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鸡痘病的诊疗措施
2019-01-06余学前
余学前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中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4608)
引起鸡痘发生的病原主要是鸡痘病毒,属于急性具有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鸡群中所有的鸡只都可以感染鸡痘,在鸡只年龄和品种方面表现没有差异性,但生产中以雏鸡为鸡痘敏感性最高群体。目前,临床中大多接种疫苗加以防治,对控制鸡痘的发病率有明显效果,所以生产中必须加以重视。
1 流行情况
目前我国鸡只不分年龄和性别对鸡痘都具有易感性。而且根据相关报道可知,世界上将近有20 个科约60 种野鸟都自然感染过鸡痘病,所以鸡痘病毒具有世界性分布的属性。我国北方地区以每年秋冬季节病鸡比较多,而我国的南方地区一般全年都有病鸡出现。生产中发生自然感染的鸡、火鸡和鸽一般会有持续4~10d 的潜伏期。
2 传播方式
鸡痘在临床生产中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播,昆虫可以成为传播病毒的机械性媒介,可以造成鸟类发生眼部感染。目前在临床中发生鸡痘感染有一些是未见皮肤有明显的损伤情况,由此推断出上呼吸道和口腔上皮细胞的易感性比较高。
3 临床症状
实际鸡只饲养生产过程中,鸡痘主要分为干燥型、潮湿型和混合型3 种类型,具体表现介绍如下。
干燥型实际生产中也称作皮肤型,主要可见患鸡的冠、脸、肉垂等部位出现小泡疹和痂皮。生产中此种类型的患鸡比较多见。
潮湿型也被称作为黏膜型,患鸡在口腔和喉头黏膜出现感染,引发口疮或出现黄色伪膜。潮湿型比皮肤型死亡率稍高。
混合型鸡痘就是患鸡同时发生干燥型和潮湿型两种感染,在生产中死亡率比较高。
4 发病机理
鸡痘病毒在鸡只皮肤细胞内进行生物合成共分为2 个不同的阶段,也就是前72h 主要是以细胞增生的宿主反应阶段,72~96h 是感染性病毒合成的阶段。病毒吸附后进入鸡只上皮细胞1h,和进入鸡只绒毛上皮细胞后2h 会开始利用前体物质进行新病毒的合成,在这之前出现脱壳表现。经过48h 即可在胞浆中出现病毒粒子区,而且是被不完整膜包围的。鸡只皮肤上皮细胞和绒毛尿囊膜上皮细胞中会有包涵体出现,一般都是在发生感染后的72h 和96h,并且在其周边或靠近周边区域的A型包涵体中有可能会出现完整的病毒粒子。鸡痘病毒会从绒毛尿囊膜的细胞中释放出来,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并且可以在细胞膜上获取到另一层外膜。虽然鸡痘病毒只能是在受到感染的细胞质内进行装配,但经过研究可知,其中细胞核也同样参与鸡痘病毒的复制。
5 诊断
5.1 免疫学与血清学诊断
免疫保护试验在诊断时主要是用于鉴定鸡痘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扩散试验在生产中主要是鉴别鸡痘和鸽痘或其他禽类病毒抗体的实际检测情况。被动血凝试验比免疫扩散试验更快的检测到血清抗体。中和试验属于病毒中和试验,主要是在鸡只细胞培养物或鸡胚上进行的,但中核试验并不适用于实际临床中的常规诊断。而其他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免疫过氧化物酶或ELISA 在实际生产中都可以用来检测抗体。
5.2 分子生物学诊断
也就是常说的PCR 技术,此技术比较适用于样品中病毒含量极少的情况。4b 核心蛋白基因属于1 个晚期的启动子,通常具有种属差异,而且带有保守抗原,是研制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
实际生产中对鸡痘诊断时应参考病鸡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给出确切的诊断。
6 防治
日常生产中应注意保证鸡舍及运动场地的卫生状况,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鸡只发生外伤,并且要控制舍内蚊虫滋生情况,日常做好防蚊工作。对于饲养场新购入的鸡只必须严格遵守隔离观察操作。
生产中可以通过疫苗免疫来预防鸡痘。目前我国常用的疫苗是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主要分为甘油苗和冻干苗两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际,6 日龄以上的雏鸡和成年鸡都可以应用此种疫苗接种。除此之外,在生产中还可以选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细胞苗给鸡群免疫,具体应用方法与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相同。如果饲养场周围有鸡痘爆发,本场应尽量提早疫苗接种。鸡群爆发鸡痘后应对饲养场开展彻底的消毒处理,严格执行隔离饲养,场内出现的病死鸡要采取无害化的方式处理,一般是深埋或焚烧,严格禁止流入市场。
饲养场内出现病鸡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缓解病鸡临床症状,同时要避免鸡只感染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