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尿蛋白和血常规水平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01-05蒋永悟
蒋永悟
陕西省安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安康725000)
妊娠期高血压是发生于妊娠期的特有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为9.4%~10.4%,其通过使机体全身的小血管痉挛,造成胎盘血流灌注量减少,是导致妊娠期不良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1]。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有研究证实其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遗传等因素有关[2]。蛋白尿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研究发现,蛋白尿与肾功能损伤相关,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3]。关于不同严重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尿蛋白、血常规和妊娠结局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本院19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期了解其尿蛋白和血常规水平,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5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妇产科学》中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分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55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1.45±3.14)岁, BMI为18.47~38.87 kg/m2,平均BMI为(31.74±2.57)kg/m2,初产妇27例,经产妇28例,产次(1.36±0.47)次。轻度子痫前期组64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0.17±3.28)岁,BMI为19.02~38.95 kg/m2,平均BMI为(28.06±3.04)kg/m2,初产妇33例,经产妇31例,产次(1.27±0.38)次。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2.06±3.26)岁,BMI为18.84~38.05 kg/m2,平均BMI为(27.32±2.63)kg/m2,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产次(1.21±0.39)次。三组患者在年龄、BMI、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①尿蛋白定性:收集孕晚期患者尿液并对患者进行尿蛋白定性,结果以阴性和阳性表示,并计算阳性率。②肾功能测定: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变化。③血常规测定: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后,使用迈瑞BC-5390血球仪测定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测定内容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外周血红细胞(RBC)。④凝血功能指标测定:使用日本希森美康2000凝血分析仪分析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含量。
3 观察指标 ①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率、BUN和Cr含量。②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包括Hb、PLT、HCT、RBC、FIB和PT的含量。③不良妊娠结局观察 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包括早产,低体重儿,子痫,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
结果
1 三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率、BUN和Cr含量 三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尿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三组之间BUN和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BUN和Cr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率、BUN和Cr含量
注:与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P<0.05。
2 三组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比较 三组之间PLT、HCT和R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PLT和RBC水平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三组之间Hb、FIB和PT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FIB和PT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见表2。
3 三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 三组之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三组之间低体重儿、子痫、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比较
注:与妊娠期高血压组相比,*P<0.05;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P<0.05
表3 三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 [例(%)]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展迅速,病情较为复杂,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其病情由轻到重分别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病情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母婴结局[5]。随着年龄和肥胖发生人数的增长,尤其是对于>35岁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其血脂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6]。研究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患者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胎盘血流灌注减少有关,子痫前期的发展与血管内皮损伤直接相关[7]。
尿蛋白水平是衡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指标,蛋白尿的发生与肾脏损伤直接相关[8]。妊娠期高血压发生可导致肾脏的小动脉痉挛,从而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并损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从而使血管受损,通透性增加,蛋白质大量流失,导致蛋白尿的发生[9]。本研究中,三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阳性率最高,这提示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发生尿蛋白的概率显著增加,从而使患者蛋白流失过度,严重者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这与谢光亮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了妊娠期蛋白尿患者尿蛋白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蛋白尿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肾损伤发生就越为严重,同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越高,其中中重度尿蛋白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约占所有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82.4%。BUN和Cr是衡量机体肾功能的常用指标,本研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BUN和Cr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且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当肾小球滤过率严重受损时,BUN和Cr的变化才会较为明显。研究发现,通过测定随机尿蛋白与Cr的比值,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以及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从而尽早进行诊治,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PLT和血容量显著降低。本研究中,三组之间PLT、HCT和RBC水平差异显著,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PLT和RBC水平显著较低,且凝血功能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这提示随着病情的加重,PLT、RBC和凝血功能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对于高危孕妇,应对其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早预防,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研究认为,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蛋白质的大量流失以及胎盘血流灌注损伤,可导致胎儿营养障碍,从而引起宫内生长受限以及低体重儿的发生。同时,随着尿蛋白的增加,会导致免疫蛋白的相应流失,从而使胎儿抗体减少,免疫力低下,死亡率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分娩周数显著降低,发生早产和胎盘早剥的概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胎盘早剥未经及时诊断,可导致胎儿死亡率显著增加。本研究中,三组之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关于三组患者之间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性应扩大样本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水平的分析,以便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