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龙虾混养大宗淡水鱼养殖试验
2019-05-06麦炜1王超1钟小庆2周爱国3
麦炜1 王超1 钟小庆2 周爱国3
2018年,清远连州市引进澳洲淡水龙虾,并与大宗淡水鱼进行混养试验,养殖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现将养殖基本情况和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水产同仁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基本情况:试验池塘位于连州市星子镇,共三个,其中1号塘4.5亩,2号塘5.2亩,三号塘5.5亩,平均水深1.2m;池塘附近土质为黄色硬质泥土,底泥浅褐色,平均深度0.1m;每池配备1kW水车式增氧机1台,自动投饵机1台;为防止虾逃跑,池塘四边竖立0.6m瓷片;池塘底部设置约1亩左右的沉水植物区,沉入足够多10cm直径的PVC管作为虾的隐蔽物和栖息地。
2.水质情况:池塘水源为山泉水,水源常年充足,清澈无染污,全年温度相对稳定。PH常年保持在7.2左右。
3.水草种植:池塘沉水植物区种植轮叶黑藻,既可作虾的饲料,又是很好的天然隐蔽场所。清塘消毒5天后,施用发酵后的牛粪作为基肥培育浮游生物进行肥水,一般施用有机肥100kg/亩。肥水两周后,将池塘水位增高至60cm左右,3月底前移植轮叶黑藻,密度约2.5kg/亩,保持养殖期内水草覆盖率为45%左右。
4.鱼种放养:三个池塘均采用以澳洲淡水龙虾为主的混养模式,搭配鳙鱼、鲢鱼。具体搭配情况见表1。
表1 澳洲淡水龙虾混养大宗鱼搭配情况表
二、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虾苗入池后第三天开始投饵,整个养殖阶段饲料以豆粕为主,6月投喂蛋白质含量为40%的龙虾颗粒饲料。坚持“四定”投喂,日投喂量控制在虾总重的5%左右,生长高峰期日投4kg/亩(其中豆粕1 kg/亩、龙虾饲料3kg/亩),日投饵量掌握在上午8点左右投全天量的40%,晚上6点左右投全天量的60%。
2.水质管理:水温是澳洲淡水龙虾生长重要的因素之一,最适合的生长水温在20~32℃。坚持每天观察池塘水质,池水宜保持10~15cm的透明度,超过15cm表明水质较瘦,这时就应该向池塘加入适宜发酵后的牛粪。虾种放养初期池塘水位保持在0.6m左右,随着水温增加逐渐加水,虾苗入池前5天再施用氨基酸肥,同时补充光合细菌,以此培育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使虾苗入池后便可摄食到充分的天然饵料。进入6月份保持水位1m以上,高温期间,每隔4天换水15cm左右。换水时需先排掉部分底层老水,再注入新水,每个池塘用水泵对角打水,使整个水体流动起来。平时池中施用小球藻,可增加光合作用,抑制蓝藻和青苔生长,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促进蜕壳生长,隔一周左右用EM原液来调节水质、改良底质,保持水体清新,由于澳洲淡水龙虾较为耐低氧,加上水质管理到位,基本未发生缺氧、上岸现象。
3.疾病预防:在澳洲淡水龙虾养殖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病害防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一是鱼塘和虾体消毒。放苗前,干塘并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虾苗入池前用3%~5%的盐水消毒。二是养殖水质的调控。平常每个月池中用碘制剂消毒一次,每个月用微生物制剂调水一次,饲料中加拌维生素C以加强虾体的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三是科学合理投喂,防止病从口入,池中有残饵引起水质及池塘恶化,多是由于投饲过多所致,当水中溶氧低,水质恶化或者天气恶劣时,则减少投饲或者停喂。
三、结果
2018年10月,场主对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进行了捕捞出售,三个鱼塘共计收获澳洲龙虾1352.5kg,亩产89kg,成活率41.5%,成品虾平均规格95g/尾;收获鳙鱼52.5kg,鲢鱼47.5kg。养殖获得了初步成果,但成绩一般,虾的成活率也不算高,养殖综合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总结及讨论
1.本次养殖试验采用了混养模式,由于鳙鱼和鲢鱼属虑食性鱼类,不与澳洲淡水龙虾争食,还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生物饵料,增产增收增效,可以起到改善水质的效果,一举多得。
2.本次试验在投放虾苗和鳙、鲢鱼苗采取了分部投放模式,即首先投放澳洲淡水龙虾苗,待虾苗投放一个月,虾苗生长稳定且长至6~8cm的时候再投放鳙、鲢鱼苗。这种投放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3.由于本次试验投放的虾苗规格偏小、不齐整,导致成活率偏低。建议有条件的场自行繁殖标粗,可以减少运苗应激以及疫病的发生,进而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4.澳洲淡水龙虾首次引进到清远连州进行养殖试验并获得了初步成功,说明清远市的北部地区气候适合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由于连州年平均气温比珠三角地区低4~5℃,而且养殖试验池塘为新挖掘池塘,营养不够丰富等,导致了虾亩产量、成活率较珠三角地区低。不过连州地区具有土地、人力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和珠三角的养殖效益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