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稻共作养殖注意事项

2019-01-06张玉兰舒娜娜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亲虾虾稻水草

张玉兰 舒娜娜 吴 昊 张 玮

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小龙虾养殖面积突破 1000 万亩,产量突破 100 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 亿元。“虾稻共作”占小龙虾总养殖面积的70.83%,已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将笔者长期在虾稻共作生产一线收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与大家共勉。

1.虾稻共作定义。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其生产流程是: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10月至11月中稻收割后投放人工虾苗,或翌年3月至4月上旬投放幼虾,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商品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同时补投幼虾,8月至9月再次收获商品虾或种虾。以后每年自繁自养,循环往复。

2.稻田选择与改造

①稻田的选择。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应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涝不旱,保水性能好,以低湖冬泡田为首选,增效明显。尤其是冬季,要保障稻田有充足的水源。

②稻田开挖。平原地区稻田面积以一个单元40亩为宜,长宽比例2∶1,在稻田四周开挖宽4m、深1.5m的环沟,坡比1∶1。环沟与田埂之间留2m宽的平台。丘陵地区稻田面积因地制宜选择,围沟占地面积一定要控制在稻田面积的9.8%以内。

③田块筑埂。利用开挖环沟挖出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平原地区单元与单元相连的田埂,底宽8m、面宽3.5m、高1.3m、坡比1∶1.7,田埂应高于田面0.6~0.8m。外缘是道路或沟渠的田埂应与道路和沟渠的堤埂进行整合。

④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可用聚乙烯网片附膜(聚乙烯网片上部附20cm塑料薄膜)、塑料膜等制作,防逃网高出地面40cm。

⑤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按照进排分离、高灌低排的原则进行建设。进排水管用200mmPVC管制作,进水口用6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用20目的聚乙烯网片设置,用密眼铁丝网封闭管口,防止小龙虾外逃。

⑥机耕道建设。平原地区在稻田一角或生产用房旁建设机耕通道。机耕通道宽4m,下埋直径200mm PVC管连通两侧水体。丘陵地区多为人工插秧,可暂不预留此道。

3.水草种植与管理。水草即是小龙虾良好的天然植物饵料,又可为小龙虾提供栖息、隐蔽和脱壳场所。在稻田和围沟内种植伊乐藻,移栽前每间隔8m耕整出宽2m厢田。在11月至元月,按每亩(植草面积)20kg的伊乐藻种株进行移植,将伊乐藻草茎切成段进行人工插栽,20株为一束,稻田内按行株距8m×4m、围沟内按株距4m插入泥中,待草成活,逐渐加水,以浸没水草末端20cm即可。高湿季节,根据伊乐藻的长势和水位情况,及时割草,防止水草在高温条件下露出水面死亡。围沟内移植水草可多样化,沉水植物控制在40%~60%,漂浮植物控制在20%~30%。做好水草的搭配和管理,保证小龙虾在整个生长阶段都有鲜活的水草。

4.苗种投入与投喂。目前较成功的养殖模式有两种,一是新开挖的稻田,8月底至9月,按稻田面积每亩投放亲虾20kg左右,雌雄比例3∶1,规格为30g以上,第二年适当补充;二是3-4月,投放规格为3~4cm的幼虾,每亩投放8000尾左右。

幼虾或亲虾的选择应在有资质的种苗场选购种虾或幼虾,要求体色鲜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力强、大小规格整齐,遵循就近选购原则。运输应遮光避风,每筐装幼虾2.5~5kg,亲虾5~7.5kg为宜,要覆盖水草,以保持潮湿,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投放时,要注意调节水的温差,温差不超过2℃,具体操作是将虾筐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幼虾投放应选择在晴天上午或傍晚,阴天可白天投放,投放时均匀投放在稻田里。亲虾投放在稻田中和环沟内。

