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养鸡球虫病的诊治体会
2019-03-25福建省福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350004
周 密 福建省福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州 350004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鸡肠道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各个品种的鸡均易感,主要侵害3月龄以内鸡,导致贫血和排血便,15~50日龄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病愈鸡生长缓慢,成年鸡常为带虫者,不表现临床症状。现将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某村农户散养鸡发生球虫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养殖与发病情况
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某村共饲养不同日龄鸡1 560羽、鸭976羽、鹅93羽,其中相临3户饲养的禽类还存在交叉放牧,上述家禽均由村级动物防疫员注射了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苗。自从端午节以来该村陆续出现鸡只死亡,鸭和鹅未见发病和死亡,所有禽类均用20%阿莫西林粉和20%氟苯尼考粉饮水3 d后,患鸡未见效。于是村民2019年6月10日将3羽刚死亡的患鸡送来检查。
获悉情况后,在单位领导带领下,驱车前往日溪乡某村进行实地调研,一部分工作人员对散养家禽随机采集血样检测H5亚型禽流感和H7亚型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鸡、鸭、鹅的H5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 93.93%、85.71%、85%,鸡、鸭、鹅的H7亚型禽流感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0.91%、80.95%、90%,均超过国家对禽流感抗体合格率70%的规定要求。另一部分工作人员现场勘查鸡群状况与剖检病死鸡。
2 临床症状
发病的3家鸡舍都存在垫料潮湿、舍内外地面坑坑洼洼,有积水,环境卫生极差。此外舍内外地面上均可见黑红色米汤样血便。患鸡消瘦,畏冷,精神沉郁,缩颈闭目,羽毛蓬松,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增加。鸡冠和肉髯等可视黏膜苍白,嗉囊内充满液体,将患鸡倒提会从口中流出;泄殖腔周围羽毛粘着暗红色粪便。个别患鸡昏迷,翅下垂,运动失调。据村民反映个别有神经症状的患鸡发病1~2 d后即死亡,其他患鸡最长5~7 d后死亡。
3 剖检病变
现场剖检2羽病死鸡、4羽患鸡,送实验室剖检3羽,主要见患鸡消瘦,黏膜苍白、贫血,内脏变化基本相似。主要集中在肠道,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增厚,有大小不一针尖样出血,内容物黏稠,呈淡褐色,有2羽呈淡红色;两条盲肠肿大明显,外表呈暗红色,盲肠黏膜出血,内充满紫黑色血凝块, 2羽盲肠肠腔内充满新鲜暗红色血液,盲肠壁增厚,肠黏膜严重糜烂。
4 实验室检查
以饱和盐水漂浮法取患鸡新鲜血便5 g置烧杯中,逐渐加入饱和盐水至50 mL搅匀、过滤,静置30 min后取上浮液涂片、镜检[1],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椭圆形浅黄色球虫卵囊。以直接涂片法刮取剖检患鸡盲肠黏膜液涂片,用生理盐水混匀,镜检也看见椭圆形浅黄色球虫卵囊。
5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鸡球虫病。
6 防治措施
6.1 隔离 将患鸡与假定健康鸡隔离,对患鸡进行治疗,对假定健康鸡实行预防性用药,若再出现患鸡即实施治疗用药。
6.2 消毒与无害化处理 将濒死鸡、病死鸡及舍内所有受污染的垫料、未吃完的饲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舍内所有用具、场地及舍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清洗,每天消毒1次,持续5 d。
6.3 药物防治 患鸡用2.5%百球清100 mL兑水200 kg进行饮水治疗,同时饲喂维生素K3和葡萄糖,连续饮用5 d;对假定健康鸡用30%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100 g拌料100 kg,饲喂4 d。
6.4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舍内垫料干燥、卫生清洁、通风换气,每户所养的禽类尽量圈养、不交叉放牧;加强定期消毒,3月龄以内雏鸡定期投喂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1周后回访,农户反映饮用药物当天及第2 d患鸡各死亡1羽,之后未再出现死亡,现场查看该村3户所养的鸡,其采食、饮水均恢复正常。据回访统计,此次该村3户农户共饲养94羽鸡,其中57羽鸡患球虫病,死亡29羽,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0.6%、50.8%。
7 体 会
1)农村散养家禽饲养管理条件差、卫生恶劣,恰逢端午节期间潮湿多雨、气温较高,是诱发此次球虫病的重要原因。
2)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感染后即成带虫鸡;患鸡是主要传染源,凡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和用具等都存在球虫卵囊[2]。其感染途径主要是鸡吃了感染性卵囊而发病。
3)加强管理是预防该病的关键,首先要保持禽舍清洁、干燥、通风换气;其次要加强消毒灭源,定期清理、清洗、消毒;再则平时要预防性使用抗球虫药物,有条件的要选择3种以上不同成分的抗球虫药轮流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4)日常饲养中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现患鸡,要尽早诊治。只要及时发现、诊断准确、合理用药,则可迅速控制疫情、减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