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养殖问答(19)

2019-05-06高光明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龙虾真菌水体

高光明 陈昌福

92. 小龙虾有哪些真菌病?

真菌病是小龙虾经常报道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能导致小龙虾的疾病主要有以下一些。

(1)“螯虾瘟疫(crayfish plague)”。在欧洲,早在150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关注和研究小龙虾的疾病。在19世纪中期,不少科学工作者致力于主要发生在欧洲所谓的“螯虾瘟疫”的研究,当时这种疾病在小龙虾中广为流行,并对小龙虾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关于引起这种疾病的真正原因,到了20世纪初,才被研究者证明所谓的“螯虾瘟疫”就是由螯虾丝囊霉(APHanomyces astaci)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图8-4)。

图8-4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螯虾丝囊霉(APHanomyces astaci)菌丝的形态

迄今为止,这种真菌病还是无脊椎动物疾病中研究的最为深入、清楚的一种疾病。与其他众多无脊椎动物的疾病研究状况相比,由于科学工作者更为关注对小龙虾疾病的研究,所以在小龙虾病害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的相关资料。

其他种类的真菌还能引起淡水螯虾发生另外的一些疾病。导致小龙虾发生的真菌性疾病总是与养殖水体水质恶化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小龙虾养殖生产中,可以采用通过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的措施,达到有效控制真菌性疾病蔓延的目的。采用杀真菌剂或者部分水体消毒剂,只适用于处理被真菌感染的有价值的亲虾(如针对受感染的抱卵虾等),而大水面养殖环境中患真菌病的小龙虾是难以采用药物治疗的。至今还没有能彻底治疗“螯虾瘟疫”的有效方法,在100.0%易感的小龙虾群体中,如果确定了有一部分个体已经受到这种真菌的感染,最好的防控对策就是对这个小龙虾群体采取全部扑灭的措施。而且在对这些患病小龙虾做彻底处理后,还要注意引进具有抗病力的小龙虾种苗,或者重新放养本地小龙虾种类养殖,这也是控制这种疾病危害的唯一有效的策略。北欧小龙虾养殖地区在这方面实施的教育计划是卓有成效的,这个地区的公众对于小龙虾这种疾病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能非常清楚地理解并给予良好的配合,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的重要性,并且也懂得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阻止疾病的传播。

(2)甲壳溃疡病(褐班病)。这种病是指小龙虾的甲壳由真菌或细菌的感染、侵蚀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当小龙虾外骨骼大部分区域被致病菌侵蚀时,对受感染虾体往往就是致命的。迄今为止,从患这种疾病的小龙虾上分离到的真菌主要包括螯虾柱隔孢菌(Ramularia astaci)、细长头孢菌(CePHalosporium leptodactyli) 和螯虾钙皮菌 (Didymaria cambari)等。

(3)其他真菌病。真菌属于一般的头孢子菌属,丝囊霉菌属和绵菌属是淡水螯虾的常见条件致病菌。这些真菌的感染往往都是与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和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真菌通常附着在小龙虾的表皮,或者寄生在外骨骼创面、鳃和卵上。镰刀菌属种类也经常与小龙虾的疾病有联系,并且有报道指出这些种类的真菌也是对小龙虾具有高致病性的。

小龙虾真菌病的防治方法:① 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中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② 把患病虾放在3.0%~5.0%的食盐水中浸洗2~3次,每次3~5分钟。

93. 小龙虾体内外可能发现哪些寄生或共栖生物体?

国内外有许多有名的寄生虫学家或对小龙虾寄生虫感兴趣的人,对小龙虾的寄生生物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且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发表。小龙虾后生动物寄生物包括复殖类(吸虫)、绦虫类(绦虫)、线虫类(蛔虫)和棘头虫类(新棘虫)等蠕虫。大多数寄生的后生动物对小龙虾健康的影响并不大,除非大量寄生而导致小龙虾器官功能紊乱。但是,部分寄生虫对小龙虾的健康可能没有影响,而对于人类健康则可能是有影响的。如在小龙虾体内常见的属于复殖类吸虫的并殖吸虫属的部分种类,就可以导致人类严重的肺部感染。在亚洲有生吃小龙虾习惯的人,就存在感染并殖吸虫的可能性。因此,由于生吃小龙虾而感染寄生虫病的病例在这个地区是比较常见的。通过加热或者适当地烹饪就可以杀死这类寄生生物,所以在食用之前对小龙虾进行加热或者进行正确的烹饪,对小龙虾消费者的健康是有益的。

