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超声应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2019-01-05徐丽娥刘桂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内出血侧脑室脑室

徐丽娥 刘桂香

作为新生儿常见颅内疾病,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发病率高且危害较大,极易引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造成新生儿死亡,该病主要因早产、缺氧、产伤等导致,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关键原因之一[1]。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颅脑超声检查对其进行检查诊断,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疑似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0 min~7 d,平均年龄(3.21±1.45)d;剖宫产57例,自然分娩43例;32例肌张力异常、18例昏迷、10例抽搐、40例无明显症状。

1.2 方法 所有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采用复查方式证实超声检查结果。在受检新生儿睡眠或安静状态下检查,受检新生儿取仰卧位,用东芝Aplio500诊断仪,探头为14L5及11MC4。按照常规超声检查方法,沿着前卤门连续多角度的冠状与矢状扫描。对双侧大脑半球、脑部实质结构的回声情况仔细观察,同时对受检新生儿脑室双侧前角纵径宽度进行测量,测量第三脑室大小前角距离中线的长度及双侧颅骨到中线的长度。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颅内血流分布情况进行检查,并测量脑动脉的血流频谱。准确记录各项数据。

1.3 颅内出血等级判定标准[2]依据Papile分级方法将新生儿颅内出血等级划分为4级。单侧或双侧脑室管膜出血,超声可显示片状或团状强回声在左侧脑室前下方,该表现判定为Ⅰ级;脑室管膜出血,并且脑室的管膜进入到脑室腔中,脑室未出现扩张现象,超声检查点状强回声可见,且回声有持续增强趋势,该表现判定为Ⅱ级;脑室内发生出血且脑室发生扩张,超声检查显示团装强回声在脑室内,该表现判定为Ⅲ级;脑室内发生出血且脑室发生扩张,部分侵犯脑实质,脑室周围区有强回声,且不断增强,该表现判定为Ⅳ级。

2 结果

100例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经颅脑超声检查后复查或追踪随访最终确诊的颅脑出血患儿89例(89.0%),其中颅脑超声检查出83例(93.3%),均为Ⅰ级出血,其中脉络丛强回声光斑4例(4.8%)、合并脑积水1例(1.2%)、脑室旁蛋白质损伤1例(1.2%);漏诊6例(6.7%),分别为4例(4.5%)硬脑膜下出血及2例(2.2%)小脑出血。

3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已经成为致使新生儿死亡最主要因素之一,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孕期<35周、体重≤1500 g的早产儿来说发生率更高[2]。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多伴有脑部缺氧、缺血状态,致使颅脑内部血管出现扩张状态,血流量出现改变从而增加脑部血压,在这种情况下会非常容易发生血管断裂或者室管膜的破裂,出血破入到脑室或者周围脑实质[3]。硬膜下出血是足月儿常见的颅内出血形态[4]。新生儿颅内出血以Ⅰ度出血比例最高,胎龄越小,出血率越高,尤其是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几率更高一些,有关因素为[5-7]:①早产儿因为脑解剖结构特点不成熟,尤其是尾状核上部基质是脑室出血高发区域,即Ⅰ度出血部位在该处结构更为脆弱,血管多且纤细,支持组织缺乏; ②新生儿合并多种疾病时容易改变脑血流动力学,并容易损伤到血管壁,从而诱发出血。

本次对100例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其中有89例(89.0%)新生儿证实为颅内出血,诊断准确率较高,颅脑超声的特点能够将脑室内出血情况及室管膜下出血情况均清晰、全面的反映出来。①脑室内出血。回声增宽、脉络丛有不规则边缘,并且侧脑有较强的回声,这是脑室内出血患儿的一种表现,脑室内出血通常会出现出血破入到室腔的情况,可依据这些表现对脑室内出血进行判断;②室 管膜下出血。可见片状强回声在侧脑室前角,并且出血早期此种回声并不清晰,出血稳定后回声才开始增强;③脑室内出血的同时伴侧脑室扩张,主要表现是侧脑室内有强回声,侧脑室扩张,出血严重时第三脑室也出现扩张;④脑室内出血的同时出现周围脑白质损伤,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单侧脑室,周围脑白质会有出血性梗死的表现[8]。通过以上颅脑超声诊断,可以了解到新生儿颅内出血程度、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时间等,为临床医师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指导,能够帮助医师更动态化的对颅内出血情况进行掌握,为实施早期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0例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经颅脑超声检查后复查或追踪随访最终确诊的颅脑出血患儿89例(89.0%),其中颅脑超声检查出83例(93.3%),均为Ⅰ级出血,其中脉络丛强回声光斑4例(4.8%)、合并脑积水1例(1.2%)、脑室旁蛋白质损伤1例(1.2%);漏诊6例(6.7%),分别为4例(4.5%)硬脑膜下出血及2例(2.2%)小脑出血。有研究显示[9],Ⅰ、Ⅱ级脑室内出血患儿通常有较好的预后,但是Ⅲ级及Ⅲ级以上的长伴有脑白质损伤,预后效果不佳,病死率约有8%~10%左右,需要密切关注,并且治疗后通常会伴有运动及认知障碍。之所以小脑出血会漏诊,可能与新生儿颅窝内部能够反射回声,使得血液或其他脑组织不容易被鉴别出来有关,硬脑膜下出血被漏诊,可能与声窗或者颅骨的遮挡有关[10]。

综上所述,颅脑超声应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可准确诊断颅内早期微小病灶,全面、动态的反映颅内出血情况,为治疗提供了准确参考,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内出血侧脑室脑室
心肌内出血:可导致严重微循环障碍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说明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超声和MRI测量胎儿侧脑室扩张的一致性评估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