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谱曲”人
——记国网河南电力检修公司带电作业专家陶留海
2019-11-08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王丹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王丹
陶留海对输电线路实施无人机巡视。(罗浩摄)
“前几天举着火炬传递‘光明’,现在站在高处守卫光明,在条条银线上‘谱曲’,为万家灯火站岗,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我倍感光荣。”9月22日,中原大地红旗招展、灯火辉煌,处处洋溢着国庆的喜悦。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作业技术专责陶留海刚履行完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手的使命,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特高压带电检修工作。
从电力技校生到全国特高压技术专家,从送电线路工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1岁的陶留海21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创新突破,一步步征服了世界上所有电压等级线路,实现带电作业技术飞速提升,为我国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站在世界电网技术最高峰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
从小就想当电工
“1995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去了南阳电力技工学校。毕业时,在毕业纪念册上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网守护者!”最初的梦想,一直指引着陶留海人生的方向。
1998年10月,陶留海如愿成为一名送电线路架设工。下工地的第一天,他看到一名老师傅要在30多米高的铁塔上绑弧垂观测标志,担心老师傅年纪大登高危险,他就自告奋勇去安装。“系着安全带,背着花杆,带着钢卷尺和铁丝开始爬铁塔。刚开始爬垂直那段还没太大感觉,到铁塔曲臂位置,要斜着往上爬,下方悬空,双脚踩着手指头粗的脚钉,我心里有点胆怯了,腿开始抖。我用胳膊紧紧地抱住塔材,对自己说:一个老爷们儿,上来一多半啦,可不能认怂!上!就这样,我在胆战心惊、恐惧焦虑中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爬铁塔。”陶留海回忆。有了第一次爬铁塔和半年的架线施工历练后,陶留海被抽调到带电作业班,从一名送电线路架设工转岗成为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国庆节刚过,我就和带电班的同事到沈阳中国带电作业技术中心培训取证。刚开始接触带电作业,我觉得很神秘,那时心想,家里220伏的照明电还能把人电死哩,和50万伏的电压直接接触,还不成灰儿了,可得好好学习。”陶留海说,培训期间,他围着老师和教练虚心请教,刨根问底,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而且在后来的带电作业工作实践中认真钻研、刻苦练习,不仅克服了恐高心理,还越来越享受在高空工作的感觉。
勤学苦练磨技术
“人一旦内心有了坚定的信念,生命中就像有了一部永不熄灭的发动机。”陶留海说。2005年,陶留海工作的第7年,他当上班组技术员,深知责任重大。那时的带电测试用了很多外国进口仪表,原版说明书都是外文,翻译过来的太简单,有些参数设置的核心操作理解不了,他就逐字逐句查词典去翻译原版说明书,后来就掌握了仪器仪表的操作。
随着知识的积淀,陶留海实操也渐入佳境。2008年,他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首届输电带电作业技能竞赛。为提升工作效率,他带领团队每天早上坚持绑着沙袋跑5千米,每天晚上背书学习至深夜。同时还创新改造工器具,将上下塔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8分钟。在比赛中获得了华中区域团体第一名和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名的好成绩。
“当时先是用吊篮法进入电场,发现人不好转移;又采用蜈蚣梯,但安装传递不方便;后又尝试‘日’字梯,比以前稍有进步,但还有局限。最终,通过多次计算和实验,发明了‘士’字梯,简单轻便,大大提高了效率。现在,无论在现场还是在电视里,只要看到用‘士’字梯进入等电位的画面,我就特别自豪。”陶留海得意地说。
凭借过硬的技术,陶留海解决了不少难题。2011年9月,他用红外和紫外检测技术,在500千伏阳东线发现柔性相间间隔棒存在大量内部受潮的缺陷隐患,容易造成相间短路跳闸,情况危急。于是,他连夜逐级核实上报,并彻夜比对分析,最终确认是家族性缺陷,并采取了紧急临停措施,利用48小时把300多支相间间隔棒全部更换完毕,彻底消除了所有隐患。
随后,他和他的团队先后创造500千伏同塔双回路带电安装相间间隔棒、500千伏阳东线黄河大跨越塔带电更换整串绝缘子等超高压领域的带电作业首次记录,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与特高压的缘分
2007年,我国第一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线路跨湖北、河南、山西三省,其中河南段线路最长。为保障线路建设,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抽调骨干力量组成运维团队,陶留海成为团队成员之一。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特高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特高压电网一旦投入运行很难停电检修,带电作业就成为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重要技术手段,这需要我们中国人自己去探索。”陶留海说。特高压是我国引领的一项新技术,世界上没有可以借鉴的运维经验。于是,陶留海和同事们就开始了10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方法和工器具的研究。
带电作业,最关键的是等电位转移。10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不能使用屏蔽手套抓住导线,必须研发新工具——电位转移棒。为找到硬度合适的金属材料,陶留海跑遍了郑州的废品收购站;为确定结构形状,他和同事们一遍遍做实验、讨论……最终,陶留海从环卫工人夹垃圾的钳子中获得灵感,研发出特高压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电位转移棒。这项发明通过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研究院检测中心的鉴定,成为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
2011年6月22日,他组织实施我国首次1000千伏直线猫头塔中相吊篮法进入等电位作业、首次1000千伏耐张塔沿绝缘子串进入等电位作业,填补了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的空白。2013年12月13日,在试运行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4115号塔,他开展首次带电作业工器具模拟试验;2018年5月26日,他在北京昌平的中国特高压直流实验基地成功开展±1100千伏带电作业试验,率先具备了±1100千伏带电作业实际操作能力。
多年来,陶留海带领团队不断挑战特高压带电作业领域的各种第一次,并在特高压关键技术参数、个人安全防护、作业方法、工器具等方面苦心钻研,先后完成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取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合著论著13部、论文50余篇,获得中国电力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能源创新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等多项荣誉。
“择一事,终一生,历尽磨炼的岁月,收获出彩的时光。从技校生到行业专家,你用精研和发明填补领域空白,你用勤奋和汗水守护万家灯火。修身琢业成大器,匠心所致,大道如砥。”“感动中原”组委会写给陶留海的颁奖词是对他从业经历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