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紫色色杆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个案护理
2019-01-06胡银亲
胡银亲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此菌会产生紫色杆菌素,可在营养性琼脂中生长,并形成平滑和低突起的菌落,且带有金属暗紫色光泽。紫色色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情况下极少会引起人类致病,感染均发生于夏季,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壮年[1]。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疲乏、咳嗽、腹痛、畏寒及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部分伴有脏器受累的表现[2]。人感染紫色色杆菌后,若在48h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将会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并导致脾、肝、肾等多种器官和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死亡。有相关报道显示,人感染紫色色杆菌后,进展为慢性肉芽肿的病死率约为70%,而发展为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80%[3]。因此在紫色色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4]。我科将2018年9月7日收治的1例紫色色杆菌感染性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9天,因“排稀烂便2天,发热1天”于2018年9月7日入院。在本院(江门市儿童医院)进行发热查因,怀疑新生儿败血症或新生儿肺炎。入院第2天体查可见反复发热、额头可见一红疹,WBC和CPR升高,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家属主诉分娩情况:患儿G3P3,孕周(39+4)于恩平人民医院剖宫产,出生评分好;出生后吃奶不好,混合喂养。询问家属既往史和家族史,主诉在2018年8月15日因“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卵圆孔未闭,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其母第二胎出生9天因免疫缺陷夭折。否认过敏史和食物过敏史。入院后9月18日皮疹增多,破溃,反复发热。入院后9月20伤口分泌物检测出紫色杆菌,最后诊断为脓毒血症、流行性感冒、脓疱疹、肝功能损害。20日下午改用静脉滴注万古霉素Q6h,热退,使用银离子敷料,皮肤处保持无菌,定时换药。
治疗中的主要护理问题包括:体温过高(多与感染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营养失调,机体抵抗力不高;感染危险较高等。在给予患儿积极的体温护理、创面观察、并发症护理、用药护理和皮肤护理等针对性护理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肤红肿、溃烂消失,皮疹皮损好转,无医院感染。10月1日转出PICU,10月12日康复出院。
2.护理要点
2.1 体温观察
温度保持在22~24℃,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洁。可遵医嘱每4h测量一次体温,当患儿的体温在38.5℃以下时可给予温水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当患儿的体温≥38.5℃时可遵医嘱给予口服美林。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脉搏、出汗、面色等体征,并为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以防感冒的发生。
2.2 创面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皮疹和脓疱变化情况,尤其是在恢复期创面的变化情况。当脓疱结痂形成且尚未脱落时,应该继续给予使用抗生素治疗直至痂脱落,因为此时创面局部仍有残存的紫色色杆菌,同时严密观察结痂的进展情况。当脓疱结痂完全脱落后,由于患儿的新生皮肤较为薄嫩,在受到摩擦、碰撞等外力作用时会引发水疱和糜烂,继发感染。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创面是否有红肿、脓疱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2.3 皮肤护理
无皮肤破损处使用硼酸溶液外敷,以发挥、收敛的作用;给予百多邦、鱼石脂软膏外涂交替使用,达到消炎的效果。无银离子辅料者,破损处外涂碘伏,每3小时换药1次;有银离子敷料者,碘伏外涂,待干,外敷银离子敷料,每12小时换药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儿烦躁不安、哭闹乱动时可给予患儿约束带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坠床。
2.4 并发症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和瞳孔、面色等意识状态,及时将药敏实验、血培养、血气分析等生化报告汇报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5 用药护理
用药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询问患儿家长患儿有无过敏史,必要时进行药敏实验。万古霉素的用药护理事项为使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万古霉素,静脉滴注,静滴时间在60分钟以上,开启药物用完后做好封存。在用药中和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恶心、静脉炎、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可立即通知医生,适当减慢静脉点滴速度。同时指导患儿以清淡的饮食为主,注意营养均衡,增加热量的摄入,注意严密控制牛奶的摄入量,
2.6 隔离护理
为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限制病房内人员的流动,在接触患儿的皮肤创面时应戴无菌口罩和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操作前后严格卫生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为患儿更换更换敷料和衣物,并将其进行集中处置。采用0.1%的84消毒剂擦洗病室物品和地面,并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禁止患儿与家属共用生活用品,以防传染。
3.小结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是治愈紫色色杆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关键。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掌握银离子辅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加强对患儿的体温观察、皮肤护理、创面观察、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细节护理,以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耐药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