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其防治
2019-01-06李红春
李红春
(重庆市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400030)
乳房炎作为危害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几率可达20%~70%,乳房炎主要受到病原性细菌的侵袭,透过乳头导致奶牛乳腺出现炎症。乳房炎分为隐性和临床性乳房炎两种类型,发生隐性乳房炎后的症状并不明显,牛奶外观也并未受到影响,但产奶量将会受影响,由于隐性乳房炎难以被人发现,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奶牛产业的影响巨大。有关数据显示,大部分乳房炎均为隐性乳房炎,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会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可能表现出乳房变硬、发热及触摸敏感等症状,影响奶牛健康生长。
1 乳房炎的发生原因
1.1 设备原因
首先,大部分奶牛场在挤奶过程中均使用机器设备,机械性挤奶过程中,由于受到抽力大、频率高、奶杯大小不符及内壁弹性不够等原因的影响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生概率;其次,对于接受机器挤奶的奶牛群而言,对于奶牛个体前后乳区的产奶量要求不同,通常按照4:6 的比例。但在进行吸奶过程中,偏乳房、前吊及后吊等情况均不适用于机械吸奶的方式。除此之外,在实际挤奶过程中,由于挤奶器的某项技能并未达标,挤奶器的生产能力通常超出实际需求的25%左右,空泵生产能力难以达到生产能力,导致不规则真空波动的情况,进而增加乳头感染几率;最后,在挤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挤奶准备不充分,加之挤奶后并未及时进行乳头药浴处理,撤机方法并未按照操作进行,将会增加乳头炎的发生概率。
1.2 病菌原因
有关研究认为,导致奶牛出现乳头炎的病原微生物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环境病原菌,其二为传染性病原菌。对于接触传染性病原菌而言,主要是由于挤奶员未清洁手部、清洗奶牛乳头的毛巾不干净以及挤奶器乳杯不适等原因所致,具体包括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停乳链球菌等[1]。其中,金色葡萄球菌作为引发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主要原因,奶牛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将会出现慢性、急性、亚临床型乳房炎,其中,亚临床型及慢型是导致该菌群形成乳房炎的主要形式,其次依次为无乳链球菌、支原体。环境病原菌具体包括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变形杆菌等。此外,酵母菌、真菌、环境链球菌及化脓性放线菌等也会引发乳房炎的发生。
2 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2.1 构建良好环境
为奶牛的生长和挤奶构建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首先,需要合理设置牛舍及活动场,确保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同时,确保牛舍的干燥、清洁,减少牛舍被污染的可能;其次,还需要使用适量的药物清理牛舍和活动场[2],如5%~10%的热碱水、3%~5%来苏儿溶液及3%的苛性钠等喷雾进行粪尿沟及牛舍地面的消毒;使用5%~10%的热碱水或者3%~5%的来苏儿进行牛床、饲养用具及牛栏的洗刷和消毒。
2.2 做好挤奶卫生
挤奶过程中需要挤奶员注意清洁手部,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首先挤健康的奶牛,最后挤病牛。对于患有临床型乳区的奶牛需要停止使用机械挤奶。患病奶牛需要将牛奶挤入专用的容器进行集中处理,切勿随意倒掉,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挤奶前进行乳头药浴处理,使用碘溶液浸泡乳头,停留30s 后使用专用的消毒毛巾擦干。
2.3 增加微量元素
适量摄入铜、锌、钾及硒元素能提高奶牛免疫能力,对于抗感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抗肿瘤等方面的效果十分显著。通常情况下,饲料中需要加入10~12mg/kg 的铜元素。锌元素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合成蛋白参与表皮的保护作用中;其次,还能在挤奶过程中减少奶牛乳汁中体细胞的数量,进而减少乳房炎的发生;最后,在奶牛喂养过程中,适当增加硒元素以及VE,进而增加中性粒细胞对于细菌的杀灭能力。产前21d 将50mg 的硒及1000IU 的VE充分混合,给予肌肉注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房炎的发生,效果显著。
3 结语
通过总结并分析引发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进而有效防控乳房炎的发生,促进奶牛产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