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萍在温病中的运用探析

2019-01-05郭永胜黄书婷渠景连

中医药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温病浮萍瘟疫

郭永胜,黄书婷,渠景连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浮萍治疗温病的记载由来已久,早在《神农本草经》就称其主治“暴热”,逮至《松峰说疫》《四圣悬枢》创制以浮萍为主药,治疗温病的一系列方剂,方使得浮萍治疗温病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掘。通过探究诸位医家的认识,探讨浮萍在温病中的运用,报告如下。

1 浮萍药名源流

依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所载,浮萍是以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L.) Schleid]的干燥全草入药。而在中医药历史上,曾有紫萍(小萍)、青萍、水浮莲(大浮萍)等植物相混淆[2],常统称为水萍,但由于在一些文献无法辨别,带来一定争议。

《神农本草经》中始有“水萍”的记载,但陶弘景、苏颂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水萍不是浮萍, 而是“大萍”;陶弘景之后的唐慎微、李时珍则认为是小浮萍。唐·《新修本草》是最早记载“浮萍”的本草文献,紫萍始载于宋·《圣济总录》, 青萍始载于元·《世医得效方》,直至明·《本草纲目》详细辨别后,明清医家方把紫萍作为浮萍的唯一品种, 并认为青萍质劣不能等同入药[3]。

2 古代医家运用浮萍治疗外感热病概况

对于浮萍功能的论述,《神农本草经》记载水萍“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消渴”,后世亦多用以治疗皮肤疮痒疡疹、小便不利之水肿、消渴等。如《肘后备急方》记载其“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气流滞”,治疗“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新修本草》指出其“主火疮”;《本草图经》记载其治“恶疾遍生疮”等。

至于浮萍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透疹之效,待至唐宋之后,多有发挥运用。如《本草图经》谓浮萍“俗医用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甚有功”;《本草衍义补遗》称其“发汗尤胜麻黄”;《太平圣惠方》将浮萍列于“诸疾通用药·热病”中,用浮萍配伍麻黄以发汗等;《古今医统大全》以单味紫萍制成草灵丹,以治一切风疾取汗;《续名医类案》记载有用浮萍治疗疫病的医案等。《本草纲目》论述较为详细,指出“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治热毒、风热、热狂,将浮萍列于治疗“伤寒热病”之“发表”治则中,同犀角、钩藤末服取汗以治夹惊伤寒。

浮萍不仅专入气分,而亦兼清血热,《神农本草经疏》云:“血热则须发焦枯而易堕, (浮萍)凉血则荣气清而须发自长矣”。如《圣济方》以治吐血不止,《太平圣惠方》治鼻衄,濒湖以治目赤口疮等。

总之,虽然运用浮萍治疗温病,有不少古医家论述,但大都未展开阐述,或仅言其有发汗之能,或称其可治疗热病、热毒,或记载可以治疗疫病等。而将浮萍列为主药,并创制为一系列方剂,以此治疗温病者,当以刘奎之《松峰说疫》与黄元御《四圣悬枢》最为突出,因其内容较多,现详细探究于下。

3 《松峰说疫》运用浮萍治疗温病规律

清代《松峰说疫》作者刘奎,字文甫,自号松峰山人,其剖析诸疫之病证名状,并因地制宜,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其治疗疫病,倡导“瘟疫六经治法”,制方选药多取浮萍。

3.1 浮萍最为善发瘟疫之汗

刘松峰认为,瘟疫急需汗解,“瘟之愈,终由汗解”,是以往往有下后而仍自解以汗者。而依于《素问·热论篇》认识:“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其经络与脏腑相对应,刘松峰认为,“若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腑者,法应汗之”,但瘟病与伤寒、伤风,寒暄异气,不宜辛温发汗之麻黄、桂枝,治当“滋以清润之剂,凉泄经络燥热,方是瘟病汗法”。《松峰说疫》指出“发瘟疫之汗者,莫过于浮萍”,浮萍“性凉散,入肺经,达皮肤,发汗甚于麻黄”。而瘟疫病机是伤在卫气,而病在营血,营郁发热,故常加用牡丹皮、赤芍,以泄热而凉营。

