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

2019-01-06赵延胜周洪斌秦海兰周存山

农产品加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建设

赵延胜,陈 桐,周洪斌,秦海兰,周存山,董 英

(1.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2.镇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镇江 212000)

食品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过程既要求注重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培养[1]。因此,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食品专业理论及其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决定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结合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既符合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能不断提高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水平、能力和影响力。因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理论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路径[3-4],也是目前食品学科工程认证背景下,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

结合江苏大学-镇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就校企合作模式下,实践教学基地对于食品学科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进行总结和探讨,从而更好地为食品学科创新实践性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和参考,促进校企合作模式下食品学科人才的创新性培养。

1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校企之间的支撑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定位和模式不同,导致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企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尽相同。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注重更多的是学生认识问题和初步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从企业培养的角度,则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或是能够对某一特定生产环节任务的承担,即高校的目的在于人才培养,而企业则主要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校企合作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原因在于缺乏二者利益的统一,要找到二者利益的契合点,首先要保证双方的共赢,这是企业愿意与高校合作的动力[5]。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双方必须都能够提供对方的有效支撑,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然而在实践教学基地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往往忙于生产,仅仅提供实习实践岗位,而忽略了学生工程实践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而在实践教学之外甚至在实践教学期间,学校也很难提供给企业必要的支持,导致有些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走过场,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2 校企之间的沟通问题

从高校对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及其过程来看,学校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高校和企业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因此,在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主体、实践地点和实践内容等都由企业掌控,校方实际上基本丧失了对学生培养的主导权。尽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参与,但是在实际执行阶段,由于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加之企业导师工作繁忙,企业导师的指导也可能往往流于形式。如果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导致企业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可能无法完全依据校方的培养计划、目标和要求进行,从而容易造成与预期培养目标产生偏离甚至脱节,影响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效果,既不利于实践教学培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 明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的

如前文中所述,从培养目的上,高校和企业关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尝试从双方的共同需求出发,求同存异,寻求双方都能认可并接受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培养。因此,从实践教学基地设置之初,就应当首先明确校企双方的预期目标,使得双方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共同的实质性驱动力。

以镇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综合技术中心)为例,作为较早一批江苏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其在与学校开展合作之初就基本明确了双方的共同切入点。综合技术中心是检验检疫系统范围内指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除了拥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检测技术装备和专业技术队伍外,依托行业优势,在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制订各类国家行业标准、研究检测方法方面也具有良好的资源和条件。然而,由于技术中心日常检测业务和科学项目研究任务繁忙,亟需具备一定能力和水平的人员能够协助分担或者参与部分工作,而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恰好能够承担此类工作,同时在本科生培养环节中,对于综合技术中心所能提供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实践内容也存在较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双方在此基础上不仅有了建设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的积极性,合作承担本科生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培养任务,而且可以通过此种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在综合技术中心继续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既能够圆满完成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技术水平,同时又满足了技术中心对于人才的需求,实现了较好的实践教学培养效果。

2.2 建立良好有效的校企沟通交流机制

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而校企沟通不仅应当是面上的沟通,更多的是需要注重校企双方之间的实质性往来和交流,加强校内教学负责人与实践基地相关人员的沟通,并且借助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在培养计划要求的必要环节之外,开展更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得校企双方的沟通更为密切,从而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江苏大学在与综合技术中心合作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日常开展的实践活动内容之外,还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拓展、加强双方的人员往来和联系。比如,在食品安全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室开放日、邀请技术中心专家为学生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讲座、聘请专家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以及鼓励双方人员在相关领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项目合作等。在此类活动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技术中心的认识,也为校企双方的互相了解和沟通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反过来更有利于各项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开展和推进。

2.3 建设多维的校企合作平台

在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并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和水平,紧紧围绕学生的培养和实践,建立起更加多维且全面的校企合作平台,不仅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满足企业方面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打造互惠共赢的新局面。

有鉴于此,综合技术中心在江苏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又继续开展了江苏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继成为校级研究生工作站后,于2014年申报成为江苏省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开始承担江苏大学食品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并通过内部选拔、竞聘,为研究生工作站配备优秀的技术人员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近年来综合技术中心已经承担完成了多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包括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答辩、实践研究报告指导和毕业答辩等多个环节,为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工作环境。更进一步地,综合技术中心于2015年依托江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申报成为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从而使得其对人才的培养层次和服务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校企双方开展更多的合作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绝不是校企合作模式的终点,而是双方共同发展合作的起点。在充分了解并满足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加强人员沟通和联系,构建良好有效的校企交流模式,并结合双方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多维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为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建设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