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埋针治疗肩周炎疼痛36例

2019-01-05吴元建夏豪天章一凡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肩峰肩部肩周炎

吴元建,夏豪天,章一凡,凌 菁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及滑膜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从而引起的肩部广泛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病症。因其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又名“五十肩”。

肩周炎疼痛多为慢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剧,肩部碰撞或牵拉时呈撕裂样疼痛,向颈项部及上肢反射,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很多患者会后半夜疼醒,睡觉不能转身,上肢无从摆放。笔者在门诊中遇到此类患者,发现阿是穴埋针的方法,能明显缓解肩部疼痛,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为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4例,女2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7岁,平均(56.83±4.68)岁。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制定《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标准[1]评定。好发于50岁左右;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压痛,活动受限;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冈山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1.3 纳入标准

符合肩周炎诊断关节疼痛,病程>3个月;年龄40岁~70岁,配合门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肩关节结核、肿瘤患者;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有严重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肩周皮肤破损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 具

采用0.19 mm×10 mm美容针,用手将针柄掰弯成,使针具呈U型,备用。

2.2 埋针部位

轻按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周围,每次找疼痛最为明显的阿是穴2个~3个,进行埋针治疗。

2.3 操作方法

局部常规消毒,在阿是穴上沿皮肤横刺入皮内,针刺时不要求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小幅度活动患侧肩关节,如无明显不适,使用3 M医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并嘱患者如出现持续性刺痛,必须自行揭开胶布,取出针具。埋针隔日1次,替换上次的埋针,按压选取穴位,治疗3次。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3.2 治疗结果

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4.22±1.38)分,治疗后为(2.61±1.71)分。

经过3次埋针治疗,36例患者中疼痛消失3例,缓解30例,无效3例,有效率91.67 %。

4 体 会

中医学认为,肩周炎的发病因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感受风寒湿邪、慢性劳损、外伤;内因包括肝肾亏虚、气血失荣。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周围的慢性劳损引起关节滑囊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使得肩部关节发生无菌性坏死及相邻组织无菌性炎症,导致肩关节疼痛及粘连。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的地方大都是经脉不通的地方。“以痛为腧”是针灸治疗疾病选穴的原则之一。笔者发现患者的阿是穴多出现在肩峰下肱二头肌长头上段、肩峰下肱二头肌短头上段、喙突等部位。埋针疗法又称为“皮内针疗法”,它是将特制的针具埋入皮内,固定留置一段时间,达到弱而长效的刺激,减少患者对针灸的恐惧。传统的皮内针,有麦粒型和图钉型两种,太短太细,刺激量不足。本试验使用的美容针0.19 mm×10 mm 增大了刺激量。埋针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起效迅速,无针刺的痛感,治疗作用持久。不仅具有普通毫针的针刺作用,其长效的针感作用持久。

临床上的缺陷或不足:埋针治疗的部位在关节活动处,会导致大幅度活动肩关节而引起局部肌肉刺痛,而且固定针具的胶布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瘙痒。

猜你喜欢

肩峰肩部肩周炎
MRI 测量肩峰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三维测量分析肩峰前缘骨赘对肩峰形态的影响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