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耳针与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的疗效比较
2019-01-06江文婷陈建占家铣郑发鑫
江文婷 陈建 占家铣 郑发鑫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 福州 350008)
失眠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无法获取正常睡眠。患者经常表现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轻、中途醒后难以入睡等临床病症[1],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头晕、头痛、记性差。若未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治疗,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构成诸多不良影响,生活质量严重降低[2]。本文主要对电针耳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19~70岁,平均(45.51±5.32)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21±2.11)年。观察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0~69岁,平均(46.01±6.21)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病程(5.23±2.54)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电针耳针治疗,具体方法为:取印堂、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照海为主穴位,选择性加刺行间、神门、行间、内庭、中渚、太溪穴位。保持垂直方向快速进针,在得气后反复实施行提插捻转手法。于患者头部平刺加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一组正负极分别与同侧太阳穴、安眠穴处连接,另一组正负极分别与印堂穴、百会穴相连接,刺针频率为50Hz,刺针强度以患者接受程度为标准,每次维持30分钟,每周6次。耳部穴位取神门、皮质下、枕、脑干、心,使用2%碘酒消毒、75%乙醇消毒,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快速实施刺针操作,维持2~3分钟,每两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一日一次,每次0.4mg,睡前服用,4周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3]:痊愈:睡眠恢复正常或者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小时,症候积分减少在95%以上;显效:睡眠质量明显好转,夜间睡眠时间增加超过3个小时,睡眠深度明显增加,症候积分减少超过70%以上;有效:睡眠时间增加不超过3个小时,症候评分减少超过30%以上;无效:患者失眠病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低于30%。(2)两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SPIEGEL)评分[4]。采用SPIEGEL量表对患者失眠症状进行评分,该量表主要包括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6方面,满分30分,得分越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为痊愈28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相应为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SPIEGEL评分比较
在接受治疗4周后观察组SPIEGEL评分分别为11.62±3.24分,对照组对应分别为14.98±3.04分,观察组SPIEGE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失眠症属于“不寐”、“不得卧”领域,中医学认为致病原因主要包括情志所伤、心肾不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5],导致机体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痰热上饶。因此,治疗应注重达到调和阴阳、宁心安神作用。针灸治疗在我国医学领域具有悠久历史,三阴交汇集了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具有补阴生髓、健脾益气养血作用;四沈聪、印堂具有调气醒脑功效,内关具有养心安神、理气止痛功效;耳穴神门、皮质下对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起调节作用[6],调和营血,清泻心火。以上各穴位综合使用,能够加深大脑皮质抑制过程,改善睡眠。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4周后SPIEGE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患者失眠症状获得明显缓解,能够进入深度睡眠,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使用电针耳针治疗失眠,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