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为载体促进平 “语”近人进校园
2019-01-06付伟伟马晓男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付伟伟 马晓男 严 飞(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最近几十年,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渗透,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渐渐迷失了自我。空虚、无聊、冷漠等负能量在社会上逐渐兴风作浪。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应该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正能量,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有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人民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信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本人总是率先垂范,他经常在一些重要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中国经史子集中的妙言佳句。客观来说,有些古文的句子并不好懂,但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用最朴素、最亲切的语言将其进行解释,使这些经史子集中的妙言佳句紧紧与时代相结合,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
1 《平 “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背景以及内涵
2018年10月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了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是一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节目。该节目共12集,分别为: 《一枝一叶总关情》 《治国有常民为本》 《国无德不兴》 《国之本在家》 《报得三春晖》 《只留清气满乾坤》 《绝知此事要躬行》 《腹有诗书气自华》 《恶竹应须斩万竿》 《天下之治在人才》 《咬定青山不放松》 《天下为公行大道》。每集都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每一集节目都有一个主题,而这一主题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一些重要场合的重要讲话中曾经引用的古文经典。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下去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自己的努力,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从业者,更是责无旁贷。
2 音乐促进平 “语”近人进中小学校园的途径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讲话中谈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部也在近期下发了通知:为了让学生从小开始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各类古诗词,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语文教材最主要的变化就是1~6年级光古诗词就128篇,同比增加了87%,而初中的语文教材古诗词增加了51%。高考的古诗词也是从以前的要求背诵60篇增加到了70篇,还有一项变化就是每天必须给学生30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的播出,更是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起到了先锋和旗帜的作用。
2.1 以童谣的形式。在新的语文教材中,一年级下册就有 《论语》、 《荀子》的内容了,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等等。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深刻理解这其中的内涵并不容易。那么,采用诵读童谣的形式不失为很好的一个方法。童谣是我国最古老也最基础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其内容简单易懂,却具有艺术之美,其形式短小精悍,却具有韵律之美,其语言简单朴实,却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1]。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却拥有很强的记忆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用童谣的形式表达出来,正契合了他们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中的第四集中提到的 《三字经》,就特别适合用童谣的形式来诵读。童谣所具有的节奏感,使它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一般诵读几遍以后,低年级的小学生就基本上能够背诵下来,虽然他们不见得能够完全理解这其中暗含的深邃思想,但如果能坚持每天背诵,定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2.2 以歌曲的形式。古典诗词虽然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意思也比较难懂,但是,当它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学生心中飞翔。其实,为古诗词加上旋律,便于吟唱,古已有之。而宋词、元曲本来也是有曲调可以演唱的。近几十年来,也有很多当代的作曲家为优秀的诗歌谱曲。其中以谷建芬老师的成就最大。从2004年起,她便开始创作《新学堂歌》。这一系列歌曲选词特别宽泛,既有唐诗宋词,又有汉乐府,还有 《三字经》、 《百家姓》、《弟子规》当中的摘句。其中就有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中提到的唐代诗人孟郊的 《游子吟》。截至目前, 《新学堂歌》已经创作出了50首,当传统文化与美妙音乐相碰撞,他们之间也完成了互相的成全。
2.3 以“班级大家唱”的形式。古典诗词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言简意赅。用最少的词语,讲最深刻的道理。同时,每个人心中也会有自己对于古典诗词的解读。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同一首诗词会有不同的作曲家谱曲,我们还以 《游子吟》为例,光笔者自己就知道有三、四个不同的谱曲版本。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及初高中同学当中,举办各种形式的“班级大家唱”,每个班级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让大家在集体当中更好地体会、鉴赏、理解古诗词文化之美。
3 音乐促进平 “语”近人进高校的途径
3.1 以“经典赏析”的形式。在当今的高等教育当中,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音乐赏析课。我们完全可以在音乐赏析课上加入经典古诗词歌曲的赏析内容。但是,如今的音乐赏析课正在慢慢被边缘化,学生不愿意听,老师也没积极性教。那么,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就应该主动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审美教学、律动教学、分析教学、即兴教学和教学评价是其中几个重要环节。不同的音乐教学法只有把握和应用上述教学环节背后的规律,才能构成有效音乐教学过程的基础[2]。可以通过经典诗词朗诵,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鉴赏比赛,甚至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诗词的韵律、歌曲的节奏创编一个情景剧,这些都可以使当代大学生爱上音乐赏析课,同时,也使经典古诗词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3.2 以“经典古诗词歌曲大家唱”的形式。如今,越来越多的经典古诗词被作曲家谱曲,许许多多的古风歌曲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深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经典古诗词歌曲大家唱”的形式,可以在宿舍之间、班级之间搞,也可以在某一个院系内部搞,最好能在全校范围内各个院系之间组织展演或比赛,让大家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更深刻的体会经典古诗词之美。
3.3 以“为经典谱曲”的形式。创新是音乐流传的灵魂,也是文化传承的灵魂。经典古诗词历经千百年的流传,之所以今天还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它本身就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密不可分。当代大学生其实对时事政治也是非常关心的,特别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问题。如今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有音乐系,都有相当一部分的专业音乐人才,他们大都有着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为经典古诗词谱曲的能力和愿望。像《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当中提到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三集中周敦颐的 《爱莲说》,第六集当中的“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等,都可以用来谱曲,当学生唱着自己谱曲的经典古诗词,一定会别有一番韵味,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4 结语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以后,社会的反响特别强烈,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深受鼓舞。而音乐具有先天的宣传和教化的作用和优势。以音乐为载体,就像一双温柔的翅膀,像一场及时的春雨,使平“语”近人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校园,走进每个人的心里。也使大家充满了干劲,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