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虚论治艾滋病机会性肺部感染*
2019-01-05朱柯颖郭会军李鹏宇王丹妮贾皇超
朱柯颖,郭会军,李鹏宇,王丹妮,贾皇超,武 悦,姜 琦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袭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CD4+T淋巴细胞的急剧下降,从而破坏机体的免疫力,机体无法抵御外邪侵袭,使宿主易感染其他疾病,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肺部[1],且感染多为双重以上致病微生物感染。国内亦有报道,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较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发生率占50.0%~69.9%,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黄绍标等[3]对77例艾滋病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发现真菌、细菌、寄生虫、病毒等都可致肺部感染,且感染多为双重以上致病微生物。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因肺为贮痰之器,痰邪聚于肺中,阻碍气机,致使宣降失常,肺失和降,故痰邪与正虚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关键病理因素。
1 辨 证
普通人发生肺部感染多为六淫侵袭人体,病理因素以邪实为主,多风寒、风热、暑湿等,此时人体正气充足,卫外功能正常,治疗多以祛邪为主;而艾滋病患者罹患肺部感染时,多长期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此时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甚则体内一些不致病菌的微生物在免疫力低下时亦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除具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症状外,还伴随着正气亏虚的表现,如身疲体倦、乏力懒言、自汗、盗汗、心悸气短、大便溏泻、小便频数等症状。病理因素多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应兼顾扶正与祛邪。在艾滋病中后期,因“疫毒”侵犯脾胃,致脾气亏虚,《脾胃论》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肺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脾胃提供,而且脾运化、升清的水谷精微有利于艾滋病肺部感染肺组织的修复。若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既不能上行输布精微以滋养肺金,还易聚湿生痰停饮,痰湿痹阻于肺,致肺宣降失常而出现咳、喘、痰等症。徐立然等[4]通过探讨196例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学证型和辩证规律,也发现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和肺肾两亏证是艾滋病并肺部感染的3个基本证型。近代医家多认为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疾病产生、进展都与“痰”“虚”有关。
2 论 治
2.1 从痰论治艾滋病相关肺部感染疾病
痰是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因,故有百病皆由痰作怪之说。艾滋病相关肺部感染疾病,实证多见痰湿阻肺证和痰热(瘀)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多易咯,胸中窒闷,口中黏腻,胸皖痞满,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多以补肺健脾,燥湿化痰为主,研究发现小青龙汤合二陈汤疗效甚佳,可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痰热壅肺证多表现为身热气粗,咯痰黄稠,质黏难咳出,多伴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张勇等研究发现用痰热清治疗有效率达94%。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痰多,蕴积于胸肺,日久生瘀,痰瘀交杂互结,患者多表现为口唇紫绀、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等,有研究[5]显示在化痰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症状可明显缓解。
2.2 从虚论治艾滋病相关肺部感染疾病
艾滋病患者长期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百邪易侵,百病易生,所以治疗应从根本上补充正气,才能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病机率,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中医学认为正气主要由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构成,元气由先天之肾所化生,赖后天脾胃来濡养,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卫气属于阳气的一种,它本于先天,生于水谷,卫气充实,则腠理固密;宗气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化生,贯注于心肺之脉,推动肺的呼吸,若宗气不足,可出现胸闷气短,喘促气急,气息低微等病症;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精微物质,富于营养,又称“荣气”,可营养全身,增强机体抵抗力。从整体上来说,人体之正气主要由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因此补益肺脾肾之气可从根本上补充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目的,大大增强艾滋病相关肺部感染的疗效。有研究显示:通过清肺培元法治疗正气不足、疫毒内侵、而致的艾滋病合并相关性肺部感染。采用人参大补元气,顾护脾气,调节免疫为君药;又分别以瓜蒌皮清热化痰、黄芪清热燥湿、陈皮理气化痰为臣药;佐以甘草镇咳、祛痰并抗炎,标本兼治,进而调补脾、肾、肺3脏,通过临床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3 小 结
综上所述,艾滋病相关性肺部感染发生、进展与肺、脾、肾有着密切关联,治疗当在温补肺、脾、肾的基础上,从痰湿、痰热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