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稻桑混栽区水稻病虫防治面临的新情况与对策
2019-01-05崔世荣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富安镇农业服务中心224222
崔世荣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富安镇农业服务中心 224222)
石 磊 (东台市黄海原种场,江苏省盐城市 224239)
邰德良 梅爱中 钱爱林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植保植检站 224200)
江苏省东台市位于苏北沿海,是全国优质水稻和茧丝生产基地,常年种植水稻面积3.33×104hm2、栽桑面积10 000 hm2。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东台市水稻与桑树混栽,即稻田与桑园插花分布、相互包围,导致水稻防病治虫与栽桑养蚕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极易造成家蚕中毒[1]或水稻病虫灾害。为此,东台市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技术指导工作,保证了水稻和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然而近几年笔者调查发现,当地稻桑混栽区的水稻病虫防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且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水稻生产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笔者拟对当地稻桑混栽区水稻病虫发生与防治面临的新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水稻病虫综合防控对策,以期确保当地稻桑混栽区水稻和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
1 稻桑混栽区水稻病虫发生与防治面临的新情况
1.1 水稻长期重茬种植,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病害的菌源积累多、发生程度加重
由于桑树定植后一般不会随便移植换茬,导致东台市稻桑混栽区的水稻茬口很难调整,水稻长期重茬种植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蚕丝行情好、种桑养蚕收入高时,往往桑树只种不挖、桑园只增不减,使水稻重茬种植持续很长时间。例如蚕桑栽植面积较大的富安镇,水稻种植面积为4 000 hm2,重茬田占比达90%,且多数稻田重茬种植已超过20年,是东台市水稻重茬时间最长的镇。
而据东台市资料显示,因水稻长期重茬种植,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病害的菌源积累多、发生程度加重。具体表现为:水稻重茬种植田的纹枯病发生早、发展快、发生程度重,如移栽稻在7月上中旬开始见病,7月底前病穴率超过10%,重病田病穴率在30%以上,最终一般田块病穴(株)率为30%~40%,重病田病穴(株)率在80%以上,是水旱轮作稻田病穴(株)率的5~8倍;同时,水稻重茬种植田的稻瘟病发生早且重,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见病,部分年份7月初就能查见重病田块,如2016年7月5日,稻桑混栽区内移栽稻稻瘟病病穴率为34.2%、病株率为16.1%,重病田病穴率达100%、病株率达64.3%。
1.2 麦套稻、稻套麦栽培面积大,传毒昆虫灰飞虱自然存活率高,病毒病流行威胁大
由于东台市稻桑混栽区的劳动力一直比较紧张,尤其是春蚕饲养与夏收夏种的矛盾十分突出,故为了错开用工高峰,不少农户选择“麦套稻-稻套麦”的种植模式,即在小麦收获前将稻种播种到麦田里,任其自然萌发出苗,待春蚕饲养结束后再收小麦、管水稻;同样,在水稻收获前将小麦种子套播在稻田内,任其自然萌发出苗,待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再收水稻、管小麦,农田全年不断茬。但由于麦田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场所,也是一代灰飞虱的主要发生地,麦套稻、稻套麦十分有利于灰飞虱在麦田与稻田间就地转移、循环发生、累积毒源,且其自然存活率高、群体数量大,导致水稻秧苗受害早、获毒多,条纹叶枯病等虫媒病毒病的暴发流行威胁极大。据东台市资料显示,2004年条纹叶枯病大流行时水稻“武育粳3号”的自然病株率,麦套稻为76.77%、移栽稻为8.96%、直播稻为6.93%,麦套稻的病情极重。近年来,东台市稻桑混栽区的水稻病毒病虽发生较轻,但对其潜在流行的危险仍不可轻视。
1.3 长期单一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害虫抗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危害程度严重
东台市稻桑混栽区的农户既种稻又养蚕,水稻用药十分谨慎,考虑到家蚕安全,禁用了一些可在纯稻区正常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如阿维菌素、甲维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杀虫丹等,从而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只能长期单一使用三唑磷、稻丰散等有机磷农药。但使用有机磷农药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一方面这类药剂的持效期短、用药次数多、药剂用量大、防治成本高;另一方面长期大量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害虫抗性上升[2-3],防治效果下降,甚至刺激害虫繁殖[4],导致虫害暴发成灾,危害程度严重。同时,近年来,水稻农药残留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优质稻米生产。
1.4 稻桑混作、水旱相包,施药器械老旧,用药质量差、易漂移,家蚕中毒隐患多