属于涡虫类切头虫、环节动物和几种节肢动物都是小龙虾众所周知的共生动物。这些生物的附着虽然很少引起小龙虾发生疾病,但是,当养殖水质严重恶化时,这些生物的大量附着就有可能导致小龙虾正常的生理状况受到影响而发生疾病,这也是因为在养殖水质恶化时这些附着在小龙虾体表或者寄生在其体内的寄生生物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的缘故。

切头虫卵外有坚硬的外壳,就像水蛭的卵茧一样,如果大量附着在小龙虾体表时对于消费者也是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最近,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龙虾不断扩散到新的地区,科学研究者们正在密切关注寄生于小龙虾的切头虫或者与其共栖的各种后生动物的生态学新问题。

94. 小龙虾有哪些非传染性疾病?

与所有水产养殖动物一样,小龙虾的有些疾病并不是由生物性病原感染所致,例如各种毒素、营养不良和环境压力等,都是属于非生物因素。养殖水体中有毒物质还包括人为投放的杀虫剂和重金属药物、天然存在的金属,来自其他生物如蓝绿藻的毒素和螯虾自身代谢分子如氨和亚硝酸盐。小龙虾常常被人们作为淡水生态系统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此外,很多小龙虾养殖场接近于农业场,在美国和中国施行淡水螯虾与水稻结合种养是很常见的养殖方式,为了保证小龙虾不受到各种农药的影响,其毒理学的相关研究是非常重要的。Eversole and Seller (1997)的文章中介绍了100种农业化学制品对小龙虾的毒性实验结果,对小龙虾的养殖业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此外,关于养殖水体中氨及亚硝酸盐对小龙虾的影响,也已经有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报道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小龙虾对环境中的重金属具有天然的富集功能。这些重金属通常从肝胰脏和鳃部进入体内,并且相当大量的重金属尤其是铁存在于小龙虾的肝胰脏中。在上皮组织内含物中也大量存在铁,甚至可能严重影响肝胰脏的正常功能。养殖水体中存在高水平的铁是小龙虾体内铁的主要来源,大量地富集于肝胰脏内,对小龙虾的健康可能是有影响的,不过,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的问题。采用地下水作为养殖用水就可能存在铁含量过高或者水中出现铁氧化的问题,这些物质进入小龙虾的鳃就可能导致缺氧(螯虾的组织中缺乏氧气)。因此,采用地下水做养殖用水最好是经过充氧或者暴露一段时间后再注入池塘内。

可能对小龙虾产生应激性刺激的因子有很多,如养殖水体中的低溶氧或溶氧量过饱和,就可以导致小龙虾缺氧(可以导致因窒息死亡)和气泡病。饵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缺乏可以导致营养性障碍,甚至引起小龙虾身体颜色变异,如小龙虾由于日粮中缺乏类胡萝卜素就可能出现机体苍白。

在欧洲,小龙虾的养殖主要是采取所谓“半集约化”方式养殖,关于疾病与养殖条件相关性问题,还有许多未被养殖业者所了解,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北昆士兰地区养殖的小龙虾出现的所谓“黑斑综合症”(图8-5)。这种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就是小龙虾外壳上出现黑斑,但是这种病有别于其他甲壳疾病,即使螯虾体表出现很多斑点也很少出现穿透甲壳的病灶(虾民只是偶尔看见外骨骼出现微小的针刺洞)。然而,部分小龙虾养殖业者认为这种综合症与小龙虾低产是密切相关的,而另一些养殖业者则认为这种综合症与小龙虾产量关系不大。不过,患这种病的小龙虾销售状况往往很差,因此,这种综合症可以导致养殖业者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已经有大量的小龙虾特有疾病症状被报道出来,但是,引起这些疾病症状的原因尚不清楚,将这些相关图片陈列在此,为进一步研究小龙虾的病理学奠定基础,阐明这些疾病的原因,无疑地会丰富我们对小龙虾疾病防控的知识。

