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神经精神狼疮、溃疡性结肠炎1例报告

2019-01-06崔晶晶赵波通讯作者蒋雪梅李艳芳毕欣

医药前沿 2019年24期
关键词:狼疮肠病炎症性

崔晶晶 赵波(通讯作者) 蒋雪梅 李艳芳 毕欣

(昆明市儿童医院 云南 昆明 65022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种脏器或器官[1]。SLE和炎症性肠病均为全身性免疫反应性疾病,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共存于同一患者。SLE可合并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但至目前相关报告较少。本文报告1例儿童首次就诊即出现神经精神狼疮,之后并发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以期加强对本症的认识。

1.一般资料

患儿,女,11岁,因头晕2周,呕吐1周伴抽搐3次入院。患儿以头晕、呕吐起病,病程中抽搐3次,抽搐时意识不清,无发热、皮疹、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无水肿、肉眼血尿。其姐姐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已死亡。查体示:神清,语言迟钝,偶有对答不切题,颅神经(-),四肢肌张力稍减弱,腹壁反射对称引出,四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征可疑阳性,脑膜刺激征可疑阳性,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三系正常;尿常规蛋白2+,尿蛋白定量0.25g/24h;肝肾功、电解质正常;补体C3 0.27g/L,补体C4 0.01g/L,IgG 16g/L,IgA 0.99g/L,IgM 1.8g/L;铁蛋白1399μg/L;血清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滴度1:10000,组蛋白、核小体均为阳性,余自身抗体为阴性;Coomb's实验示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抗-IgG阳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头颅MRI示两侧额、顶叶皮层下区多发点状异常信号灶。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狼疮、狼疮性肾炎。予甘露醇降颅压、甲强龙500mg/d×3d,IVIG 2g/kg等治疗,1周后患儿仍有反复抽搐,伴胡言乱语、阵发性尖叫,偶有幻视,予丙戊酸钠30mg/(kg·d)、左乙拉西坦20mg/(kg·d)、甲强龙500mg/d×3d冲击治疗,4天后精神症状好转。住院21天考虑狼疮重度活动,予环磷酰胺(CTX)400mg/d×2d冲击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治疗36天时患儿出现发热,热峰39.5℃,伴腹泻,为黏液血便,无腹痛、皮疹,无抽搐,血常规提示WBC 16.6×109/L,N 11.3×109/L,HGB 145g/L,CRP 3.28mg/L,粪便常规示WBC+/HP,RBC 0-2个/HP,粪便培养阴性,凝血功能正常。予头孢唑肟钠2g/d治疗5天无好转,复查血常规提示WBC24.3×109/L,CRP 65.5mg/L,多次复查粪便常规示WBC 1+/HP~3+/HP,RBC 2个/HP~2+/HP,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g/d治疗1周热退,但仍反复解黏液血便,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UC),故修正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神经精神狼疮、狼疮性肾炎。加用美沙拉嗪(1g/次bid)口服治疗,患儿未解黏液血便,复查粪便常规正常。

治疗2.5个月时,予第二次CTX冲击治疗,复查尿常规、粪便常规均正常,血清补体C3、C4恢复正常。后定期予CTX冲击治疗(每半月1次,总剂量6.4g,累积量156mg/kg),口服泼尼松规律减量,并继续口服美沙拉嗪、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及钙片;治疗6个月时随访,患儿无不适,粪便常规、尿常规、血清补体C3、C4、IgG、铁蛋白、血沉均正常,血清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滴度1:1000,ds-DNA、组蛋白、核小体等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结肠镜示全结肠基本恢复正常。患儿口服药物维持治疗,随访1年10月至今,患儿病情平稳,继续治疗,定期随访中。

2.讨论

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2]。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率在儿童高达22%~95%[3]。神经精神狼疮患儿的症状具有多变性,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是患儿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SLE与UC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Shor等[4]研究发现1.1%的SLE患者合并炎症性肠病,其中0.4%的患者合并UC。本例患儿以头晕、呕吐、抽搐为首发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患儿姐姐有SLE家族史,诊断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狼疮。但其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黏液血便,伴有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疗效差,结合相关检查最终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神经精神狼疮、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基础药,神经精神狼疮临床治疗是在SLE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本例患儿以神经精神狼疮起病,合并有肾脏损害,属于重症,故选择大剂量甲强龙联合CTX冲击治疗,治疗后该患儿肾脏损害快速恢复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亦得到控制。糖皮质激素也是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美沙拉嗪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本药物,本例患儿使用美沙拉嗪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其转归提示它们是治疗SLE合并UC的有效药物。但因为同时诊断SLE和UC的患者少,因此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时机、疗程及剂量调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均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评估。

儿童SLE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症状多不典型,早期表现与其他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易误诊、漏诊,需临床医师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认识。SLE患者如果出现迁延不愈、难治性的腹泻及消化道出血,临床医师需警惕是否同时患有炎症性肠病,需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加强患者教育、医患沟通及长期随访是慢性病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狼疮肠病炎症性
狼疮丸对降植烷诱导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外周血OX40/OX40L及抗C1q抗体水平对狼疮肾炎的诊断价值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神经精神性狼疮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