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抗菌肽研究进展(一)
2019-01-06刘洪岩薛晖张世勇王江赵沐子陈校辉边文冀
刘洪岩,薛晖,张世勇,王江,赵沐子,陈校辉,边文冀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抗菌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高度保守的多肽,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抗菌肽最早在两栖动物中发现,随后在兔和人类中发现[1]。鱼类中发现的最早的抗菌肽是1980年从美洲鲽中发现的,但直到1996年后才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鱼类抗菌肽研究已取得与其他脊椎动物物种相同的进展,发现了piscidin家族(鱼类特有的抗菌肽,与天蚕抗菌肽同源),以及防御素、cathelicidin、hepcidin家族[2]。鱼类的抗菌肽表现出许多与他脊椎动物抗菌肽相同的特点,如广谱的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功能。此外,鱼类抗菌肽表现出独特的适应水生环境和微生物的特异性,因此,类抗菌肽在人类医学和水产养殖中都具有成为治疗剂的潜力。
1 Piscidins
Piscidins是一类线性、两亲性抗菌肽,进化上与两栖类动物和昆虫抗菌肽相似[3]。在美洲拟鲽皮肤分泌物中发现的一种25个氨基酸的抗菌肽pleurocidian,是该家族发现的第一个成员。随后,在其他相关物种中发现与pleurocidins同源的抗菌肽[4]。这些抗菌肽都是两亲性,类似于爪蟾抗菌肽天蚕素。在泥鳅中发现的piscidins被称为misgurin[5],在杂交条纹鲈[6]肥大细胞中发现的Piscidins称为piscidian。其他类似的肽,包括 moronecidin,epinecidin,dicentracin,通过对其成熟肽的二级结构以及基因结构的预测,发现他们都属于同一个进化相关的家庭,因此将其称为piscidins。
从氨基酸序列比对来看,piscidins家族有1个保守序列,也就是其双亲性的α-螺旋结构[3]。他们的基因由四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编码1个含有1个信号肽肽前体,成熟肽和1个羧基末端结构域[8]。
Piscidins主要在鳃、皮肤和肠表达,在头肾和脾脏中有少量表达[9]。然而,大西洋鳕鱼的软骨、心脏、卵母细胞、外分泌和内分泌腺体,鱼鳔和其他组织中均有表达,不同的部位表达不同的亚型[10]。此外,表达piscidins的主要是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的肥大细胞,小粒细胞,吞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11]。粒细胞的吞噬体可以通过细胞内分泌的piscidins杀伤细菌,这说明Piscidins可以通过参与胞内和胞外的免疫应答来杀伤细菌[10]。此外,比目鱼中,piscidins在孵化后13 d开始表达,说明Piscidins在个体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12]。
像哺乳动物的抗菌肽基因一样,各种刺激,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细菌细胞成分LPS[11]或细菌抗原ASAL[9]都会引起鱼类抗菌肽基因的表达。LPS介导斑马鱼epinecidin-1基因表达,需要肝细胞核因子1的参与。此外,鱼类的piscidins基因表达,可以由寄生虫、病毒和聚肌胞引起[11]。另一项研究表明,高生物量密度作为一种急性应激方式,会导致上调鳃和皮肤上调表达dicentracin[13]。
Piscidins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杀伤性,对几种链球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和弧菌都具有抗性。Piscidins也被证明具有抗真菌活性[6],抗寄生虫活性[11-12]和抗病毒活性。研究表明,piscidin-2是能够有效抑制水霉[8]。
除了微生物,piscidins还具有介导或杀死肿瘤的活性,能够被piscidins抑制的细胞系包括A549细胞系,HT1080 细胞、U937、HL60、U937、HeLa[14]以及不同乳腺癌细胞系[15]。此外,pleurocidin能够通过损伤线粒体膜和释放ROS杀死NOD SCID小鼠乳腺癌移植瘤[22];piscidins还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细胞膜来杀死癌细胞[14]。
Piscidins通过细胞膜“打孔”的方式导致细胞物质流出,人工膜模型证明,piscidins的膜定位能力,影响其裂解细胞的能力。此外,使用特定的高分辨率的固态NMR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piscidin-1和-3诱导的膜与piscidins相互作用发生在模型表面的α-螺旋方向并且是平行面快速的、大幅度的骨干运动[16]。当piscidins浓度低时,不会造成明显的抑制与细胞膜损伤,但能够抑制细菌大分子的合成。通过对原生质体再生和细胞膜破坏,造成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内活性氧(ROS)释放,激活metacaspases,导致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从而引起真菌和白色念球菌凋亡[17]。
Piscidins的免疫调节能力是他的另外一个重要特性。在鱼类中,它们能够调节促炎和其他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如 IL-1β、IL-10、TNF-α、IL-22,IL-26,IFN-γ,NF-κB,溶菌酶,NOS2,MyD88,TLR4a,TLR1、TLR3。还有一些piscidins能够刺激人体肥大细胞的趋化性增加,Ca2+动员以及诱导促炎性细胞因子(如CCL2,1β/CCL4)的产生,释放白三烯和前列腺素D2[18]。
总体看来,piscidins是一种进化上非常保守的抗菌肽家族,在鱼类中表现出广泛的同源性,并且在许多其他物种中也有同源抗菌肽种类存在。
2 β-防御素
β-防御素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在植物、真菌、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中都有发现,防御素具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构成的稳定螺旋和β-折叠。在哺乳动物中,根据防御素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α-防御素,β-防御素,和θ防御素[19]。在鱼类中,序列分析和结构分析表明,鱼类的防御素只有β-防御素样蛋白[20],含有保守的6-半胱氨酸结构域。到目前为止,在一个单一物种中发现过多达四个基因,这显然是在脊椎动物防御素基因复制的结果[22]。人类和鱼类的防御素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人类防御素中仅有HBD-4能够与鱼类防御素聚为一支,因此鱼类防御素可能与HBD-4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20]。
人防御素基因有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防御素被翻译后,即为成熟的抗菌肽[21]。在鱼类中,防御素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编码的蛋白前体(包括信号肽、前肽和成熟肽),由60到77个氨基酸组成,成熟肽则是由38到45组成的阳离子肽,等电点在8左右(除了牙鲆防御素,等电点是4左右,具有阴离子抗菌肽的性质)。
鱼β-防御素已被证明能有效对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但是活性较弱,MIC值比较高。使用β-防御素转染过的HEK293T细胞的裂解液,能够显著提高泥鳅或金头鲷防御嗜水气单胞菌和枯草杆菌的能力[23]。β-防御素对特定的病毒,如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均表现出杀伤活性。有研究表明,人类-防御素-1(HD-1)是能够使鲑鱼弹状病毒失活[24]。
除了其抗菌活性,防御素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活性。例如,金头鲷防御素具有趋化活性,能够趋化斑马鱼头肾白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斑马鱼中有CCR6同源基因[25]。另外,大西洋鳕鱼防御素能够刺激吞噬细胞抗菌活性[26]。
只有少数防御素(主要是HBD-1及其同系物)是组成型表达的,大多数防御素表达是后天的,其表达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许多先天免疫介质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27-29]。鱼β-防御素基因通过各种刺激因子诱导表达,包括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β-葡聚糖和肽聚糖。此外,作为饲料添加剂硅藻naviluca sp.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 sakei能够诱导的金头鲷β-防御素表达[30]。综上所述,鱼类防御素是哺乳动物同源的、具有类似结构和功能以及表达方式的多肽。这进一步证明了β-防御素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古老的宿主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