在“瘟疫应用药·发表”章节中,首列浮萍。如治疗卫阳过闭,邪不能泄,营郁莫达,则烦躁喘促,宜以浮萍、黄芩,清散经络之热;若阳明燥盛之人,太阳表症未解,而经热外遏,燥气内应,则见烦渴,宜浮萍、石膏汤清金而解表,绝其燥热入腑之源。并法《本草纲目》之意,用萍犀散(紫背浮萍、犀角屑、钩藤钩),服后以出汗为度,以疗瘟症挟惊。而若瘟邪在表,而致衄者,当散其经中之邪,使不得壅盛于经,迫而妄行,唯服绿糖饮,散而不升,若服不即汗者,再加浮萍。而成书稍晚的《齐氏医案》在“治温疫方”中称浮萍“取汗最神效”“能发瘟疫之汗,力较麻黄更胜”;其治疗疫病伴衄血者,用绿糖饮法,可谓深受本书影响。

3.2 瘟疫六经辨治主用浮萍

太阳经瘟病,卫闭而营郁之头痛热渴,治用元霜丹(浮萍、麦冬、元参、牡丹皮、芍药、甘草、生姜和大枣);若寒束而邪不能泄,致使身痛脉紧烦躁无汗者,则用浮萍黄芩汤(浮萍、黄芩、杏仁、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瘟病方传阳明之经,于其腑热未动之时,法宜清热而发表,治用素雪丹(浮萍、石膏、麦冬、元参、葛根、牡丹皮、白芍、生姜和甘草);若其阴盛于里,而阳盛于表,腑燥未作,经燥先动者,选用浮萍葛根汤(浮萍、葛根、石膏、元参、甘草和生姜);若经邪郁迫其腑气,胆木逆行而贼胃土,以致呕吐而泄利,其用浮萍葛根芍药汤(浮萍、葛根、石膏、元参、甘草和芍药)以治阳明经泄泻,选浮萍葛根半夏汤(浮萍、葛根、石膏、元参、芍药、生姜、半夏、甘草)以疗阳明经呕吐。

若太阴腹满嗌干,发热作渴者,用黄酥丹(浮萍、生地黄、炙甘草、牡丹皮、芍药和生姜),或浮萍地黄汤(黄酥丹去芍药加大枣)。若病在少阴,口燥舌干者,主以紫玉丹(浮萍、生地黄、知母、元参、炙甘草、天冬和生姜),或浮萍天冬汤(紫玉丹加牡丹皮、花粉去知母、甘草)。若病入厥阴,烦满囊缩者,治用苍霖丹(浮萍、生地黄、芍药、当归、牡丹皮、甘草和生姜);其瘟病传至厥阴,邪热郁极外发而见红斑,即厥阴发斑证者,亦主以苍霖丹解表凉血,而使其营热发达。

4 黄元御运用浮萍治疗温疫疹病规律

《松峰说疫》记载,在其自创“瘟疫六经治法”指导下,取得临床验证之后,“质诸北海老医黄玉楸,颇与余意合”。可知当时黄元御治疗瘟疫思路与刘松峰不谋而合,这在黄元御著作中有深刻的体现,以致造成后世或认为此浮萍用法是其独具一格的“一大发明”[4-5],《温热逢源》谓:“黄玉楸于此证(伏温外窜血络发斑疹喉痧等),用浮萍为表药,颇有思路,可取用之”。其实相比于《松峰说疫》的阐述,黄元御论述更为条理,盖是在“瘟疫六经治法”理法方药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辨治于温病、疫病、疹病之中,正如《清史稿》所评“同时昌邑黄元御治疫,以浮萍代麻黄,即本奎说”。

4.1 浮萍辛凉发表出汗,清散皮毛

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指出浮萍“味辛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发表出汗,泻湿清风”,其性“辛凉发表”,善治“瘟疫斑疹”,并疗“痈疽热肿,瘾疹瘙痒”。在具体临证辨治运用时,多以浮萍发诸经之表,“清散皮毛”,以解“卫闭营遏”,从而治疗温病、温疫、小儿温疫疹病等各经病证[6],尤其是太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等。