稻桑混作、水旱相包的种植模式易出现一些问题:(1)由于稻桑混作、水稻种植不连片,使得大中型植保机械难以操作,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困难,农户只能使用小型喷雾器施药;(2)由于施药器械老旧,用药质量差、易漂移,再加上农药利用率低,导致环境污染重;(3)由于桑园、蚕室与稻田相包,稻田药液漂移污染桑园的现象时有发生;(4)农户既要防治桑树害虫,又要防治稻田害虫,而市场上的农药品种多乱杂,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错用乱用农药,造成家蚕中毒,再加上农户对蚕桑安全心存顾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稻的病虫防治。
1.5 家蚕饲养与水稻生产同步进行,关键时段劳动力紧张,稻田治虫滞后、效果差
东台市稻桑混栽区家蚕饲养每年3~4季,一般春蚕于5月初发种,5月底饲养结束;夏蚕于7月初发种,7月底结束;中秋蚕于9月初发种,9月底结束;晚秋蚕于9月下旬发种,10月中下旬结束。在当地的整个水稻生长期间,仅6月[此期为春蚕结束后桑树夏伐及水稻播种(直播稻)或移栽至分蘖期]和8月(此期为高温季节及水稻孕穗至破口抽穗期)2个月不养蚕。另外,家蚕饲养与水稻生产时间高度同步,再加上关键时期劳动力十分紧张,且由于每季蚕饲养时间短、见效快,农户普遍存在重蚕轻稻的思想,导致水稻生产经常让步于家蚕饲养,因而稻田病虫防治经常滞后,防治效果很难保证,甚至在中秋蚕、晚秋蚕饲养期间放弃了对水稻四代褐飞虱、五代灰飞虱等的防治,这给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2 稻桑混栽区水稻病虫综合防控对策
2.1 调整茬口布局
具体为:(1)以村组为单位划定水稻和蚕桑生产专区,逐步实现各自连片种植、水旱分开。(2)推行水稻与其它旱作物轮作,恶化病虫越冬、越夏环境,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减轻病虫发生,有效控制恶性杂草和杂草稻的发生。(3)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不种麦套稻和稻套麦,且稻麦田需耕翻灭茬[2],以切断灰飞虱、螟虫等害虫转移桥梁和食物链,增加其自然死亡率,降低其发生基数。
2.2 种植抗病品种
在继续种植“淮稻5号”“南粳9108”等高产、优质、抗耐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水稻品种的基础上,积极种植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切实解决水稻穗期气候型病害防控难题。
2.3 合理水肥运筹
根据水稻生育进程,采取“重搁控苗、轻搁透气、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方式,改善稻田土壤通气性,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减轻纹枯病发生。同时,合理施用氮肥,尤其在水稻穗肥施用上要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减轻稻曲病发生。
2.4 应用防虫设施
具体为:(1)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等材料覆盖水稻秧床,阻止灰飞虱、螟虫等害虫进入秧床为害。(2)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等的成虫,减轻田间卵虫数量。(3)应用性诱剂诱杀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雄性成虫,干扰与雌性成虫的交配繁殖,减轻害虫发生程度。
2.5 改进用药思路
2.5.1 关口前移、争取主动
具体为:(1)治麦田保稻田。结合小麦穗期病虫防治,狠抓麦田灰飞虱防治,降低灰飞虱在水稻秧田和大田中的发生基数,减轻稻田病虫防治压力,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的发生。(2)狠抓稻种处理。这是防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和灰飞虱、稻瘟病等水稻生长前期病虫害的关键措施,主要是在水稻播种前,选用氰烯菌酯、精甲·咯菌腈等药剂浸种或拌种防治恶苗病;选用杀螟丹及其复配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在灰飞虱发生较重的田块,加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浸种或拌种;在稻瘟病老病区,加用咪鲜胺等药剂浸种。(3)坚持带药移栽。采用育苗移栽水稻,在移栽前要全面施好“送嫁药”,以降低秧苗病虫发生基数,保护秧苗安全活棵,从而减轻大田病虫防治压力。
2.5.2 治前控后、治上压下
具体为:(1)7月底至8月初水稻大田主治纹枯病、三代稻纵卷叶螟、三代稻飞虱,兼治螟虫、稻飞虱等。(2)8月中下旬水稻大田主治纹枯病、稻曲病、三代大螟、二代二化螟,兼治稻瘟病、稻飞虱等。(3)8月底至9月上旬水稻大田主治稻瘟病、稻曲病、四代稻纵卷叶螟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兼顾9月中下旬有可能重发的四代褐飞虱,在此期间的药剂选用上,要坚持速效与长效相结合,以保证9月中旬后无特殊情况稻田不再用药。
2.5.3 对症用药,科学防控
适期选用对家蚕安全、对水稻病虫防治高效的生物或微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一般防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己唑醇等[5];防治稻曲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等[5-6];防治稻瘟病可选用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酰胺等[5];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可选用短稳杆菌等[7-9];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噻嗪酮等。
值得注意的是,茚虫威对家蚕无熏蒸毒性,在桑叶上无内吸传导作用[10],可在远离桑园的稻田使用;对靠近桑园、蚕室的稻田,严禁使用酰胺类[11]、沙蚕毒素类、菊酯类、苏云金杆菌类杀虫剂,以及毒死蜱、二嗪磷、敌敌畏等对家蚕毒性大、有熏蒸性的药剂;桑园周围要留足隔离带,以防药液漂移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