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大观霉素在养鸡中的应用
2019-01-06丁吉林
丁吉林
(大连誉达康牧商贸发展有限公司 116300)
现今养鸡业发展中做好疫病防控十分重要。除了在日常养殖中加强饲养管理以外,做好抗菌素的应用也十分关键。在养鸡过程中,林可霉素与大观霉素是常用的抗菌药物,需要注意其合理化应用。
1 林可霉素概述
林可霉素是在链霉菌培养液中获得的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经常应用为抑制细菌生长的治疗用药。在临床上,主要是对革兰氏阳性菌进行治疗,以及其所引起的各类型感染,与霉形体引起的厌氧菌感染,如鸡的坏死性肠炎及家禽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此外,也能应用在猪密螺旋体痢疾等病症方面[1]。
2 大观霉素概述
大观霉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1%溶液pH 在3.8~5.6,在作用机制方面能同细菌核糖体30S 亚单位结合,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形成抑制作用。根据研究发现,大观霉素能治疗由丹毒丝状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出的畜禽疾病,对于大肠杆菌同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兽医药理方面,较多的应用在禽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与禽霍乱病症中[2]。
3 结合性应用
在养鸡业发展中,林可大观霉素通过联合性应用,能对厌氧菌、支原体的抗菌活性进行有效地增加,较好地治疗因败血支原体、支原体性肺炎引起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对于两者来说,单独使用林可霉素对G+菌敏感性较强,而对于G-菌中毒敏感。同其相比,大关霉素对G+菌的抑菌效果比林可霉素差,但同林可霉素对G-菌具有更强的抑菌效果。对于产气荚膜梭菌两者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硫酸大观霉素与盐酸林可霉素复方在抗支原体、G+菌、G-菌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同单独使用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方式相比,具有更为宽广的活性范围。有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复方应用情况下对鸡内金葡菌、鸡支原体与无乳链球菌MIC 值在0.13/0.26~1/2μg/ml,对鸡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的 MIC 值为 16/32μg/ml,同对照药、两类药单独使用相比,对支原体具有更强的抑菌效果。此外,在两者协同作用的情况下,对感染大肠杆菌、败血型霉形体鸡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实际治疗中无明显毒副作用,见效快,是一种抗禽霉形体较为理想的复方药,使用方便,饮水给药即可,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也有研究人员发现,在林可-大观可溶性粉根据0.8~1.7g/L 应用中,能对雏鸡支原体感染与大肠杆菌感染具有有效的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感染鸡的气囊病变指数、发病率及死亡率[3]。
4 抗菌要素应用原则
在养鸡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抗菌类药物。药物应用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第一,对症选择药物。在抗菌类药物应用中,准确诊断十分关键,在条件满足时需要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需要应用何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如鸡已发病,即需要积极判断,以针对性的方式做好抗菌药物的选择,保证药物抗菌谱同感染细菌间具有对应的特点。在长期使用抗菌类药物时,可能因此增加耐药菌株,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对药物种类进行调整。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在养鸡场备用抗菌药物纸片,及时监测感染菌耐药性;第二,药物类型把握。应用类型方面要结合使用预防与治疗用药,避免出现应用单一的情况。在预防用药方面,包括有特定生长阶段投药。饲料抗菌促生长季与疫病时期预防性用药中。其中,疫病时期是用药的关键阶段,在应用中也可以对健康鸡群进行预防性投药,通过体内病原菌的消除实现细菌感染机会的降低,对病毒繁殖起到积极抑制效果;第三,适当联合用药。如单一药物无法控制细菌病症、或鸡场出现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则可以进行联合用药,通过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更好的针对不同类型病原体,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林可大观霉素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提升厌氧菌、支原体的抗菌活性。
5 结语
在养鸡业发展中,抗菌类药物应用十分关键。在实际养殖中,可以结合实际联合使用林可大观霉素,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