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抗击非典史的认识与思考*
2019-01-06梁翘楚陈凯佳
梁翘楚 陈凯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006)
2002年末至2003年初,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下文简称“非典”)开始在我国广东地区流行,由于传染性强,不久疫情就随人口流动在国内其他省份蔓延,并迅速波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广东是非典的重要疫区,而广州是抗击非典的主战场,广州各界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最终战胜非典。广州地区抗击非典距今已过去15年,15年间有关抗击非典史的研究层见叠出,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有不少缺失。现就当前的抗击非典史研究,总结了相关问题及对未来研究思路的思考,期望能为日后的抗击非典史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目前抗击非典史研究
1.医学界
广州医学界(中医和西医)是抗击非典的主力军,是广州地区最终战胜非典的关键所在。如《羊城晚报》的报道《百名白衣天使冒死救一人》[1],记录了广州三家医院共计超过100名医务人员先后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尽力救治一名毒力超强的重症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故事。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2]在非典临时病区的工作间隙写下46篇日记,记录了抗非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医务人员抗击非典还体现在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如非典病例临床观察与药物使用的疗效评价、非典后遗症研究、冠状病毒的实验室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非典疫苗研发、非典病人的随访与追踪等。
2.民众
在广州出现非典疫情的初期,由于当时省市政府尚未通报非典疫情,民间经口耳相传及手机短信出现关于非典疫情及药物、粮盐短缺的谣言,部分民众相信谣言,导致抢购风波。《羊城晚报》的《开足马力调运,市民无须囤积》[3]的报道描述了广州部分零售药房出现市民排队购买板蓝根及一些抗病毒药物的情景。不久后在政府主导,各大新闻媒体的配合下,各种谣言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大部分民众对于非典的认识日趋科学和理性,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南方日报》的两篇报道《医院安全群众可放心就诊》[4]和《市民知情,情绪稳定》[5],就提到各大医院的门诊量逐渐恢复,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客流明显增加。相关报道见于《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地方报纸。
3.政府
广东省政府及广州市政府积极防控非典疫情。《广州年鉴》“抗击非典特辑”[6]37- 50介绍了广州政府各部门紧急部署、快速建立防治机制、及时指挥协调、制定对策、发出“防治工作指引”等五条防治非典工作措施。针对民间出现的关于非典疫情、盐荒、米荒等谣言,政府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又联合广州本地主流媒体,发布权威消息,共同打击谣言,在短时间内平息市民抢购风潮。《广州日报》的《盐荒米荒纯属无稽之谈》[7]的报道就详细描述了此过程。另外政府各部门还引导民众积极防治非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如《广州日报》的《四大措施力保按时开学》[8]则报道了省教育厅召开会议强调各类学校要按计划开学,并提出四项预防措施要求各校严格执行的消息。
现行非典研究存在的问题
1.阐述的地理位置相对广泛
目前对于抗击非典史的研究多属于医学通史的某一章节。如《中国防疫史》[9]中的末章“抗击非典”第一节“祖国内地各地区的疫情与防治”和第三节“SARS与中医药防治”部分涉及广东抗击非典史的研究,在《岭南医学史·下》[10]末章“岭南医史专篇”第三节“中医抗击‘非典’与建设广东中医药强省”进行了概述。医学通史阐述的地理范围相对广泛,描述的地理位置多涵盖全国或某个省份,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全国或各省地区的疫情发展上,对于各市区的疫情描述较为简略,甚至一笔带过。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是广东各界抗击非典的代表城市,无论是医学界、民众、政府部门,都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值得以其为立足点开展系统、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
2.资料来源狭窄、资料运用不充分
在已有的非典研究中,资料来源多集中在医学期刊论文、地区年鉴、卫生年鉴等,对于各种资料的搜集并不充分,利用非常有限。以报纸为例,据统计,广州三大报业集团(南方报业、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集团)六家报纸在2003年2月10日至20日共发表非典相关稿件达603篇[11]。广州地区各家报纸刊发的报道、专访、社评等都是了解非典时期广州民众应对非典的心态变化、揭示社会风貌的良好途径,但因其篇幅短小、数量多、内容零散,抗击非典史的研究很少将其纳入材料范围。而广州地区医务人员在抗非前线记录的日记及后非典时期写下的回忆性文章也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资料。这种类型的资料是抗非一线医务人员最真实的写照,以医务人员自身的角度去看待这次疫情。同时字里行间也描述了许多外界所不了解的情景,是外界除新闻报道外了解医务人员抗击非典辛劳工作的另一扇窗口。另外,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档案馆以及广州市下辖各区档案馆中非典相关记载的档案资料是了解当时广州政府开展抗击非典工作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相关档案了解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制定抗击非典相关政策的背后的各方面考量,分析政府在抗击非典工作中的得失,从而对目前抗击非典史研究中论述较为简要的政府工作部分进行补充和总结。
