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兰寿金鱼维氏气单胞菌肠炎病例报告
2019-01-06王轶凡孙敬锋吕爱军胡秀彩邢克智
王轶凡,孙敬锋,吕爱军,胡秀彩,邢克智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鱼类肠炎病是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类常见传染病。气单胞菌属的多种细菌均可导致多种水产动物发病,常感染鲤鱼(Cyprinus carpi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兰寿金鱼为鲤科鱼类,其作为观赏鱼的一种备受青睐。由于观赏鱼养殖环境较好,发病情况并不严重,相关疾病报道较少。笔者报道一列兰寿金鱼肠炎病例,发病地区为天津市西青区某观赏鱼市场。
1 发病情况
2018年6月,天津市西青区某观赏鱼市场出现观赏鱼发病的情况,患病鱼主要为兰寿金鱼。金鱼体质量平均为150 g、鱼体长度平均为16 cm,投喂饲料为观赏鱼颗粒饲料,供氧充足,水质较好。但6月中旬开始气温居高不下,发病金鱼出现摄食量减少甚至不吃食,并且每天都会有死亡的现象。发病金鱼体色发黑,身体侧歪,游动缓慢,胸鳍及尾鳍基部充血,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轻微外突,疑似为细菌性肠炎。
2 临床检查
病鱼摄食减少至停止摄食,身体侧歪,游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色发黑,皮肤能够见到出血点,胸鳍及尾鳍基部出现充血症状,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轻微外突,轻轻按压腹部有粘液状物流出。
取病鱼解剖可见鳃盖部充血,鳃丝发白;腹腔内有腹水;肠道充血、出血,并充斥着脓性黏液,肠道内无任何食物,肠壁弹性丧失;肝脏发黄、有出血点。病鱼肠道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肠道肠系膜脱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脏含有大量含铁血黄素,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分离,并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3 实验室检查
取濒死患病兰寿金鱼,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并收集肝脏,肾脏,脾脏和其他患病组织,并将其接种在LB平板上。并且划线分离。将种平板在28℃恒温培养箱中进行24 h的培养。定期观察长成的菌落的形态,选择优势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然后将其保种。并提取致病菌的DNA作为总模板,通过gyrB基因和16SrDNA基因的PCR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
4 诊断
确诊患病兰寿金鱼为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肠炎。诊断依据患病鱼的体表症状、解剖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室的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的理论。
5 防治
使用五味子、五倍子、黄连、乌梅粉拌饵投喂,并及时补充维生素K3、C,连续用药3 d,可以有效抑制维氏气单胞菌,恢复鱼体健康。
6 讨论
鱼类肠炎是一类常见传染病,此例肠炎为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肠炎。气单胞菌属多种细菌可导致多种水产动物发病。维氏气单胞菌一般来说主要分布于水体和淤泥中的革兰氏阴性菌,目前被认为是重要的人-兽-鱼条件性致病菌,当环境改变或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相关疾病。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维氏气单胞菌可引起锦鲤、怀头鲶等鱼类疾病,但在兰寿金鱼报道较少。该文以兰寿金鱼肠炎为例,介绍了此类病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组织变化以及对应的检测方法,能够为金鱼气单胞菌肠炎的预防与治疗用药等提供科学依据。
对发病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了解观赏鱼的养殖环境较为清洁,并未在鱼体发现寄生虫大量繁殖现象。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通常是引发鱼类的肠炎的病原,在诊断此例金鱼肠炎的方法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的理论、患病鱼的临床症状、剖检组织的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等方法最终确诊为肠炎,通过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体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综合分析,在养殖密度过大、时值盛夏来临水温持续升高、早晚温差过大的条件下气单胞菌开始大量孳生,从而引发了细菌性肠炎。该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金鱼食欲旺盛,发现几尾死鱼,技术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及预防,使金鱼出现持续死亡的现象。
金鱼多作为观赏鱼养殖,相对于食用鱼,其养殖环境较好,个体价值更高。建议按时使用消毒剂消毒,发病季节泼洒或拌料投喂可以提高鱼体免疫力的微生态制剂,并且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如果金鱼个体价值较高可以适量使用抗生素。该病例中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致病菌对氯霉素、米诺环素、呋喃妥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头孢克亏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头孢拉定、氨苄西林和苯唑西林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克林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27种药物耐药。此结果在临床肠炎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应注意的是,在治疗相应疾病时要慎重的选择药物并且谨慎用药,药物应用应遵守水产养殖用药有关规定及规范,避免滥用药物及使用违禁药物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