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9-01-06马旭萍沈晓良

医药前沿 2019年24期
关键词:空腹人群血糖

马旭萍 沈晓良

(横店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18)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健康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它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葡萄糖耐量减退(IGT)两方面。2010年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设置162个监测点,将年满18周岁的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98658人,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1]。作为一种终身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若病情长期得不到控制,极易引发数种慢性并发症,其中,不少并发症都属于难以逆转的[2]。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因此,尽早对这类人群的生活方式加以干预,有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几率。为此,有必要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干预与管理,尽快防控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糖尿病前期的概念,然后对诊断标准、风险预测和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1.糖尿病前期

1.1 定义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中[3],将糖调节受损(IGR)称为“糖尿病前期状态”,包括葡萄糖耐量减退(IGT)与空腹血糖受损(IFG)两种。其中,IFG是指空腹状态8小时条件下机体血糖水平明显比正常人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同时,血糖测定值在6.1~7.0mmol/L之间,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IT)2h血糖测定值<7.8mmol/L;IGT是指空腹血糖<7.0mmol/L,(OGIT)2h血糖测定值在7.8~11.1mmol/L。

1.2 诊断标准

根据ADA糖尿病诊疗指南(2009年版)的规定,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如下[4]:空腹静脉血糖水平在5.6~6.9mmol/L之间视为IFG;负荷后2h血糖水平保持在7.8~11.1mmol/L之间视为IGT。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5]中对诊断标准作出如下规定:IFG是指空腹静脉血糖不低于6.1mmol/L,而且不超过7.Ommol/L,IGT是指负荷后2h血糖水平≥7.8mmol/L,同时<11.1mmol/L。当今国内外关于IGR诊断的切割点仍有争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张,应将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的诊断切割点适当降低,从目前的6.1mmol/L改为5.6mmol/L。而国际专家委员会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不低于6.0%提示正处于2型糖尿病的危险期。

2.糖尿病前期的风险预测

2.1 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当前国内外学者经研究后均认为,兼有IFG与IGT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最高。与单纯IFG相比,单纯IGT的预测效果更好。同时,从统计学层面分析,单纯IFG人群预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性已有所上升。李妍妍等人对部分IGR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4年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10.8%~20.9%。美国内分泌学研究认为,下列两种情况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出5倍:有代谢综合征但没有IFG,与存在球G但无代谢综合征;若二者兼有时,风险将增加至少20倍[5]。

2.2 对血管的影响

(Framingham Offpring Study)在8年随访研究中发现,就算没有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明显更高,并且没有性别差异。韩国有学者从1998年开始到2001年,对54623名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研究显示,尽管FPG水平是正常的,但FPG水平与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存在极大的关联。可见,有必要重视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有效干预,从根本上对糖尿病加以防范。

3.干预对策

糖尿病前期患者处于健康人与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中间过度状态,也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Linda等[11]经过对美国成人糖尿病情况的调查,发现有3成美国成人都处于糖尿病前期,92.7%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该研究[11]显示,约50%的人虽然清楚预防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就是加强行为干预,不过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之前学习过这方面的健康知识。可见,不管是患者个人的认识度,还是社会的干预力度均有待提高。护士肩负着疾病预防教育责任,有必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3.1 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

3.1.1 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重 有学者认为,每周运动时间至少在2.5h以上,体重可下降5%~10%左右。这有助于减少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通过运动能使人体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013 版糖尿病防治指导中指出:每周至少5d,≥0.5h/d的低强度运动;或者一周中至少有3d开展高强度运动,每天20min。这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前期朝着糖尿病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非常有效的。大庆研究属于中国糖尿病领域早期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世界糖尿病早期干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是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会带来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

3.1.2 饮食干预 控制好热量与份量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显示若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存在于脂肪与非脂肪组织内,这提示糖尿病前期正在开始。美国专业医学期刊上有文章认为:若经常喝果汁饮料与软饮料,却极少吃蔬果,则容易使糖尿病风险增大。低脂饮食通常不会对明显影响糖尿病风险。借助营养量化软件开展饮食干预,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便于随访对比,糖尿病前期人员的依从性好。营养量化软件的运用应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继续推广。

3.2 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系统

糖尿病前期人员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医院、社区、家庭共同参与建立专职糖尿病前期管理团队,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了解影响血糖的生理、心理因素。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4.小结

综上,糖尿病前期患者是介于健康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中间状态,目前,业界关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诊断标准仍然存有争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超重肥胖率增加,加上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处于此阶段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相关研究显示,经生活方式干预后,可使IGR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分别减少43%及34%。这说明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对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空腹人群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在逃犯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