3.研究角度相对局限
目前对于非典的研究相对集中于非典这个疾病本身,而对于抗击非典史的研究又集中于描述非典疫情的发展、蔓延、被控制的全过程,疏于关注非典与人的关系。“人”指的是医务人员、政府官员、病人、普通民众等不同角色人群,他们虽目标一致,但因身份不同,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对于非典的感受自然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正是观察抗击非典史的另外的另一个角度,可从侧面反映出抗击非典史的独特的历史价值。另外,目前对于抗击非典史的研究又集中于描述非典疫情的发展、蔓延、被控制的全过程,少有对抗击非典的历史意义进行专门的探讨与反思。在少数的反思非典的文章中,一部分以回顾当时医疗卫生系统的缺失为主。如时任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在专访中反思通过非典疫情暴露出来的广东卫生系统的缺陷,强调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性[12]。另一部分则从社会层面或者民众角度反思非典的影响。如在2003年疫情刚刚得到控制时,《羊城晚报》就推出针对“非典疫情”和“谣言传播”两大事件产生的“传播”、“心理”、“商德”、“机制”、“传媒”五大话题的反思报道,与专家、民众共同探讨非典带来的启示。但是广州抗击非典到现在已过去15年了,15年间广州地区曾经历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等其他急性传染病疫情,当这些疫情过后再去回顾非典、反思非典,我们会发现抗击非典的经验已经渗透到广州的方方面面,与15年前相比,对于非典的认识也会因此更新。目前的研究尚欠缺从政府、医学界、民众等多个角度系统、全面反思非典带来的启示,疏于关注非典过后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有待日后深入研究。
未来研究思路的思考
根据以上三个问题,笔者提出三点对未来研究思路的思考,以期为日后的抗击非典史研究提供新方向,具体如下。
1.广泛收集资料,补充口述史料
要开展抗击非典史的综合研究,需要多渠道收集文献资料,除了查阅《广东省志卫生志》、《广州市志》等志书、《中国中医药年鉴》等卫生年鉴、检索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及互联网中非典相关论文外,还需要查阅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下辖各区档案馆以及周边城市档案馆中有关非典档案资料,另外还需要收集广州地区报刊有关非典的报道、专访、社评。另外,可以采访当年参与广州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赴港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局相关人员、病人家属、普通民众等,从不同角度挖掘他们关于抗非历程、非典疾病的认识、非典社会影响的看法等。采访结束根据访谈录音、手记整理出文字稿,形成口述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以期更全面、细致地再现非典流行时期广州的社会面貌,更新民众对于非典的认知。
2.引进疾病医疗社会史视角开展抗击非典史研究
疾病医疗社会史是指从社会史的视角探讨历史上疾病、医疗及相关问题的分支学科,是中国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3]。以疾病医疗社会史的角度开展广州抗击非典史的综合研究,能更好地了解非典时期广州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变迁、民众心态的变化,揭示未被发掘的社会面貌。疾病医疗社会史视角将会是日后抗击非典史研究的新方向。
3.拓宽研究角度,开放研究思路
非典与人 目前各种研究相对集中在非典这个疾病本身,疏于关注非典与人的关系。治疗非典不是一个单向行为,是人与疾病互动的过程,我们应看到非典与广州地区医务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病人、普通民众等不同角色人群之间的联系,也应看到在抗击非典过程中不同角色人群之间的交流,更应看到不同角色人群与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互动。在多数关于抗击非典史的文献记载中,“人”的重点都放在了广州地区大医院和非典收治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身上,对于一些抗击非典的亲历者、参与者或者边缘人物如非典病人、非典后遗症患者、病人家属、非定点医院的医生、实习医生、医学生、医学教育工作者等人群的讨论和研究过少,对于当时医患关系的特点及与现在医患关系的对比也少有呈现。因此,非典与人的研究有待日后继续深入。
非典与环境 非典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其流行的三要素中,传染源与传播途径都跟自然环境与气候密不可分,因此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因素结合,更能全面展示非典时期广州的社会风貌。但现有的非典研究对于生态意识的引入还是有所欠缺。例如广州地区在2003年前后的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与非典的产生有何联系,广州地区自然环境有何独特之处使得非典疫情在此地流行,非典又对广州生态系统的变迁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有待通过日后的深入研究进行分析与解答,为日后的非典研究提供新思路。
非典与中医 广州是最早推动中医参与抗击非典的城市,广州医学界抗击非典的经验,得到全国其他省市的重视和认可,据《广州年鉴》[6]40记载:广州地区共向全国12个省、市 、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派出189人次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协助抗击非典。广州中医抗击非典的成功经验,让社会各界认识到中医药的科学价值,极大地提高了中医在急性传染病防治中的地位,同时也对其他地区的抗击非典工作产生辐射性影响。在非典流行时期及后非典时期广州中医的地位有何变化,民众对于中医的看法如何,广州与北京、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兄弟城市之间进行的中西医结合抗击非典经验交流与医疗合作是否成为了全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非典疫情的契机。这些问题也有待通过日后的深入研究进行分析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