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9-01-06王艳梅
王艳梅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64006)
1 干扰素应用功效
近年来,我国养猪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际饲养中,病毒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在现今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当该类疾病的有效防治,将会对猪的健康生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干扰素是该类病症常用的治疗方式。
干扰素属于广谱抗病毒剂,是一种蛋白质,对病毒不具有直接杀伤功效,在实际应用中会对细胞表面受体产生作用,使其产生对具有抗病毒特征的蛋白,以此实现对乙肝病毒复制治疗效果的阻碍。具体来说,干扰素可以分为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白细胞几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干扰素来说,在疗效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对其做好甄别,充分联系实际进行选择与应用[1]。根据现今临床实践,对于猪的病毒性疾病,干扰素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实现猪养殖中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具体来说,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功效有:第一,抗菌。其中的INF-γ 可以降低铁蛋白受体,有效减少对细菌的供铁量,且经过诱导后能形成内源性NO,以此直接杀灭细菌;第二,抗寄生虫。干扰素的应用能激活巨噬细胞,通过诱导性氧化氮合酶的应用对L-精氨酸起到催化作用,形成NO,以此对接种病原体能起到杀灭及抑制作用;第三,免疫调节。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应用,对中性粒细胞形成有效刺激,使其具有更强的吞噬功能,以此形成免疫调节作用;第四,抗病毒。在猪免疫系统中,I 型干扰素是对调节病毒进行抵御的关键因子。猪在生长当中,当受到来自病毒的感染时,I 型干扰素即能对抗病毒的增殖及生长发挥作用,还能直接激活免疫细胞,且能避免病毒出现复制情况,即通过信号传导等方式的作用启动基因,以此对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单摆进行合成,使病毒无法继续在动物体内存活[2]。尤其是对哺乳动物来说,干扰素在抑制细胞增殖、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等方面都具有活性的体现,从机体防御系统角度来说,干扰素是最早的细胞因子,在实际激活过程中,通过对其余细胞的激活进行表达,产生生物活性,在抗病毒机制方面能对淋巴细胞功能进行充分增强,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进行激活,且能使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形成免疫保护作用,以此在短时间内破坏肿瘤细胞,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对自身所具有的抗病毒效果进行充分发挥。
2 具体应用
对于猪病毒性疾病,通过干扰素能对大部分病症进行治疗,通过临床试验方式的应用,能对猪的机体免疫力进行调节,使其恢复到较好的生长状态。在干扰素实际应用当中,需要做好以下方式的控制:第一,对于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问题,在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时,需要同双黄连注射液搭配使用,连续注射 3d,每天注射 1 次;第二,对于猪口蹄疫疾病,需要同时配合使用转移因子,也可以同复方林芝多糖注射液共同使用,连续注射 3d,每天注射1 次;第三,对于蓝耳病及圆环病毒病等类型,需要同具有抗病毒效果的中药药剂进行配合性使用,每天3 次,每次0.1mg。同时要保证治疗的及时性,以此获得更为明显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做好控制工作[3]。在干扰素注射4d 内,不可以对其他种类疫苗进行接种,避免对弱毒类活性疫苗进行混合注射的情况,避免降低干扰素抑制病毒繁衍的功效;第二,对于很多中药材来说,其同干扰素在配合使用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板蓝根、柴胡及黄芪等;第三,注射干扰素时需要对药物进行科学混合,避免因稀释干扰素对疗效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禁止使用酸碱性溶液及葡萄糖盐水,保证其同具有灭菌功能的注射用水进行使用,以此在增强干扰素药效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第四,在干扰素应用中最好一次性将其用完,这是因为当药物存在残留情况时会对药效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当解冻融化后无法再次冷藏。
3 结语
上文中,对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一定分析。在实际猪养殖中,对于患有的病毒性疾病的猪,即需要做好干扰素的科学应用,在实现疾病防治的基础上更好的保障养殖安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