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9-01-05马小龙刘黔川
马小龙,闫 鹭,刘黔川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凭借生产设备简单、效益高、种植周期短和种植操作简洁等特点,食用菌产业一直是农民最喜爱的产业之一,集体或个人均可种植,其种植原料为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有机弃物。在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对于农民增收、产生就业机会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农村生态环境平衡,并提升了我国的出口创汇。在未来的农业发展模式中,食用菌产业作为集现代农业特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样显著,并担负着废弃农作物资源的转化与提升蛋白质供给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其战略地位不可估量。作为我国第五大农作物,食用菌产业己经呈现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1 我国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目前形势
高等真菌中,人类可以直接食用的蕈菌叫做食用菌,其菌丝体大多呈现为白色或浅色,生长场所为富有有机质的环境,使用价值极高。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栽培的食用菌多达80种,在种类繁多的食用菌中已形成商品的约有50种,年产量高达20万t以上的食用菌共有14种,其中香菇、平菇和黑木耳的产量位居食用菌前三位,这三者的总产量约为全国总产量的80%左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欧美发达国家是食用菌的总产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亚洲开始种植与培养食用菌,日本率先实现金针菇商业化运用与工厂化栽培,一度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的进行食用菌人工栽培,仅仅过了10年的时间,食用菌便进人了高速的发展阶段,1987年我国的香菇产量大大提升,已经超过同期的日本,食用菌的世界格局开始转移。
目前,我国食用菌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比全球总产量70%以上,其中的95%用于国内需求。截止到2013年,我国年人均消费食用菌数量高达30kg,每人每日消费63g。根据相关营养专家提示,日常250g菌类消费最为适宜,与之相比,我国日均消费量仍较低。就目前情况看来,食用菌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国食用菌产量和产值仍有较大地进步空间。与此同时,食用菌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富有保健性的绿色健康食品,食用价值极高。
2 我国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投入高,推广难度较大
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发展食用菌产业所投入的基础设施设备成本比较高,例如菌种培育基地、灭菌设备以及菌种材料等。因此,只有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在从事食用菌产业发展,而普通农户不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条件。根据标准化生产要求,利用大棚培育食用菌每亩的成本在9万元到16万元之间,这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资金压力非常大。目前看来,我国贫困地区食用菌产业推广难度非常大,受制于基础设施、菌类材料和严格的生产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食用菌产业在我国仍不能实现普及化发展。
2.2 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撑不足
有些地区的食用菌产业不是主导产业,因此在生产食用菌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同时种植食用菌的农户缺乏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此外,农村地区缺乏种植食用菌的专业性人才,导致生产食用菌的技术低下,减缓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同时,因为缺乏先进科技的支持,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食用菌种植存在种植难度大,收益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地区食用菌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品种档次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食用菌生产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要求比较高。但是很多企业因为资金不到位采用简陋的大棚、房屋进行培育食用菌,这样不仅很难培育出高品质的食用菌,而且还会使得食用菌产量下降。同时,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使得培育出的食用菌在市场中不具备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因为农村地区优质品牌缺失,没有足够的品牌效应从而导致食用菌的经济效应不足,导致其价格与销量双双下降,农民的实际收益较低。
2.4 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薄弱
食用菌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但是现阶段因为我国缺乏食用菌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导致食用菌产品中缺乏高端产品,进而造成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比较低,收益较低等问题产生。农村地区养殖食用菌的农户局限于培育鲜菇,不进行收购,也不会对食用菌进行加工。即使从事加工食用菌的企业也是对食用菌进行初级加工,以腌制品、干制品为主,与发达地区的加工技术差距非常大。农村地区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落后,并且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对食用菌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力度不够。
3 食用菌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科技投入
为了更好的促进贫困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产技术规章制度,加快速度引用当地食用菌品种。对当地的食用菌种植户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生产技术,并进行跟踪指导。由政府带头成立食用菌协会,并且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监督食用菌生产全过程,保障食用菌生产的安全与高效。同时鼓励农户生产食用菌,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帮扶,不断促进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
3.2 完善服务体系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成立技术指导机构,并且让技术人员随时到生产基地进行监督管理,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要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技术培训课堂等方式,让农民真正学会科学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方式生产食用菌,不仅要增加食用菌的产量,也要提升食用菌的质量。农业科技人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深入农村,脚踏实地的从事指导食用菌生产工作,为农民解答疑惑,带领农民科学合理的培育食用菌,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建立健全技术辅导机制,通过教授种植技术,不断完善地区食用菌的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食用菌产业的种植模式,在提升食用菌全面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种植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3.3 提高食用产业集约化水平
农村地区应该借鉴发达地区的食用菌生产经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对于食用菌产业大户,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而且要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帮助食用菌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对周边农户的带动能力。对于外来的课上要热情周到的服务,畅通销售渠道。发展多种生产模式,提高食用菌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4 推进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发展
促进贫困食用菌产业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食用菌产业的市场需求以及国际标准要求,完善食用菌生产技术,健全食用菌产业规章制度,促使食用菌产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建立食用菌生产标准体系,对产品生产、产品加工以及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保障食用菌产品安全,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3.5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进一步加深。一个专业技术水平高、综合素养能力强的食用菌人才队伍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食用菌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性人才。同时,随着食用菌产业走向了国际,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现阶段我国缺少食用菌产业的人才,因此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满足食用菌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促进人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3.6 注重可持续发展,拓展改善品种结构
当前,六大品种的食用菌主导着菌类市场,通过不断地发展稳定了我国食用菌行业的产量,但是,作为食用菌产业的主导,六大品种的食用菌在整体行业中维持着高达78%左右的比重,大大降低了食用菌整体产业的预防风险能力,造成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排行前十的80%为木腐菌,木腐菌特殊的生产性增加了生态环境压力。在现行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效引入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极为重要,当下应加强木腐菌的生产技术改良工作,不断提升草腐菌的生产比重,优化和改善食用菌生产结构,努力减轻环境压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食用菌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实际,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综合发展。同时,要动员全国的力量,不断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完善和发展,保证食用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