家南美白对虾育苗场里,每尾仔虾苗价格高达5分至5.5分,如此高的投入与风险,使得一些人不敢轻易投资南美白对虾的规模养殖。反复思考的唐玉祥,认准这个难得遇到、能助自己翻身的商机。

“你疯了吧?竟然要将家中农田用于筑圩养虾……”尽管父子俩早已分家,可听说玉祥又要折腾把他自家10多亩土地全部拿出养虾,老父亲找上门来阻止,害怕他“兔子刨塘”。在唐玉祥反复劝说和保证下,老人最终同意他拿出9亩田养虾,余下的田留着种粮,确保一家人有饭吃。

也真该唐玉祥时来运转。那时,偏僻闭塞、经济落后的小闸口及周边,无污染、水质好,自然状态下放养对虾,无需用药,极易养殖,年亩产量达到500多kg左右,经销商找上门取虾,价格高达50元/kg,是种粮植棉收入的10多倍。没两年,他就全部还清了办厂所亏欠下来的债务。

然而,致富路上并非一帆风顺。1998年盛夏,持续罕见的高温使得虾塘内严重缺氧,所使用的两相电因负荷过大经常跳闸,导致翻塘死虾,每亩成本损失近千元。这一教训让唐玉祥认识到虾场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要,为此他专门投资架设起专用三相电。

“自己若能育出苗来,不仅众人所需虾苗有了保障,而且养殖成本也会大幅下降。”随着自己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乡邻们纷纷加入,虾苗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同时,由于外地苗种退化、内部水质变差等不利状况,使得追求更高效益的唐玉祥脑中盘算起这件事情。

“在家坐井观天解决不了问题。”唐玉祥放下手上的事情,专程到海南、去广东、进浙江,广泛拜访南美白对虾繁育基地与养殖规模大户,不但基本掌握了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要领,而且意外地学到了大棚养殖新技术。

2012年春,唐玉祥在盐城市境内第一家建起南美白对虾育苗基地,由海南繁育中心提供虾种,他家定向育苗,年可育出3亿尾左右优质虾苗。与此同时,他以年每亩900元的价格流转下周边农户100亩低产农田,投资120多万元新建起66座大棚虾池,大胆地搞起一年两茬反季节、规模化成虾养殖。所产对虾个大体肥,上市时商贩云集,供不应求,亩均收入达到4.5万元,当年就收回全部投资。

携手同富“誉满门”

不懈坚持,科学养殖。养虾,不仅让唐玉祥走出贫困步入小康生活,而且多年的实践及不断学习进取的举措,使得他成了名符其实的“虾专家”,更为令人羡慕的是他还拥有众多的成虾销售市场人脉。

“凭心而论,这些年小闸口居委会就因有了他,村民们没少得到实惠。”提起唐玉祥,原村党支部书记、退休老干部王新华感慨不已。的确,当年唐玉祥因扩大养殖流转乡邻低产农田,不但给了较高的流转金,而且还安排20多人进场帮工,一年下来谁不挣个五、六万元工资收入。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虾消费市场宽广着呢!量大引商,货畅价扬,哪里养殖户越多效益就会越高。”这些年,唐玉祥在动员众人养虾时是这么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在技术上他从不保守,在扶持上他尽心竭力,所供虾苗质优量足价低,用过的人家都说好。

村中青年王辉大学毕业后留城工作,其工资收入不够自己租房及日用开支,经济也不宽裕的父母时常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唐玉祥主动找到王辉,动员他回家养虾。

“我一没技术、二没资金,咋养?”

“技术上,不有我嘛!”2013年初,在唐玉祥鼓励下,王辉真就回到村里。大学生乡村创业也引起镇、村的重点关注和支持,积极帮助流转土地、落实启动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王辉的成虾养殖面积已超过“师傅”,达到了近400亩面积,成为名震一方的对虾养殖大户。这些年,在唐玉祥的影响带动下,村中及周边已有30多户人家搞起大棚养虾,仅他低价提供虾苗、饲料及药物所垫付的资金就达300多万元,没一分钱利息。乡邻们在饲养中遇到技术性难题,唐玉祥总是随叫随到,从不耽搁。

唐玉祥不仅对乡邻如此热心,而且对慕名找来的陌生人也一样全力相助。阜宁县原吴滩镇的王英波看人家养虾挣到了钱,一时兴起也投资新开了40亩虾池。可当他回过神来落实虾苗和养殖技术时,却发现虾苗需要提前预订、养殖技术人员难找,慌了神的王英波四处打听找到唐玉祥。得知王英波是新养殖户,唐玉祥稍作思考,决定将自育留着养殖的虾苗提供给了他,并承诺技术上给予支持,有效地避免了其经济损失。这些年,得到唐玉祥关心、支持的养殖户不下百余家。

“他有钱不忘本,积德行善肯助人。”唐玉祥养虾以来,每年都要给村中五保老人、特困户2000多元左右的压岁钱,从没间断过。村民王海涛查出不治之症,因家中贫困无钱就医,唐玉祥当即给其送去1万元。村中修路、架桥缺少资金,他先后个人出资30多万元,没让村民们筹措一分钱。

偏僻乡间、不甘贫穷的唐玉祥,靠着梦想、凭作执着,规模养虾25载,成就了自己,带富了乡邻,他先后多次被县、镇表彰为“养殖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并获得第三届“最美射阳人”殊荣。

猜你喜欢

闸口养虾乡邻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控制系统应用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闸口布置的设计要点
年年养造造赚,这位养虾30年的“老行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亩虾池,一年赚80万!造造成功,这个养虾人震惊了业界
外出打工开眼界 返乡创业富乡邻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不简单!小小饲料有大大能量,虾壮乐为何深受养虾人的喜爱
“惠”泽乡邻情如“海”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集卡预约模式下集装箱码头可变闸口协同调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