5.水质的调控与管理。水质管理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应做好水位和水质的管理。根据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需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水位管理。稻田水位控制基本原则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虾沟为保障,确保不伤虾。按照“浅-深-浅-深”的要求,搞好水位管理。中稻收割,待稻谷秸杆干枯后,随即加水淹没田面,水位保持在10~15cm,使部分稻蔸再生,又可避免因稻蔸全部淹没水下,导致稻田水质过肥破坏水质,影响龙虾的生长;12月至翌年2月,要适当提高水位进行保温,水位保持在40~60cm;3月至4月上旬,为提高稻田内水温,促使小龙虾尽早出洞觅食,稻田水位一般控制在20~30cm;4月中旬至5月底,稻田水温已基本稳定在20℃以上,为避免小龙虾硬壳老化,促进小龙虾生长,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30~50cm。加水时间在每天上午10:00至下午3:00。

②水质管理。小龙虾为秋冬繁殖,为确保孵化的虾苗有适口、充足的饵料来源,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每月施用一次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100kg左右,用于培肥水质,培育小龙虾幼苗阶段的饵料生物。3月份以后,随着天气变暖和水温的升高,停止有机肥的施用,保持水质清新有活力。

6.饲料投喂。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原则和“看天气、看生长、看摄食”三看原则,合理进行饲料投喂和巡塘。小龙虾摄食一般在浅水区域,所以投喂地点需固定且均匀分布在虾稻田浅水处,方便小龙虾摄食。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5%,冬天水温低于12℃,小龙虾进入洞穴越冬,夏天水温高于31℃,小龙虾进入洞穴避暑,此阶段可不投或少投,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小龙虾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

7.病害预防与治疗

①清除青苔。3月中旬,选择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用生石灰杀青苔,每亩稻田用生石灰10kg,化浆趁热均匀泼洒在青苔上。清除青苔时,田面水位保持在30cm以上。生石灰应选择块灰,泼洒采取“点杀”的方法进行。做好手脚和面部防护,避免烫伤。

②清除野杂。养殖多年的田块,为避免野杂等敌害生物残食小龙虾或与其争夺饵料,可选择在中稻收割或秧苗种植前后、稻田灌水前,集中在环沟内清除野杂。可每亩用茶粕30kg,浸泡12小时后使用效果更佳,或用鱼藤酮,每亩每米水深用2.5%的鱼藤酮乳油1300mL或7.5%鱼藤酮乳油700mL。

③疫病防控。小龙虾疫病防控应遵循“防重于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放养健康、优质的种苗;合理地控制放养密度;强化培育期,定期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进行预防。

5月,每10天用聚维酮碘(选择有效碘含量在10%以内的产品为好)全池遍洒一次。当病害发生时,连续泼洒聚维酮碘2~3次,隔天一次。泼洒聚维酮碘2天后,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同时停食停捕1~2天。或合理利用乌龟、甲鱼、青鱼等生物捕食病虾和死虾进行生物防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降低小龙虾病害发生率。

8.水稻种植与管理。根据虾稻共作技术要求和国家对稻渔综合种养要求,虾稻田中必须种植水稻,并且要种好水稻。虾稻田种植水稻一方面能稳定粮食生产,还能产生部分收益,可以抵扣田租、人工等开支;另一方面,水稻种好了,及时收割,稻田就可提前上水,小龙虾就能提早出洞,提早出虾苗,提早销售;再者,稻杆能为小龙虾提供栖息、遮阴场所,水稻秸杆还田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很好的作用。

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科学晒田,确保水稻种植期间对晒田的要求,避免环沟内小龙虾密度因长时间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水稻收割应尽量留高稻杆。

9.捕捞与收获。小龙虾成虾收获主要采用地笼进行捕捞,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cm,保证成虾(25g/尾以上)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5月底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中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如果捕捞虾苗,可从3月份开始,选择密眼地笼进行捕捞。

猜你喜欢

亲虾虾稻水草
温棚保温、亲本规格对克氏原螯虾苗繁育效果的影响
小龙虾红虾稻米火潜江“虾”比翼齐飞
凡纳滨亲虾暂养流程与管理技术
科技养“虾稻”甩掉了“穷帽”
巨金米业带动潜江市产业园区发展措施及成效
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汉召开
小龙虾繁育池越冬的管理
中国对虾亲虾培育应注意的问题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