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脂联素和白细胞介素-8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应用价值研究
2019-01-05赵红敏袁山旗庞苗苗
赵红敏 ,袁山旗 ,庞苗苗
1.西安市第九医院超声医学科(西安710054);2.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西安710054);3.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妇产科(西安71005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均为A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AS发生后可累及患者全身动脉系统,严重者可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从而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1]。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因其经济、方便、无创,被广泛应用于AS的评估与诊断中,其不仅能够对动脉内膜是否发生增厚进行评估,同时还能够检测颈动脉处斑块的位置、数量及大小等情况[2]。研究发现,血清脂联素(APN)能够保护血管,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功能,白介素-8(IL-8)与AS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性密切相关[3-4]。因此,本研究以本院12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颈动脉多普勒彩超联合脂联素和IL-8在A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体检,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超并确诊为AS的患者120例,根据Framingham中风风险评分表,从年龄、血压、胆固醇、糖尿病、吸烟等方面对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未来10年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率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风险率≤5%)、中危组(6%≤风险率≤9%)和高危组(风险率≥10%)。其中低危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36±11.27)岁,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脂血症23例,吸烟史20例。中危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3.14±10.56)岁,合并高血压33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高脂血症22例,吸烟史21例。高危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2.87±11.16)岁,合并高血压34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高脂血症24例,吸烟史23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线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脑卒中史者;严重感染者;免疫系统疾病者;血液疾病者。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
2 颈动脉多普勒彩超检测 使用DC-25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患者行仰卧位,将颈部充分暴露,探头频率定为7~13MHz,对患者颈部进行纵、横切面扫描,包括颈总动脉(CCA)、CCA分叉处和颈内动脉(ICA)处,并测定CCA分叉1.0 cm处内膜中层厚度(IMT),IMT<1.0 mm,表示正常,当IMT≥1.0 mm时,代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IMT≥1.5 mm,代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稳定斑块表现为强光斑,边界清晰,不稳定斑块表现为不规则,粗糙不平,边缘处回声不均匀,部分呈现沙丘状。
3 血清学指标测定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下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液,使用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的APN和IL-8的含量,同时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
4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的彩超检测结果,包括IMT,斑块数量、性质(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和位置(CCA、CCA分叉处和ICA);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包括APN、IL-8、TC、HDL、TG和LDL水平;对AS患者IMT与APN、IL-8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 果
1 三组患者颈动脉的彩超检测结果分析 三组之间,IMT和斑块性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危组IMT显著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中危组IMT显著低于高危组(P<0.05)。低危组稳定斑块比例低于中危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低危组稳定斑块比例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中危组稳定斑块比例与高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AS斑块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三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三组之间,APN和IL-8水平差异显著(P<0.05),其中低危组APN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中危组APN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低危组IL-8水平显著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中危组IL-8水平显著低于高危组(P<0.05)。三组之间TC、HDL、TG和LDL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危组TC、TG和LDL水平显著低于高危组(P<0.05),HDL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低危组和中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TC、HDL、TG和LDL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颈动脉的彩超检测结果分析
注:与低危组相比,*P<0.05;与中危组相比,#P<0.05
表2 三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注:与低危组相比,*P<0.05;与中危组相比,#P<0.05
3 AS患者颈动脉IMT与APN、IL-8的相关性分析 AS患者IMT与IL-8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r=0.731,P=0.007),IMT与APN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r=-0.752,P=0.001)。
讨 论
AS是指在血管内皮受损后,动脉管壁的内膜下发生脂质、白细胞等的聚集和沉积,并平滑肌细胞同时向内膜处迁移并增殖,从而引起内膜的增厚,管壁弹性降低,狭窄发生,从而可能引起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研究发现,AS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49.4%[5]。AS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发生过程中多细胞、多因子均有参与,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清晰,有研究认为,AS的发病与血管内膜炎症反应有关,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均参与到AS斑块的形成过程中[6]。Framingham中风风险评分表被广泛应用于未来10年脑卒中发生概率的预测中,对于低危组,只需改变生活方式,而对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则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来进行。郭永娣等[7]的研究表明,AS的严重程度与Framingham评分具有相关性,随着患者斑块的增多和狭窄程度的增加,Framingham评分显著增加。多普勒彩超为无创AS检测方法,能够通过检测IMT和斑块数量、性质等对患者AS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较好的预测[8]。由于颈动脉的位置较浅,彩色超声易于识别和监测,成像清晰,因此在AS预测中应用广泛[9]。研究发现,不同颈动脉位置处所测得的IMT值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虽然各处颈动脉内膜增厚均与AS相关,但是相关性存在差异[10]。有研究指出,在CCA交叉处的下方1~1.5 cm处,由于该处动脉受血流影响较小,测量值稳定,准确性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研究中选择CCA交叉处1.0 cm处作为IMT监测点[11]。IMT增厚与心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能够有效的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发现,每当IMT加厚0.1 mm,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增加11%,且在AS患者中,IMT增厚速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2]。此外,颈动脉IMT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有IMT增厚和AS斑块产生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本研究中,高危组 IMT和不稳定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中危组IMT显著高于低危组,中危组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低危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提示随着脑卒中风险程度的增加,AS患者IMT显著增厚,不稳定斑块比例显著增加,AS患者脑卒中风险程度与IMT和不稳定斑块比例具有相关性。
在AS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IL-8等的水平升高。IL-8通过使中性粒细胞、T细胞等在AS病变处发生聚集作用,从而导致巨噬细胞的产生,并最终使平滑肌细胞发生迁移和增殖,导致AS斑块的产生。研究发现,IL-8还能够通过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升高,破坏AS斑块的稳定性,促使其发生变薄和脱落,同时,IL-8还能够促使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进一步加剧AS斑块的不稳定性。APN为抵抗AS发生的保护性因子,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能够通过减轻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降低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化,同时能够抑制斑块的破裂,减轻斑块的不稳定性,起到稳定AS斑块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梗死发生过程中,伴随着APN水平的显著降低,以及IL-8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显著升高,炎症因子水平的增加,能够抑制APN的产生,并促进APN的降解,从而加剧AS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表明,随着脑卒中风险的增加,AS患者APN显著降低,IL-8显著增加,提示AS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炎症反应加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加剧,AS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与APN和IL-8水平相关。本研究发现,AS患者IMT与APN和IL-8水平具有相关性,提示在AS诊断过程中,IMT、APN和IL-8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能够从多因子的角度较为全面的了解AS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颈动脉多普勒彩超联合脂联素和IL-8检测能够为AS发生的风险预测提供新的思路,进而对AS的进展程度有更为清楚的认知,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