图 8-5 小龙虾甲壳上出现的黑点

小龙虾的致病因子主要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水体的pH过高或过低、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等引起的疾病。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有害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以及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不足而引起的营养不良或操作不当引起的应激性反应等疾病。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很多疾病都是上述两类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很强,故大规模发生疾病的几率很低。目前在我国天然水域存量的和池塘养殖的小龙虾大规模发生疾病的现象很少,主要是敌害问题。池塘中高密度饲养小龙虾时,为了追求最大的养殖效益,放养密度可能会更大,在防治敌害的同时仍要注意加强疾病的预防。

95. 预防小龙虾病害需要采取哪些基本措施?

预防小龙虾的病害应该采取以下一些基本措施。

(1)在放养小龙虾虾苗前,养殖池塘(环境)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2)放养小龙虾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进行小龙虾虾体的消毒。

(3)加强池水水质监控与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质。有条件的可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保持池水的酸碱度平衡和溶氧量水平,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解决池水老化等问题。在养殖中后期,每个月施用1次光合细菌,每次用量为使池水成每立方米水体5.0~6.0g的浓度。

(4)投喂新鲜的饲料。不要投腐败变质的饲料,在疾病流行季节在配合饲料中可添加光合细菌及免疫增强剂。

(5)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养殖环境中。在进水口和池埂上要设网片,严防敌害生物进入,如发现虾池中有大口鲶、乌鳢、鳜、青蛙、蟾蜍、蛇、泥鳅、黄鳝、老鼠等敌害生物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

(6)采取生态、健康养殖法。要尽量避免采用“高密度、集约化”的方式养殖小龙虾。

96. 如何防治小龙虾的病毒性疾病?

(1)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在小龙虾体内至今已检测出10多种病毒。小龙虾的病毒性疾病一般是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当水温上升到25℃时,开始出现死亡现象;当水温上升到28℃时,开始出现大量死亡,死亡个体以中、大虾为主。小龙虾在死亡之前表现的主要症状为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伏于水草表面或池塘四周浅水处;解剖后可见少数虾有黑鳃现象,普遍表现肠道内无食物且有肠堵塞和肠出血,少数头胸甲外下缘有白色斑块,病虾头胸甲内有淡黄色积水。

(2)预防方法。①病毒在水体中客观存在,主要是环境条件恶化造成病毒病的发生,因此营造小龙虾良好的生态环境(如适当种植水草)、保持稳定适合的水深和水温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② 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对养殖池塘的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及时加注清新的水入池。③ 严格调整和控制养殖密度。以每亩水面中养殖小龙虾的存量平均不要超过200.0kg为宜。

(3)治疗方法。① 及时将已经显示典型症状的病虾和已经死亡的虾体从养殖池塘中捞出,病虾放入盛有高浓度漂白粉的水桶中浸泡过夜;或者在远离养殖池塘的地方挖坑将其病虾深埋,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② 对养殖池塘水体进行定期消毒。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为0.3~0.5mg/L;或者用季铵盐络合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为0.3~0.5mg/L;也可以采用二氧化氯制剂100.0g溶解在15.0kg水中,然后均匀泼洒在每亩水面(按平均水深1.0m计算)中,消毒杀菌;还可以采用生石灰,按照每亩水面l0.0kg的用量,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制剂,或聚维酮碘和生石灰可以交替使用,每次连续使用2次,每次用药间隔2天。③ 在虾饲料中添加酵母免疫多糖,配合复合维生素,按每千克小龙虾体重200.0mg的用量拌饲料投喂,连续使用15天,以提高养殖虾的免疫功能。④ 用板蓝根、鱼腥草和大黄各0.25kg,加水煮沸20~30分钟后,控制药液至5.0L,取药汁拌精饲料投喂500.0kg虾。 ⑤ 按每千克小龙虾体重20.0mg的剂量,用硫酸新霉素拌饲料投喂,连续5~7天为一个疗程,防止致病菌的混合感染。注意,用药疗程完成休药期过后,才能捕捞虾上市。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小龙虾真菌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小龙虾
千奇百怪的真菌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致命真菌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