4.2 浮萍在温疫疹病中的广泛运用

在《四圣悬枢·温病解》中制方八首,其中五方均主用浮萍,如以元霜丹治疗“一日太阳温病”经证之头痛热渴,素雪丹治疗“二日阳明温病”经证之目痛鼻干,黄酥丹治疗“四日太阴温病”经证之腹满嗌干,紫玉丹治疗“五日少阴温病”经证之干燥发渴,苍霖丹治疗“六日厥阴温病”经证之烦满囊缩等。《四圣悬枢·疫病解》载有十六方治疗温疫,其中有八方主用浮萍。黄元御认为“小儿疹病,即大人温疫”,故在治疗疹病时,亦重视浮萍的运用,《四圣悬枢·疹病解》载有方剂二十首,有十一方用浮萍以治疗疫疹初起之太阳轻重证、疹病阳明经证、疹病太阴经证、疹病少阴经证、疹病厥阴经证等。其若疫病而兼停水不消,其表证未解者,当以猪苓汤加浮萍,表里双解之。

5 近现代医家运用浮萍治疗温病概况

近现代以来,对于浮萍治疗外感热病的运用报道较少,亦多是对于古方的加减运用。如《经方实验录》记载,浮萍为曹颖甫暑天常用之药,多运用于桂枝汤证、麻杏甘石汤证,对于身无汗者均加浮萍,则发汗之力较原汤为尤猛。或有学者用麻杏石甘汤治疗麻疹伴有热喘证,但若肺气为风邪所束,证见恶寒无汗而喘,则用浮萍[7]。《丁甘仁医案》在治疗“伏温之邪,有外达之机”,而“肺胃之气,窒塞不宣”者,加用浮萍,以增其宣达之力。叶橘泉[8]总结运用浮萍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指出急性感冒、发热恶寒、表闭无汗、喘咳、鼻衄、脉浮紧等病证时,功效胜于麻黄,且浮萍辛寒,颇宜于血分有热者。

6 结语

综上所述,浮萍气味辛寒,其性发散,所治温病,是针对卫郁不畅而设,又其兼凉血之能,故尤宜治疗温病邪气阻于经络,正如《松峰说疫》所称“春夏感病,卫闭营郁”,其以浮萍泻卫气之闭,又常配伍牡丹皮、赤芍,以泻营血之郁;若阴津不足,当“滋以清润之剂”,加用咸寒之玄参、甘寒之麦冬;病在阴经者,常加生地黄、天冬之属以救燥。而若病兼及气分者,在太阳经可加黄芩,在阳明者用石膏;但病致腑燥,不可以浮萍发汗,宜用攻泄;病及少阳者,亦不可用浮萍发汗,当用清凉和解之法,以大小柴胡汤加减等。另外,浮萍是针对以邪气盛为主的实证,体虚多汗者忌用。

虽记载浮萍治疗外感热病的历史悠久,但逮至清朝刘奎《松峰说疫》与黄元御《四圣悬枢》全面阐述浮萍的作用机制,并将其广泛运用于温病的临证,方使得浮萍治疗温病的作用得以彰显。而近代以来,由于《松峰说疫》《四圣悬枢》中温病学说未得广泛传播,或囿于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传统主流温病辨证理论的盛行,以至于浮萍治疗温病的理论未得以进一步阐发,并影响其在临证中的运用。因此,深入挖掘浮萍治疗温病的机理与规律,是对传统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理论体系的补充,有利于全面继承温病学理论,开拓温病治疗思路,以为当今临床实践服务。

猜你喜欢

温病浮萍瘟疫
池上
绘画中的瘟疫 下
绘画中的瘟疫(上)
Bian Que
瘟疫算个啥
关于《温病条辨》温病初起使用桂枝汤的讨论
沧海浮萍
《红浮萍》中的女性诉求与空间哲学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